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字的演变历程,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在历史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你好,时间先后顺序: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

草书 起源于汉代,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从汉到唐,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所以人们把汉代隶书笔法的草书称为“章草”,把后来带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通常所说的草书就是指“今草”。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精妙绝伦,人称“草圣”。唐人张怀瓘《书断》则把张芝的章草、今草列为神品。到了唐朝,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这张旭,字伯高,首创“狂草”,人称“草仙”。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

二、草书、隶书、行书、楷书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谢邀!书体的演化过程大致如下:

①草书是汉代以后由隶书演变为了章草,然后有了今草,狂草;

②隶书的演变在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词汇:隶变,在由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的时候,早期的隶书就形成了;

③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为了书写快捷而产生的书体,更具有实用性。

兰亭序

④楷书从汉隶演变而来,具体为汉隶—魏碑—唐楷,魏碑是不成熟的楷书,而唐楷则影响了后代很多大家。

文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几个阶段。

三、汉字的演变历程,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在历史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汉字的演变过程: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丶行书>>今草>>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