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的种类有哪些呢
马的种类繁多,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30 多个 。可以笼统的分为东方马和西方马。
1、汗血宝马
汗血马的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
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2、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3、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4、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5、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6、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7、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8、山丹马
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38.5,体长142.3,胸围169.3,管围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连山区,平均驮重100千克时行程200公里,历时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骑乘测验记录1600米为2分11秒,5000米为8分13秒。对侧步1000米为2分11秒最大挽力达455千克,相当于体重的91%。单马驾两轮胶车载重500千克,时速15公里。遗传性稳定。
9、巴里坤马
巴里坤马是挽乘兼用型地方马种,产于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县。现有马约1、5万余匹,主要分布在该县境内和县前山牧场一带。产区地处新疆东部天山山麓,年平均气温1.1℃,绝对最高气温33.5℃,绝对最低气温零下43.4℃,年平均降水量204.5毫米。全县拥有较大面积的天然草场资源,气候适宜,牧草丰富,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优越条件。据推测,现在巴里坤马是历史上的巴里坤土著马与蒙古马及哈萨克马经过长期的杂交繁育和风土驯化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
巴里坤马头较粗重,耳尖大,鼻孔大,眼明亮有神,胸宽而深,四肢关节粗大,蹄小质坚。主要毛色有骝色、栗色,也有部分青灰和花毛色。成年公马体高1.35米左右,体重370公斤。速力测验成绩,1600米2分34秒5;挽拉力也不错,用三马联驾胶轮大车,载重1500~2500公斤,日行(8小时)45~60公里。母马日平均产乳量可达7公斤多。屠宰率可达54%。公马到3~4岁开始配种,母马在3岁时开始配种。马匹的平均繁殖成活率在52.2%左右,最高可达70%以上。
10、百色马
百色马是广西存栏数量最多的地方马品种。有土山马和石山马两种类型。以矮短粗壮,小巧灵活,性情温驯,适应性强,耐粗饲,驮载负重量大,耐力持久著称。目前群体数量超过20万匹,约占广西马匹数量的50%。
百色马,原名百色石山矮马,古时又称果下马,类属中国西南马的一个品种。其主产区为广西百色市,故称百色马。属驮挽乘兼用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良地方马品种之一,已列入了《中国家畜品种志》和《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百色马体质干燥结实。头稍重,直头,颚凹宽广,耳小前竖,颈长中等,斜颈或稍呈水平。鬐甲适中,肋拱圆,背腰平直,腹稍大,尻略斜。肩短而立,肌腱、关节发育良好,骨量充实,蹄质坚实,前肢肢势正常,后肢多曲飞,部分呈外弧。鬃、鬣、尾毛较多。毛色以骝色为主,其他有青毛、栗毛、黑毛等。分中型马和小型马,小型马是我国唯一的矮马品种,体高1.1米。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14厘米,体长为114厘米,胸围为134厘米,管围为16厘米;母马分别为113、116、132、15厘米。百色母马生后10个月开始发情,初配年龄为2岁半。一年一胎或三年两胎。公马1岁~4岁时的体高分别为成年马的91.43%,92.76%,97.04%,99.20%;母马1岁~4岁时相应为93.41%,95.41%,95.57%,99.82%。
