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中平原的具体位置

关中平原 当你仔细观察看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关中平原位于中国现有版图的中部,几乎处于圆点上因此测量中国大地坐标的原点就在这里,测量时间的原子钟也在这里,这里是中国时间和空间的原始点。 关中平原四季分明,它有着春的妩媚,夏的热烈,秋的爽朗,冬的寒冷。无风灾,无水患,风调雨顺,物产丰富,这里历来称为天府之国。尽管这里水利资源相对较少,几十年之中会有一次旱灾,但是它依然无愧于天然粮仓之美誉。 位于关中平原东面的黄河,从内蒙古高原冲开戈壁沙漠一路南下,跌入壶口峡谷,继续南去,在秦岭山脉的阻挡下,屈服地拐了个九十度的弯,掉头向东奔去。在黄河和秦岭山汇合之处,形成了保卫关中平原的重要关口——潼关天险。在这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东接河南灵宝。鸡鸣三省,关扼九州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守住潼关就保卫了长安城的平安。战国末期,诸侯联兵仰攻潼关,秦开关迎敌,九国之师望风逃遁。东汉末年,马超韩遂十部皆反,屯兵潼关,曹操帅兵十万出击,与马超夹关而战,马超兵败西逃。唐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叛军直抵潼关,唐玄宗昏庸,杨国忠不懂军事,致使潼关失守。在近代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人占据了大半个中国,都未能越足潼关。 关中平原的南面是横贯中国中部的秦岭山脉,是保卫关中平原南方的天然屏障。古时翻越秦岭只有几条顺河而行的山路,异常险峻,有些是在山崖上凿出的栈道,上是绝壁,下是深渊。诗仙李白就有“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感慨。汉初名将韩信,曾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妙计翻越了秦岭。秦岭山脉就像威猛的勇士,守卫着关中平原的南方。 关中平原的西面是六盘山和秦岭山交汇之地,那里盘踞着宝鸡重镇,宝鸡向南去的路上有晁峪的大散关,正西是拓石山,西北是关山,北面是陇县,宝鸡和陇县天然如犄角之势,共同守护着关中平原的西方。而宝鸡又以炎帝的出生之地和周王朝、秦帝国的发祥地而著称,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道。关中平原北部是黄土高原的台地,继续向北是戈壁沙漠。长久以来,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游牧民族,屡犯中原,故历代王朝都在北方的群山峻岭上修筑长城,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关中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南端的边沿,是黄河的古河道,经渭河长年的冲刷,形成了富饶的平原。八条河流纵横,滋润着这片土地。这里物产极其丰富,是粮油的主产地。战国时代,韩国畏惧秦国的强大,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助秦兴修水利,在泾河与洛河之间修筑一条人工水渠,史称“郑国渠”,这条水渠秦国用了十年时间,投入人力不下百万,使秦国在此期间无暇攻打韩国,韩人称之为“疲秦计”。而韩国绝无料到,修成的郑国渠全长三百里,灌溉面积号称四万顷,流域地区每年产出的粮食,可供一百万军队一年的口粮。秦国更加强大富裕,最终将韩灭亡。 自中国的帝都东移(洛阳,开封,南京等),长安古城乃至关中平原,就从历史的重要位置中下滑,从唐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虽已失去汉唐时期的辉煌,但它所拥有的是沉积的历史和无数个说不清的历史迷团。 当你漫步在这里,会由衷的产生对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敬重,你随意拨开脚下的黄土,也许能发现秦砖汉瓦,也许能挖掘出西周的城郭和汉唐的陵墓。当二十一世纪的风吹动着三千年以前的历史遗物,那些沉睡在豪华陪葬品供奉中的帝王们,企盼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奢糜的生活。孰不知他们的尸骨早以荡然无存,只有那些殉葬品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下,据考证仅帝王的陵墓就有八十余座,王公贵族的墓地就不计其数了。在中国的地下,黄金储藏量最多的是这里,因为是墓地藏金,仅其数量已很可观,更不要说黄金制成的饰物和器物所具有的文物价值,所以这里的文物是无价的,这片土地是无价的,因为它富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这里是盘古开天劈地的地方;这里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这里是炎帝和黄帝共同抗击赤尤的地方;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这里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地方;这里是汉武大帝称雄天下的地方;这里是大唐天子接纳外邦来朝的地方。这里有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的半坡遗址;这里有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这里有姜太公直钩钓江山的钓鱼台;这里有褒姒一笑戏诸侯的骊山烽火;这里有震惊世界的秦陵兵马俑阵;这里有李耳著书讲经的楼观台;这里有法门寺举世罕见的佛祖舍利;这里有碑林所藏隋末唐初十三经的石刻;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城墙;这里有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汉武大帝墓;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墓地的无字碑……。 在这片土地上产生过太多的第一,秦腔则是这无数第一中的一个,它当之无愧是中国戏剧的鼻祖,并覆盖了陕,甘,宁,青,晋,豫,川等广大地区。它以其原始,古朴,浑厚,高亢,委婉,细腻,苍凉,豪放等诸多境界,征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 西安是历史名城,上古时期就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这里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而这些古迹,上上下下都重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若想了解中国,看深圳是三十年,看北京是三百年,看西安则是三千年。 关中平原是古华夏文化的集中地,华夏的文明,是以关中平原为圆心向四方传播,同时吸收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绵延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民族文明。如今的考古发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有黄河文化,在远古时期还存在着长江流域文化等,但是,其他地区的文化都如昙花一现,仅黄河文化一脉相承永久的流传下来。因为它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还有接受外来文化的可溶性。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多少英雄豪杰指点江山,有多少帝王将相演绎了改朝换代的历史,有多少文人骚客开创了文化的先河,有多少能工巧匠创造了辉煌的奇迹。 关中平原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当你翻开任何一页,都会为祖先的创举而惊叹。走入关中平原犹如走入了历史,溶入关中平原犹如溶入了历史,你会在这历史的长廊中留连忘返,你会在这灿烂的文明面前感受到历史的悠长和人类的渺小。 面对茫茫苍天,关中平原呈现着永恒的过去,面对现时的发展,关中平原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所在,面对未来的不定性,关中平原以它宽容博大的胸怀,发扬沉淀五千年的精华,展现出刚正纯真渴求进取的本性,在未来华夏民族崛起兴旺的大潮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关中平原是指哪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北抵北山,南达秦岭,面积约34000多平方公里,由于黄河最大支流渭水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所以又称渭河平原。

