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区分平声和仄声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如果这些楼主不清楚的话,那么简单的说,我们学拼音的第一音第二音,就是平音,三四音,就是仄

二、平声与仄声的区别

一、声调归属不同

平声是阴平、阳平,而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

二、发音不同

仄声短促,而平声和缓,平仄相异,能达到声调的和谐。

三、用法不同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扩展资料:

魏晋时期,通过对汉字声调的研究,创立了“四声”说,并运用于诗歌创作。“四声”指汉字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后来又将“四声”归为两大类,即平和仄。

在诗词创作中,把平仄两类声调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灵活多变,而不至于单调。中国诗词的平仄搭配格式,便构成了诗律和词律。在诗、词谱中,用“一”代表平声字;“|”代表仄声字。

平、仄规则是中国格律诗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中国诗词格律。另外,六朝以后的俳赋、律赋、骈体文,往往也用平、仄来谐调声调,构成节奏美和声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仄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声

三、怎样快速区分平仄?

区分平仄:第一声和第二声是平音;第三声和第四声是仄音。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汉语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统称为仄声。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扩展资料:

1、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2、四种声调: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四、平音和仄音分别指什么?

平: 1阴 :一声 2 阳: 二声 3上:三声 仄: 四声 平仄是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什么是平音?什么是仄音?

在普通话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

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

平声的共同特点:阴平和阳平最后进行到最高度5;在“△平|”〔△表可平可仄〕音步里,无论第一个字是什么声调,它们都会前进到最高度5,这种音步以“扬”为基本特征

仄声的共同特点:上声和去声最后进行到最低度1,在“△仄|”音步里,无论第一个字是什么声调,它们都会前进到最低度1,以“抑”为基本特征。〔按:上声处于句末虽稍有变化,可也是先进行到最低度1然后迅速抬起一个短尾巴而已,而上声处在上声之前的几率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更多:《青涩的新诗时代——汉诗音乐性原理研究》 第二节 律式旋律和拗式旋律

;topic=90

六、平声与仄声的区别是什么?

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

在诗词中,句尾押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

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