11、岔口驿马
岔口驿马,民间俗称“走马”,以擅长走“对侧步”而闻名于世,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有较强的挽力。产区山高气寒,马匹终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分布地域亦广。该马种不仅是甘肃省特有的宝贵畜种资源,也是我国稀有的马类种质资源,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型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颜面干燥。颈长中等,大多呈30°倾斜。鬐甲不高而长。前胸宽,胸廓深长,背长中等,腰短宽,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距毛少,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公马的鬃鬣、尾毛较长。毛色以骝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头部白章较多见。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12、大通马
大通马产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大通河流域而得名,中心产区在大通河流域的门源、祁连二县,以皇城、苏吉、仙米、阿力克、多隆等乡所产者质量最优。
大通马适合骑乘,特别善于在高原上长程骑乘,多走对侧步。大通马对高原适应性强,对海拔3500米的高寒山地生态环境适应良好。大通马长期适应高原环境,是体型偏重、挽乘皆宜的地方品种,且兼有蒙古马、河曲马等品种的血统,早已闻名于西北。它具有耐粗放、易恋膘、繁殖力较高的特点,并以善走对侧步著称,实为青海省境内有代表性的马种。
大通马体质粗糙紧凑,禀性温驯,悍威中等。体格粗壮,肌肉丰满。中躯偏长,结构尚匀称。头略重,多直头或半兔头,耳长中等,眼大而圆,鼻孔大,颌凹宽,头部轮廓不甚明显。颈显短薄,颈础中等,颈肩结合稍差。鬐甲低短。胸广肋拱圆,背腰平直,腰长腹大,膁窝明显。甲肢长中等,管部显细,距毛较多,关节强大,蹄质坚韧,后肢多轻度刀状、外弧肢势。鬃尾长毛较粗长。毛色以骝毛为主,黑、栗、青毛次之,杂色毛较少。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8厘米,139.9厘米,160.1厘米,18.2厘米,321.8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27.1厘米,134.4厘米,152.8厘米,16.4厘米,271.7公斤。
13、鄂伦春马
鄂伦春马产于大小兴安岭山区。繁殖性能好,在小群自由交配的情况下,有些母马一年产一驹。生长缓慢,6~7岁时才能结束生长发育期。一般在3~4岁开始使役,先用于驮载,至6~7岁时用于骑乘。最有效的经济利用期为7~15岁。
鄂伦春马性情温顺,步伐稳健,行动敏捷,在山地乘驮能力较好,持久力强。登山能力很强,能迅速攀登陡坡,穿林越沟,横跨倒木,均很灵敏。特别是冬季在深雪陡坡下山时,背负骑手,采取犬坐姿势,可一滑而下。夏季遇沼泽地,可跳踏塔头(在沼泽地生长的草墩子)而过,并能走独木桥。常能忍饥耐渴,有的狩猎一天,无饲料时,夜间拴在树下,次日可照常狩猎。冬季在深雪山放养,能趴雪采草,吃雪解渴。其合群性好,公马护群、母马护驹能力很强,能与野兽搏斗。
鄂伦春马属乘驮兼用型。体质粗糙。体格不大,头长中等,呈直头,眼较大,鼻翼开张。颈长中等,颈础较低,呈水平颈。鬐甲不明显。胸廓深宽,假肋较长,背腰平直,腰部坚实。四肢较短,多呈曲飞,蹄质坚硬。毛色以青毛最多,骝毛次之,其他毛色较少。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29.6±1.41厘米,133.0±3.8厘米,159.8±10.9厘米,18.2±1.4厘米,成年母马分别为:129.8±5.2厘米,137.8±4.7厘米,159.3±7.3厘米,17.7±0.7厘米。
14、锡尼河马