三、中国四大平原分布图

中国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35万平方公里)、最小的平原为关中平原(约4万平方公里),经济最为富庶的为长江中下游平原(16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平原为华北平原(31万平方公里)。

一、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是中国四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和内蒙古的小部分,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二、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四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四、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渭河盆地、关中盆地,是由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一起构成渭河盆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南部。

四、历史上提到的陕中平原在哪里?

应该是关中平原,陕中是高原。关中平原位于陕西南部渭河流域,即现在的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3~800米,东西长约350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雅称“秦中”之说。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示范区。东西长约35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关键主体部分。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五、关中平原指的什么地方 关中平原的具体位置在哪

1、关中平原,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亦称渭河平原,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西起宝鸡,东至渭南,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2、关中平原指的是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

六、关中平原指的什么地方

关中平原指的是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也称渭河平原。关中平原位于关中盆地的中部、晋陕盆地带的南部,其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关中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是陕西的工农业发达及人口密集地区,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关中平原的关隘

潼关:是战国时秦人所建,原名为函谷关。它北临黄河、南靠大山、东西百余里,开路于断裂的山石缝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险,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散关:又称散关,是周朝散国的关隘。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武关:建于春秋时期,原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汉唐时是京都长安南部雄关要塞,关城建筑在狭谷间一块高地上,北依少习山,南临武关河,依山傍水,雄伟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