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怎么读音是什么

读音:láng

意思:

琅琊(láng

yá),古代写作琅邪(古音láng

yé)、亦作琅玡,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琅琊治所临沂可谓辉煌灿烂,诞生了以琅琊王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临沂还是东晋司马睿皇族龙兴之地。

组词:

琅琊风骨láng

fēng

gǔ 

琅琊镇láng

zhèn 

琅琊湾láng

wān 

琅琊台láng

tái 

琅琊山láng

shān 

造句:

1) 琅琊风骨,开宗立派传衣钵。六朝江左风流歇,万岁通天,摹得诸王帖。书法宋元犹挺拔,明清两代几中辍。古人遗墨千秋诀,何幸如今此处看陈列。

2) 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

3) 位于胶南琅琊镇,东临龙湾,西靠琅琊镇,北依车轮山,南有千古名胜琅琊台,与青岛隔海相望。

4) 琅琊文化在燕齐文化的大环境中形成.

5)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6) 总面积18.6平方公里,旧称琅琊湾、牙龙湾,1992年6月更为现名,被称为“天下第一湾”。

7) 滁州市珠龙兴业绢云母厂,地处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西南30公里处,绢云母的储量极为丰富。

8) 现经过开发建设,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

9) 但该文对琅琊王氏家族的分化及衰落的基本结论还是精辟和正确的。

琅琊怎么读(滁州琅琊怎么读)

10) 本文结合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库区原状土起动流速试验,对以往所采用的粘性泥沙起动流速公式进行了讨论。

11) 中国江苏网8月30日讯昨天,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科睿小学正式启用,师资阵容强大,全校17位老师,15位来自琅小本部,还有2位也是来自琅小教育集团的学校。

12) 千年醉翁亭将“易容”重新修葺,琅琊。

琅琊读音是什么

读作láng yé,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玡、琅耶,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涵盖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琅琊治所临沂可谓辉煌灿烂,诞生了以琅琊王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临沂还是东晋司马睿皇族龙兴之地。临沂市今有琅琊王路以及琅琊网。青岛市黄岛区今有琅琊镇。安徽滁州因琅琊山设琅琊区,琅琊山风景秀美,山内有座醉翁亭,因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而出名。

琅琊什么意思?

琅琊同“琅邪”。

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此地诞生了琅琊三大家族(琅琊诸葛氏、琅琊王氏、琅琊颜氏)。

中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邪邑,在今山东省青岛市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

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治东武 (今山东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北魏治即丘县(今山东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扩展资料:

一、琅(láng)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一】【玉部】琅玕,似珠者。从玉良声。鲁当切。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琅玕,逗(表示停顿,不读),似珠者。

尚书:璆琳琅玕。郑注曰:琅玕,珠也。王充论衡曰:璆琳琅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鱼蚌之珠,与禹贡琅玕皆真珠也。本草经:青琅玕。

陶贞白谓,即蜀都赋之青珠。而某氏注尚书,郭注尔雅、山海经皆曰:琅玕,石似珠。玉裁按,出于蚌者为珠,则出于地中者为似珠,似珠亦非人为之。故郑、王谓之真珠也。

二、邪(yá)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琅邪郡。从邑牙声。以遮切。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琅邪郡也。谓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

邪,古书用为衺正字。又用为辞助。如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

始皇立琅邪郡,为三十六郡之一。而汉因之。寻周时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许君以其字从邑。傅合郡名为释耳。九经字样曰: 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邹鲁,人有善道,故为郡名。今经典玉旁作良者讹。未知其说所出。古书无作郎者,且琅邪齐地,非邹鲁地。

参考资料:琅邪-百度百科

琅琊怎么读

琅琊

===

琅邪

===

琅琊

【láng yá】

1.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 ,大乐之,留三月。”

2.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西晋 伐 吴 , 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琅琊 ,翠色披满襟。”

3.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钜海,南有 琅邪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琅邪 ,台名也,在 渤海 间。”

4.指 秦 琅琊 刻石。 金松岑 《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