锡尼河马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盟。属乘挽兼用型。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清秀,眼大额宽,鼻孔大,嘴头齐。颈直。鬐甲明显。胸廓深广,背腰平直,肋拱腹圆,尻部略斜,肌肉丰满。四肢干燥,关节明显,肌腱发达。前肢肢势正直,后肢多呈外向,蹄质致密坚实。鬃、鬣、尾毛长中等,距毛短而稀,毛色以骝、栗、黑为主,杂毛较少。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146.7±4.0厘米,152.3±3.3厘米,171.6±7.7厘米,19.8±1.0厘米,成年母马分别为:138.9±4.4厘米,144.8±5.0厘米,167.9±7.1厘米,18.5±0.7厘米。
锡尼河马是兼用型地方良种,在完全依靠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表现出体大力强、力速兼备、乘挽皆宜、富持久力、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良好性能。但因选育的历史尚短,个体间仍有一定差异,少数马匹外形尚有缺点。
15、焉耆马
焉耆马早在汉朝时,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隋唐时焉耆年产马达10万匹,有“龙驹”“海马”之美称。
焉耆马产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与蒙古马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头较长,耆甲中等高长,背较长直,毛色以骝、栗、黑毛为主。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42.4厘米,体长为144.9厘米,胸围为168.7厘米,管围为19.5厘米;母马相应为135.2、141.5,161.4和17.7厘米。骑乘速度1千米为1分23秒,5千米为8分23秒,最大挽力400千克,单马载重为600千克。日产奶4.36千克,90天泌乳量392.4千克,屠宰率为45.7%,初配期公马为3岁,母马为4岁,母马受胎率为53.5%。
16、建昌马
建昌马,因主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而得名。适应性强,特别能适应山地的生态环境。体格短小、精悍、机巧灵活,善于登山涉水,能耐劳苦,并可长途托运。凉山州彝族地区每年都举行赛马节,使建昌马附加了更多的人文历史特色,对建昌马的品质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昌马体质结实干燥。体格较小。头稍重,多直头,眼明亮有神,耳小灵活。颈略成水平或斜颈。鬐甲较尻略低,亦有鬐甲与尻同高或稍高者。胸稍窄,背平直,腰短有力,背腰结合良好,尻略短微斜。四肢较细,肩短面立,肌腱明显,蹄小质坚,肢势一般正常,前肢间有外向,后肢多有刀状。全身被毛短密,鬃、鬣、尾毛较多而长。毛色以骝毛较多,其次为黑毛等色。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6.0±5.6厘米,118.2±7.2厘米,131.5±7.0厘米,15.7±1.2厘米,215.9±29.5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14.1±4.6厘米,115.5±6.5厘米,129.5±6.9厘米,14.6±0.9厘米,205.3±27.5公斤。
17、云南马
云南马,也称“滇马”, 产于云南的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体质结实,体格短小,结构匀称。头略重,额宽或略突,鼻平直。颈短。鬐甲低平胸宽深,腹圆而微收。鬃尾毛发达。毛色复杂,毛色以骝、栗、黑、青毛较多,白章极少见。公马驮重60千克~100千克,母马驮重40~60千克,日行30千米,可连续使役半月以上。云南马1.5~2岁时达性成熟,母马3岁时开始配种,繁殖年龄可至15岁。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19厘米,体长为120厘米,胸围为140厘米,管围为16厘米;母马相应为118、122、141、15厘米。
18、贵州马
贵州马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马科动物,个体小,体质结实,躯体近高方型,毛色以骝、栗色为主。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必节地区。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16.1厘米,体长为114.3厘米, 胸围为132.7厘米,管围为15.2厘;母马相应为113.2、113.9、129.4、14.6厘米。驮载力公马为108.36千克,母马为91.83千克;日行30千米可连续半月以上,单马载重551.7千克,速力1000米1分20秒。性成熟母马为1.3~2岁,初配年龄为3岁,繁殖率为71%,成活率为91.6%,繁殖年龄为3 ~16岁。
