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鸡是保护动物吗?
野鸡是保护动物。野鸡是国家保护动物,猎捕是犯法的,野鸡属于野生动物,受法律保护,抓野鸡是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会被给予行政处罚,情节较重的,可能涉嫌构成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野生动物保护法》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野鸡是不是保护动物?
野鸡是保护动物。野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鸡曾经被人们当作动物界的“人参”而大肆猎杀。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野鸡成为了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非法捕杀者都会受到法律处罚。
生活习性:
野鸡抗病力强,耐高温,抗寒冷,在炎热的夏季能耐32℃左右的高温,不怕雨淋,冬季能耐-35℃严寒,也不畏冷,能在雪地上行走,到处觅食,饮带冰碴的水,并能栖居过夜。
10月龄左右性成熟,公雉体重1.5kg左右,母雉体重1.0kg左右,公雉比母雉早熟1个月,雉鸡是杂食性鸡类,4~7月份为繁殖季节,公母雉鸡配种比例1:5~6为宜。年均产蛋40枚左右,蛋重为26g左右,为橄榄色、褐色、土黄色或蓝色。
雉鸡以植物性谷类饲料为主,配合鱼粉等动物性饲料而成的配合饲料,日平均采食50~60g,天刚亮和下午5~6点两次为采食高峰,夜间肃静不食,白天喜沙浴。
三、野鸡是几级保护动物?
截止2022年2月24日, 野鸡不是保护动物。
野鸡因雄雉颈部有较宽的白色羽毛环绕,也叫作“环颈雉”。雄雉重1~1.5千克,羽毛色彩鲜艳,尾羽40~50厘米,有黑褐相间的横纹,两颊绯红,颈部紫绿色。
雌雉重1千克左右,夹杂着黑栗及沙褐色,尾羽较短,一般不超过30厘米,无绿颈和白环,截止2022年2月24日,野鸡还没有被录入《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当中》,所以野鸡不是保护动物。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抗病力强,耐高温,抗寒冷,在炎热的夏季能耐32℃左右的高温,不怕雨淋,冬季能耐-35℃严寒,也不畏冷,能在雪地上行走,到处觅食,饮带冰碴的水,并能栖居过夜。
10月龄左右性成熟,公雉体重1.5kg左右,母雉体重1.0kg左右,公雉比母雉早熟1个月,雉鸡是杂食性鸡类,4~7月份为繁殖季节,公母雉鸡配种比例1:5~6为宜。
四、野鸡是不是保护动物?
野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鸡学名“环颈雉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又属于“三有动物”,即有益的、有重要生态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常见的“三有动物”有野鸡、野兔、青蛙、壁虎、蟾蜍及各种蛇类等。
形态特征
野鸡常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国内广泛分布。
雉鸡体形比家鸡小,但因为长长的尾羽显得身材纤长,雄鸟羽色非常华丽,脖颈自带金属反光色,头顶两侧各有一束能耸立起的耳羽簇,好像北方人戴的耳罩。真正普通的是雌鸟,为了孵化下一代时不引起敌害的注意,雌鸟羽色普通,多为褐色和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