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内脏有什么营养
羊血
羊血含蛋白质16.4%,主要为血红蛋白,其次为血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和少量纤维蛋白性味咸平,功能止血去淤。缪希雍《本草经疏》云:“女人以血为主,血热则生风,血虚则闷绝。羊血咸平,能补血、凉血,故主女人血虚中风及产后血闷欲绝也。”
羊心
羊心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心脏。主要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A、C)、尼克酸等。其性味甘、温,归心经。功能为补心、舒郁。可用于劳心膈痛,惊悸等症。
羊肺
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肺脏。主要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 羊肺性味甘、平,归肺经。能补肺气、调水道,可用于肺痿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频数。
羊肚
即羊的胃。
羊肚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成分。能补虚、健脾胃,用于虚劳羸瘦、不能饮食、消渴、盗汗、尿频等症。
羊肝
羊肝含维生素A多于牛肝,每百克为29900国际单位;维生素B和C也十分丰富;蛋白质含时约为羊肉的2倍,另外还含有脂肪、尼克酸、钙、磷、铁等。
羊肝味甘苦性凉,能益血、补肝、明目,可用于血虚萎黄羸瘦、肝虚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等症的治疗。其中补益效能以青色山羊肝最佳。
羊肾
羊肾性味甘、温,入肾经。
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B2、C)、尼克酸等。能补肾气、益精髓,主要用于肾虚劳损腰膝痠痿弱、耳聋、消渴、阳痿、尿频、遗尿等症。
羊胆
药用青山羊药胆佳。味甘性寒,有明目功能。李时珍说:“肝开窍于目,胆汁减则目暗。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
羊奶
羊奶性味甘、温,入胃、心、肾经。
其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1、B2、C)、尼克酸等,能温润补虚。用于虚劳羸弱、消渴、反胃、哕逆、口疮、漆疮等症的治疗。
羊胫骨和脊骨
羊胫骨和脊骨性味甘、温,归肝、肾经。
羊胫骨和脊骨中含大量磷酸钙、少量碳酸钙、微量的氟、氯、钠、钾、铁、铝、骨胶原、骨类粘蛋白、弹性硬蛋白、中性脂肪、磷脂等。能补肝肾、强筋骨、补血,可用于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痢等症的治疗。
羊的哪些内脏能吃?
都可以吃的,羊肚即羊胃,有补虚、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消渴、盗汗、尿频等病症。把羊肚煮烂,空腹食用,可以治疗虚寒胃痛、消渴,效果明显。羊肝有益血、补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邪之病,对于改善虚劳、夜盲症、白内障等疾病也有一定作用。羊胆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对风热目赤、热毒疮疡有一定作用。对肺结核,尤其是早起浸润型病变者,可将新鲜羊胆的胆囊口用线扎紧,用清水洗后隔水蒸1-2小时,早晨空腹或睡前吞服,每天1只,有一定的疗效。羊肚羊肚是指羊肚子的器官。
羊肚:性味甘温,可补虚健胃,治虚劳不足、手足烦热、尿频多汗等症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赢瘦,虚劳衰弱之人食用;适宜胃气虚弱,反胃,不食,以及盗汗,尿频之人食用。羊肚不适宜贮存,应随买随吃。肚丝煮汤前,最好开水氽烫,可以去掉羊肚表面的粘液,口感更好。煨汤时,羊肚不能久煮,不然口感会越变越硬。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和烟酸等。羊肚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羊肚补虚,健脾胃,治虚劳羸瘦、不能饮食、消渴、盗汗、尿频。羊肝是指动物羊的肝脏。据营养学家分析,每100克羊肝中,除水分外,含蛋白质18.5克,脂肪7.2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4克,钙9毫克, 磷414毫克,铁6.6毫克,硫胺素0.42毫克,尼克酸3.57毫克,抗坏血酸18.9毫克,维生素A29 900国际单位。羊肝是属于一种富含维生素A和磷的食品。
羊的内脏分别有什么功效?