关中马要怎么样才能养得好?
农村养殖:关中马虽然适应性强,较容易饲养,仍然要注意一些方法
关中马是马的一个品种。它的适应性很强,容易得饲养,而且有力量,还有速度,所以经常被用于当做出行工具或者是运输工具。它的用处有很大。虽然喂养不是特别的复杂,但是仍然要注意一些方法。
首先,养马需要一个马厩,饲养关中马需要保持马厩的地面防滑,而且保持干燥。通常大家使用的是水泥地面,因为它非常的坚固而且还耐用,成本还不高,也方便打扫。马厩的门窗和地面面积最好要设计成一比十的比例。窗子的高度保持在两米以下。同时在马厩中还要设置一些食槽,水槽等。这些东西一般都应该位于在门旁边的直角处。水槽这个可以省略,然后用水桶代替,但是要将它放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防止被马运动的时候把它给踩碎。喂马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个和马的身高差不多的架子,而且外部要保持圆滑,不能够有棱角,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对马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在饲养马之前肯定要进行挑选。挑选马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关中马的长相。马的头部要大小适中,颈部细长并且有一定肌肉。颈部要求长一点,因为马的重心在身体的靠前测。而马的颈部如果稍微长一点的话。可以迅速的将中心再往前移。利于关中马发挥出它的速度。不过,用于普通娱乐的时候就不用关注这一点。关中马的背部和腰要有肌肉,而且要强实。这样可以让它承受更多的重量。第二点,要看马的走相。看走相是为了检查马的肢体以及蹄的形状。买马的人可以让关中马慢走几步看看它的走相,前后肢体是否协调,而且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步伐要同步。再一点就是看马的毛色。毛色是选择关中马的一个很重要依据。整个身体只有一种颜色的叫单毛色,而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就叫做复色马。马的毛色也会对买马人造成一定的干扰。很多牧民都喜欢复色的马,但是如果选做军马的时候,则比较严格,一般要求颜色单一,而且除去白色,这样的关中马才可以入伍。
饲养马一般用到的都是一些青草,因为马它是一个食草动物。食物来源广,所以它的饲养成本也不太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养马的难度。不过,不同年龄段儿的马驹或者是幼马,需要使用另外不同的饲料,一般就是玉米桔杆儿或者是其他的还有胡萝卜,小麦等等,都可以用于幼年的小马驹食用。老马体内含有多种分解的细菌。所以它可以使用很多种草料。不必在人为的给它们准备食物。养马人也不用担心它们会消化不了。
关中马比较好养活。基本上不会生什么病,食用饲料还有选马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一下,不能够太大意。
马场的马分几个等级
培育马种的分类:
一:大型挽马:1949年以后,农业生产及运输需要一种体力强的挽用马,渐渐体型过重的马不受欢迎。反映了东北华北农业区及关中平原的畜力需要。这种马市重半血,即重挽马无阿统占一半,其他为轻型马及地方品种马的血统。该马体尺最大,平均150cm 以上。这一类型是12个马种中的主型。
1、铁岭挽马 (155cm)2、吉林马(156cm) 3、黑龙江马(154cm)4、关中马(153cm) 5、渤海马(149cm)
二:兼用型:1、伊犁马(148cm)、2、三河马(153cm)、3、金州马(145cm)4、锡林郭勒马(147cm)5、青海挽乘马(151cm)
三:山地型:1、山丹马(139cm)、2、伊吾马(143cm)
一、大型挽马:
1、 铁岭挽马(辽宁省铁岭)。
育成在辽宁省铁岭马场,分散到辽宁北部各县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铁岭为平原农区,交通方便、气候适宜、农产丰富。此种马力速兼备、挽而有速,是一种合适的大型役马及种马。曾少量出口到北朝鲜,受到欢迎。
2、 吉林马(吉林通辽、农安)产于吉林中部及西部的长春、白城子、四平、为平原农业区,气温偏低、农业发达、人民爱马。1950年开始,在本地蒙古马及杂种马的基础上,引入多个外种公马杂交。标准吉林马血统为轻学25%、蒙古马学25%、重挽马学50%。从开始杂交到品种验收为25年,创快速育马记录。
