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汉时期的书法有哪些代表?其特点是?
就书法而言,秦和汉迥然不同秦时的字体主要是篆书(或称小篆),其特点是字的体态呈纵长方形,笔画均匀,笔画两端圆润,转折圆转,连接自然,笔画好象“玉筷”平放,所以秦篆也叫“玉箸”。秦篆主要反映在刻石上,其代表作品有:《峄山刻石》、《芝罘刻石》、《芝罘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等,但多已不存。
汉代的字体是隶书,其特点是字的体态呈扁方形,笔画波磔(俗称蚕头燕【雁】尾)显著,转折处一改篆书的圆转而为方折,字字独立,结体简朴,布局整齐。汉隶主要反映在木牍竹简上和刻石上,以刻石为佳,其代表作品较多,主要有:《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孔宙碑》、《华山碑》、《夏承碑》、《封龙山刻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
二、秦小篆有哪些特点
秦小篆的特点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小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三、秦朝的小篆的特点是什么?? 从笔法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下?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
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
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
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
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
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
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