一、民国初年,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军阀派系,各派系的主要将领又是哪些

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其中仅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孤立、排挤资产阶级温和派。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以便实行一系专制。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

直皖军阀的权力争夺日益加剧。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1924年11月,段祺瑞受国民军、奉系、直系余部推举,任“临时执政”,但他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

以直隶(今河北)河间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被称为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所控制的主要地区,是富庶的长江流域,即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它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其势力仅次于皖系军阀。其主要头目开始为当时的“长江三督”李纯、王占元、萧耀南及曹锟等。1919年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等继起为主要首领。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的矛盾由来已久,后在各自所依靠的帝国主义支持下,围绕着争夺北京中央政权而展开反复而激烈的斗争。经过1920年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先后打败皖系和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曹锟一度窃踞总统职位。1924年直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系军阀打败,1926年吴佩孚和孙传芳也先后被国民革命军击败,次年直系军阀终被消灭。

奉系军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但直、奉两系矛盾逐渐加剧,奉系转而与皖系合作,并联合孙中山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4 月首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 自治”。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1924年 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 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奉系重新控制北京 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

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郭兵败被杀。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人士。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由于他未能完全满足日本对满蒙地区的权益要求,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炸死于沈阳近郊的皇姑屯,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东北边防长官。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二、安福系的介绍

安福系,是中国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因其成立及活动地点在北京宣武门内安福胡同,故名安福系。

三、安福系是什么?

安福系是中国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因其成立及活动地点在北京宣武门内安福胡同,故名。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操纵了北洋政府。为了排斥异己,推行“武力统一”,建立皖系的独裁统治,段祺瑞指使其亲信徐树铮组织自己的政客集团。1918年3月,在徐树铮的策划下,王揖唐、王印川、光云锦等皖系政客在安福胡同成立安福俱乐部,为该系形成肇始。徐树铮、王揖唐是核心人物。从成立到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止,该系作为皖系军阀左右北方政局的政治力量在政界颇为活跃。在1918年8月的新国会选举中,安福系以非法手段操纵选举。在全部议员的400多人中,安福系即占380余人,王揖唐被举为众议院议长,因而这届国会被称为安福国会。后徐世昌就任大总统,段祺瑞被免总理职,皖系军阀仍通过安福系成员在参、众两院的多数议席左右北京政府。1920年直皖战争后,段祺瑞通电辞职。直系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下令解散安福俱乐部,通缉徐树铮等首要分子。徐避匿日本使馆,王揖唐潜逃日本,但安福系势力仍然存在。后徐树铮著《建国真铨》,宣扬其政见,又鼓吹皖、直、奉三系军阀联合以对抗广东革命政府。直到段祺瑞在1926年4月彻底垮台时,安福系始告解体。

四、皖系军阀指的什么?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北洋军阀势力简介

派系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扶植势力

直系军阀 黄河、长江中下流域及直隶 冯国璋、曹锟、冯玉祥吴佩孚、孙传芳 美国、英国

皖系军阀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 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 日本

奉系军阀 奉天、黑龙江、吉林 张作霖、张学良 日本

晋系军阀 山西 阎锡山,傅作义 日本

滇系军阀 云南 唐继尧 ​

桂系军阀 广西 陆荣廷 ​

五、安福系与交通系和段氏皖系政府的关系是什么?

皖系毕竟是帮子武夫,手里有枪杆子。但是要想披上所谓法统的外衣,就得有政客为之奔走。安福系就是以安抚俱乐部为核心组建的依附于皖系军阀集团的政客官僚团体,他们利用控制的安福国会来为皖系军阀的武力统一政策摇旗呐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皖系军阀集团和它所掌控的北京政府就是皮,而安福系就是毛。所以,皖系失败消解,安福系也就风流云散。虽有一些政客作为个人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而交通系这是一个以技术官僚为特色的财政金融集团,因为他们掌握铁路,邮政,电讯等行业,还有银行,是典型的财神爷。而自清末以来,各项赔款和借款几乎把中国的各种税种全部抵押一空,几乎全部控制在列强手中。所以,交通系因为掌握铁路运输收入,可以说每个月都有响当当的现金收入,而且对外融资借款也有良好的资产以供抵押担保,是一个大钱袋子。所以,从老袁时期,交通系就包揽了北洋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旧交通系首脑梁士饴就成为老袁的五路财神。而新交通系老大曹汝霖也成为老袁和老段的香饽饽。可以说,交通系因为掌握财权而成为各个政治集团所要极力拉拢和勾结的势力。老袁得用他们。老袁死后,老段执政也有求于交通系,也得重用曹汝霖一干人等。可以说,交通系没有什么政治主张和抱负,主要是控制交通,财政,金融等领域,并利用自己的地位来为不同的统治集团服务并以这种服务来得到其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和皖系的关系不像安福系那么紧密,对任何统治集团都保有相对的独立性。交通系和皖系带有一种政治联盟的性质。为什么直系要利用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而揪住早已不管外交的曹汝霖不放,最后导致曹下台?就是直系要挑战皖系,就要打掉皖系的钱袋子。而皖系因为也想谋夺染指交通系的财政大权,所以在交通系遭到天下攻击时,没有保交通系。曹黯然下野。新交通系也就在皖系垮台之前就逐渐式微了。到1927年国民政府在北伐中打垮北洋系后,交通系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地位逐渐被依附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江浙财阀集团所取代。

六、军阀直系皖系奉系怎么区分啊 本人十分感兴趣 尤其是民国时候的故事 黄金荣 杜月笙等 谢谢啊

都是北洋军阀的派系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

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发兵进逼北京。

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直系首领冯国璋虽接任北京政府总统,但无实权。北京政府宣布:民国法统中断,再造共和,决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

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其中仅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孤立、排挤资产阶级温和派。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以便实行一系专制。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

直皖军阀的权力争夺日益加剧。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1924年11月,段祺瑞受国民军、奉系、直系余部推举,任“临时执政”,但他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

以直隶(今河北)河间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被称为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所控制的主要地区,是富庶的长江流域,即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它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其势力仅次于皖系军阀。其主要头目开始为当时的“长江三督”李纯、王占元、萧耀南及曹锟等。1919年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等继起为主要首领。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的矛盾由来已久,后在各自所依靠的帝国主义支持下,围绕着争夺北京中央政权而展开反复而激烈的斗争。经过1920年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先后打败皖系和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曹锟一度窃踞总统职位。1924年直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系军阀打败,1926年吴佩孚和孙传芳也先后被国民革命军击败,次年直系军阀终被消灭。

奉系军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但直、奉两系矛盾逐渐加剧,奉系转而与皖系合作,并联合孙中山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4 月首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 自治”。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1924年 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 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奉系重新控制北京 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

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郭兵败被杀。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人士。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由于他未能完全满足日本对满蒙地区的权益要求,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炸死于沈阳近郊的皇姑屯,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东北边防长官。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