3、 黑龙江马(黑龙江省中部)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黑土地主要产粮区。马匹数量比辽宁。吉林总和还多。直至现在一部分田间作业仍使用马匹。1950年开始以蒙古马为基础,先轻后重多品种杂交,育成此马种2万匹以上。
4、 渤海马(山东东部)山东抗日战争前马数不少,战争中马匹损失严重,建国后大力改良,引入多个品种外种公马改良本地蒙古马。由于气候适宜。饲养良好,任何品种。任何代数杂交后体尺均有提高。河北省。河南省大量杂交育种,但种种原因品种未得到验收。山东省为后起之秀,杂交始于1952年,品种验收育1974年。中心育马基地为广饶、寿光、恳利。包括马场及个体户。
5、 关中马(陕西宝鸡市)关中马曾名“关中挽马”。育成在宝鸡市柳林滩马场。关中气候合宜、土壤肥沃,素为关中驴、秦川牛产区,现又多一名马种。1950年开始,以蒙古马为母本,引入外种,先轻后重再轻方式杂交。重挽马血统低于50%,分类中列入挽用大型,但同前记4个马种有别,轻血多。
二、兼用型:兼用型马种共有5个,大部分集中在牧区。这些地方温度偏低有草场放牧地,群牧饲养。杂交中多使用轻型马种,重挽马未参与,个别马种含有重晚马血,但不超过25%。这类马为兼用体形,适应较佳,速力较快,适合牧区骑乘及城市竞技用,役用亦可,但体高及挽力均不如挽用大型。金州马是例外,产于辽东半岛的金县,但饲养水平很低。
1、 伊犁马(新疆昭苏) 伊犁马育成在新疆昭苏种牧场,牧民参与育种。其地处天山脚下,海拔1800-2500m,水草丰美,时即为马孙天马产地。1942年建昭苏种马场,购入优秀母马。这些母马为本世纪初以来俄侨引种杂交的杂种。又引入轻型马种杂交。引入重挽马杂交计划实施前取消。1980年购又引入新吉尔吉斯马(1/4纯血),快速改善体型,培育竞技马及马术马,已有3岁杂种马。多年来,伊犁马为牧区、农区、城市乘马、城市赛马场、马术运动提供不少优秀马匹。体型轻快优美,有一定吸引力。
2、 三河马(内蒙古呼盟) 我国北方有从东到西的大草原,伊犁马产于最西部,三河马产于最东部。二马种间又共性又有特性。三河马产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以海拉尔为集散地,主产地在三河镇及其周围。古产良马称“石韦马”。在本世纪初随同俄侨迁居引入俄罗斯马种及杂种,后又建小型种马场养外种马,同三河马杂交。6-7个马种杂交、横交,1954年咱当地建两所马场,选育三河马,1955年组织全国专家做三河马调查,出版专著。后大雁马场撤销,三河马场只留有少数核心公、母马,大部分马承包外流。现在呼盟国营牧场内又三河母马3000匹左右。体尺均一度、速度在全国马种中占有优势。
3、 金州马(辽宁金州) 引入蒙古马母马,用外种轻型公马杂交,。卡巴金马、盈哥鲁诺尔曼马(法国产偏挽型)作用较大。该马产地多浅山,土地贫瘠,精饲料为干玉米秸。金州马大部分散居民间,有一小型种马场及若干个配种站。
4、 锡林郭勒马(内蒙古锡盟) 内蒙古锡盟草原是有名产马区,60年代初在马场内开始杂交改良,以蒙古马为母本,用卡巴金及顿河公马杂交,达到理想要求后,杂种间横交固定成种。由自治区组织验收备案。这是适合群牧的草原马种,部分马输送给赛马场及乘马俱乐部。
5、 青海乘挽马(青海门源马场) 50年代初,马匹改良潮波及到青海省门源马场。该场地处祁连山北坡,草场宽广,草质良好。引入阿尔豋马、卡巴金马、奥尔洛夫马杂交改良,二代杂交。因饲养条件差,二代体尺不比一代高。又导入河曲马血,取得成功。大通马及河曲马本为民间优秀杂交组合,现又导入国外马种血统。当地海拔高2800m以上,高原适应较佳,国内同样高海拔区,没有与之相类似的培育马种。
三、山地型:在西北海拔2500m以上高原山地,以军用乘挽驮为目标,培育成新马种。比前10种马体尺较低,导入杂交外血较少,适应良好,适合在山地及草原区使用,爬山力强,持久力好。因具以上特点故单独分类为山地型。
1、 山丹马 甘肃省山丹马场,为自汉代以来的大马场。原有山丹马虽称蒙古马,实为两千余年来延续下来的杂种马群。建国后,曾计划以顿河公马两次杂交育成顿河高血马以充军用,到高原放牧条件下,高代杂种难以承受。后又在顿河一代基础上用河曲公马、山丹公马回交。顿河马血统为25%,其他为国产马血。杂交引入外血是一种导入,未起到大的变化。该马全年放牧,冬季补饲草料,即放养结合,饲养条件比其他放牧马更优。
2、 伊吾马 新疆伊吾马场,原养巴里坤马。巴里坤马未蒙古马系,混有阿尔泰马血统。因体尺不高,引入伊犁公马杂交。这是国内两马种杂交没有混入国外马血统的马。高原适应、爬山能力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