羊血:性味咸平。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产后血晕、胸闷,并可下胎衣。羊肝:味甘苦性凉。具有补肝益血明目的功效。主治肝虚目暗昏花、青盲雀目、血虚面色萎黄、虚劳羸瘦。羊肾(羊腰子):性味甘温。具有补肾气、益精髓的功效。主治肾虚劳损、耳聋耳鸣、腰脊痛、脚膝无力、小便频数等症。羊肺:性味甘平。具有补肺气、利水道的功效。主治肺虚肺燥咳嗽日久、消渴尿多及小便不利等症。羊胆:味苦性寒。具有清肝胆、解毒热的功效。主治肝火暴赤目疾、青盲翳障、黄疸及疮疡肿毒、尿赤便秘等症。羊肚:性味甘温。具有补虚健胃的功效。主治虚劳不足、不思饮食、手足烦热、尿频、自汗等症。羊髓:性味甘温。具有补肾益髓的作用。主治虚劳体弱、腰膝软、肺痿咳嗽、骨蒸消渴、毛悴肌燥等症。
羊身上的营养有哪些
羊、白条羊是人们熟悉的家畜之一,其饲养在我国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羊全身是宝,其毛皮可制成多种毛织品和皮革制品。在医疗保健方面,羊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羊肉、羊血、羊骨、羊肝、羊奶、羊胆等等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那么羊身上的营养有哪些呢?
羊肉
白条羊羊肉营养丰富,历来被用做壮阳的佳品。它富含优质蛋白质12.3%,脂肪28.8%,为猪肉的一半。另外含矿物质磷、铁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A等营养素。《本草纲目》载其功用“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金人李果说:羊肉有型之物。 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益阳生则阴长也。”隋朝名医巢元方诊治麻大总管只病曰“风入腠理,病有胸臆,须羊肉蒸熟掺药之则愈。”祖国医学认为其性味甘温,入脾肾经,有益补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因而可用于虚痨羸瘦、腰膝酸痛、产后虚冷、腹痛、寒疝、中虚反胃等病症的治疗,有三高症的人应注意不可多食。
羊血
羊血含蛋白质16.4%,主要为血红蛋白,其次为血清蛋白,血清球蛋白和少量纤维蛋白。性味咸平有止血、祛淤之功效,可用于吐血、血、肠风痔血、妇女崩漏、产后出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的治疗故《随息居饮食谱》中有‘生饮止诸血,解诸素。熟食但止血,患肠风痔血者宜之“的记载。临床上若遇外伤上出血,取白条羊羊血炭十分,混匀敷于患部,再用纱布加压包扎,血即可止。
羊肝
羊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等成分。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高,每克肝含维生素A为29900国际单位。羊肝性味甘凉,入肝经,有益血、补肝、名目之功效。凡血虚羸瘦、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夜盲症、白内障者,用羊肝200克,谷精草、杭白菊各30克,煮服,每日一剂。羊肝若于菟丝子、车前子、枸杞子、决明子等19味中药配合,即为名方“羊肝丸”,可治青光眼。
羊肺
白条羊、羊肺可用于提取肝素,羊肺肝素分子量较小,抗凝效价47u/mg,比猪肠粘膜素效价(151u/mg)低得多。羊肺肝素有较强的降胆固醇和抗炎作用。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抗凝血、抗血拴、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等。
食用方法:新鲜肺用水管套住冲洗干净后,下卤水煮30分钟后,捞出凉下,切片用油,盐,蒜汁拌匀即可使用。
羊奶
羊奶与牛奶相比,更含丰富脂肪和蛋白质,此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其性味甘温有滋阴养胃、补益肾脏、润畅通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虚痨羸瘦、消渴、反胃、呃逆、口疮、漆疮等症。治小儿口疮,以羊奶细细沥于口中;对生漆疮的患者,取羊奶汗涂搽于患部即可。次外,羊奶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体虚者的天然补品。
羊骨
白条羊骨中含有磷酸钙、碳酸钙、骨胶原等成分。其性味肝温,有补肾、强筋的作用。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性子癜、再生不良性贫血、筋骨疼痛、要软乏力、白浊、淋痛、久泻、久痢等病症。《饮食正要》中记载的羊骨粥,就是用羊骨一副(砸碎),陈皮6克,良姜6克,草果6克,生姜30克,盐少许,加水熬粥食用,治疗虚痨腰膝无力者,疗效更佳。
羊肾
羊肾能补肾助阳、生精益脑,适用于治疗肾虚腰膝酸痛、遗精阳痿、小儿智力迟钝、遗尿、老年人尿频,下焦虚寒和睾丸肿痛等。羊肾和10克枸杞子、党参、肉苁蓉一同煮吃,效果更明显。
羊胆
宰羊时割胆囊,将胆囊管用线扎紧,悬于通风处晾干,亦可取新鲜胆汁入药。羊胆性味苦寒,入肝胆胃经,有清火、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风热目赤、胆囊炎、百日咳、青盲、翳障、肺痨吐血、喉头红肿、黄疸、便秘,热毒疮疡等病症的治疗,在肺结核的治疗中,对长期服用抗痨药无效者,使用羊胆治疗往往能显示出特殊的疗效。
羊角
羊角有镇静、安心、明目、平肝、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惊风癫痫、高热神昏、头痛目赤、凉悸抽搐及高血压等症。
羊肚(羊胃)
味甘、性温,入胃经。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全羊席
羊在古时就是祭祀的重要食品。白条羊在最早时的烹法,除了炮、炙就是为羹。唐以后,羊肉的吃法越来越多。至明末请初,发展有“全羊席”。
“全羊席”原来是伊斯兰的“圣席”,是伊斯兰的最上宴席,席面设茶而不设酒。这种“全羊席”分早、中、晚三席,每席都是先上茶点,然后上饭点、菜肴,每席二十七个菜,最后上汤。后来发展到宫廷,宫廷中的“全羊席”是在“圣席”的基础上,仿“满汉全席”的格局。宫廷“全羊席”最多为七十二道菜,除必备四干、四鲜果外,席首要摆羊头,头面朝外(向下看),以示开席。席尾要以同样的方法摆放羊尾,以示终席。
古时“全羊席”,要求根据羊体头、脖、颈、上脑、肋条、外脊、磨挡、里脊、三岔、内腱子、腰窝、腱子、胸口、尾部等十三个部位及内脏分档取料,用各种方法烹饪,必须“无往而不见羊”,而且要“味各不同”,用羊而每道菜都不见羊,而且菜名也不准露羊,如羊耳的耳梢称“顺风旗”,羊眼叫“凤眼珍珠”,排骨叫“文臣虎板”等。
以前立秋后,老北京除涮羊肉外,好吃烤肉,烤肉的去处,有“南宛北季”。南边在宣武门内的“烤肉宛”,北边是什刹海后海东头的“烤肉季”。吃烤肉只用西口羊后腿和上脑两个地方的肉,切成的肉片要求宽二至三厘米,长七至十厘米,厚度要半透明。烤肉铺子,在一张大圆桌上放一口大铁锅,锅沿放一铁圈,上面放铁条炙子。铁圈留一火口,以便投入木柴。木柴选用松塔、松柴与柏木。烤肉时,肉片用作料搅拌后,放在炙子上,可自己拿六、七十公分长的筷子,待肉片烤至金黄便夹出蘸食。蘸食的作料有卤虾油、高酱油、大蒜末、辣椒油等。大锅旁,一般可围十数人。清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有诗曰:“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羊肉味甘而大热,性属火,食后可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开胃健力。羊全身是宝。《饮膳正要》中说,羊头可治骨痨、脑热、头眩;羊心可治忧恚膈气,羊肝可治性冷、肝气虚热;羊血可治妇女中风、血虚;羊肾可补肾虚、益精髓;羊骨可治虚劳、寒中、羸瘦;羊髓可治男女伤中,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羊酪可治消渴,补虚乏。独告诫羊脑不可多食。
白条羊羊肉是大补之物,《本草》说,羊肉能比人参、黄芪。人参黄芪补气,羊肉补形。凡食品中,折耗最重者,数羊肉。谚语说:“羊几贯,帐难算,生折对半熟时半,百斤只剩廿余斤,缩到后来只一段。”意思是一百斤羊,宰羊解割下来只五十斤,煮熟后大约只有二十斤。羊肉折损多,也最能饱人,因为羊肉吃到肚里容易发胀。据说西部秦人日食一顿,之所以不饿,就因为吃羊。所以李渔告诫,滋补者是羊肉,害人者也是羊肉。吃羊肉时,肚里一定要留有余地,以待它发胀,不可吃得太多,饱则伤脾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