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刘邦要杀樊哙是因为:担心樊哙和吕雉联合夺权。

樊哙的个性非常张扬,心直口快。这些年刘邦在深宫之中深居简出,樊哙多次提醒刘邦注意身边的权宦。此时的刘邦已不是那个混迹街头的小流氓,高高在上的他逐渐变得刚愎自用。樊哙虽然出于好心提醒刘邦,可刘邦却以为樊哙想借“清君侧”的名义夺权。

还有,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也是吕雉的妹夫。此时的刘邦年事已高,吕雉专权之心昭然若揭。刘邦觉得,有朝一日樊哙极有可能帮助吕雉篡权。

最后,这一时期的刘邦专宠戚夫人,并打算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显然,支持吕雉的樊哙势必会提出反对意见,甚至,会发动变乱。

成就:

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

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二、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刘邦欲杀樊哙,主要是因为听信谗言,怒急之下的反应。

司马迁《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刘邦的同乡好友燕王卢绾谋反,刘邦让樊哙去征讨,当时刘邦已经病得很重。有人在刘邦面前说樊哙是吕后一党的,等刘邦驾崩樊哙会起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便让陈平和周勃去樊哙军中斩杀樊哙。

从这个记载来看,刘邦并不是刻意要杀樊哙,毕竟一辈子的交情在,他只是在病危前停了谗言,一气之下要杀樊哙。

结果是刘邦很快去世,“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则更加详细:

初,高帝病甚,人有恶樊哙,云:“党于吕氏,即一日上晏驾,欲以兵诛赵王如意之属。”帝大怒,用陈平谋,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这个记载基本是沿袭前人的记载,不同的是在陈平周勃得令后的言行:

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吕后弟吕须之夫,有亲且贵。帝以仇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萧何结局-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

这里陈平明确提到刘邦是因为“仇怒”而欲杀樊哙的,是一时冲动,陈平担心刘邦后悔,所以要把樊哙押上囚车带回来,留给刘邦自己处理。

陈平的脑子是很活的,他担心自己日后有牵连。

于是陈平“载槛车传诣长安”,半道上听闻刘邦去世,陈平又担心“畏吕须谗之于太后”,先回长安向吕后表忠心,吕后没有追究他,樊哙也被释放,“复爵邑”。

有人说刘邦是考虑到身后事,出于“安刘”而诛杀樊哙的,若是真是这样,刘邦首先考虑的是对付吕后,而不是打草惊蛇或是不痛不痒地处理樊哙。

而且造谣的也说樊哙要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刘邦应该知道最恨戚夫人的是吕后,樊哙最多是吕后的工具罢了。

从史料来看,刘邦欲杀樊哙,是因为信了谗言一怒之下做出了举动,并不是因为樊哙拥兵自重等常见的原因造成的。

三、刘邦当初为什么要杀了樊哙?

因为樊哙是吕雉的妹夫,早已暗中效忠吕雉,因此刘邦想要除掉他,刘邦是汉朝的开国君王,登基之后一直宠爱戚夫人,冷落皇后吕雉,生病之后刘邦担心自己去世后吕雉会报复戚夫人,因此做了很多准备,铲除吕雉身边的得力人手,而樊哙作为吕雉的心腹之一,自然是刘邦下手的目标,但可惜最后并没有成功。

刘邦原本是沛县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四十多岁的年纪仍然一事不成,不过却被当地首富吕太公看中,认为刘邦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因此做主将女儿吕雉许配于刘邦,婚后吕雉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操持家务,照顾老人,虽然辛苦但却丝毫不埋怨。后来吕雉在战场上被刘邦的对手项羽掳走,做俘虏的一年多时间内,对刘邦的爱成为吕雉活下去的支撑。

可当吕雉千辛万苦回到刘邦身边时却发现此时刘邦早已有了新欢,和因为操劳而显得苍老的吕雉相比,戚夫人宛如一朵清晨绽放的花朵,娇艳欲滴,惹人怜爱,刘邦对她十分宠爱,甚至纵容她冲撞吕雉,在戚夫人诞下皇子刘如意后,刘邦多次有改立太子的念头,但最后在朝中大臣的反对下没有成功,刘邦和戚夫人的所作所为让吕雉愤怒异常,但她清楚时机未到,因此一直默默忍耐。

吕雉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她结交大臣,对臣子嘘寒问暖,并将自己的亲妹妹许配于樊哙,樊哙跟随刘邦多年,在军中的影响力非常高,而有了和吕雉这层姻亲的关系,樊哙自然成为吕雉的人手。刘邦病重之后回想过去的所作所为十分后悔,他很清楚吕雉的为人,开始担心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未来,因此他特意下旨将刘如意封为赵王,并命戚夫人随赵王居住。除此之外刘邦开始铲除吕雉的人手,下旨杀害樊哙等人,可惜圣旨还没传达出去,刘邦便去世了。

四、樊哙之前明明帮助过刘邦,可为何刘邦后来要杀他?

说一个樊哙了,就算是他儿子敢威胁到刘氏江山的万世长存,刘邦都不会介意狠下杀手的。而且归根结底,刘邦忌惮樊哙,甚至想要杀掉樊哙以绝后患,并非因为樊哙自身威胁到了刘氏的江山。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叛军英布后回长安,病重,燕王卢绾又叛变,于是派樊哙率军讨伐。当樊哙率军离去后,有人向刘邦进谗言,说樊哙与吕后勾结,想等刘邦死后图谋不轨。

周昌就是哪位坚决反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老兄,这位老兄除了坚持原则,还是坚持原则,想要保护刘如意,需要的是智慧,这个智慧周昌是没有的。萧何的存在在史书中一直都是个迷,表面上汉帝国的任何行政军事决策命令都绕不开相国萧何,毕竟萧何确实是当时的百官之首,但史书中记录的无论是立都事件还是换太子事件,亦或者刘邦晚年的动乱,萧何却好像完全不存在一样,几乎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刘邦不确定自己能成功废掉刘盈。毕竟,吕氏集团的力量太过强大!刘邦留了后路,如果废黜失败,祸水东引,烧的是刘如意,而不是心爱的长子刘肥。

未来的皇帝只能是吕后的儿子。杀樊哙是为了吕后跟功臣集团相互制衡,樊哙不死刘邦知道功臣集团是斗不过吕后的。你我是共同孝忠楚怀王的异姓兄弟,汉王未免太客气了。多亏大力引见,精心栽培才有我的今天,周勃又送粮三万担,马一万匹,帛五万丈。三声炮响,军乐奏起。

项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他赶上了巨鹿之战,在这里打了很久的仗。不过这一次战役,恰好让项羽成名了,天下的诸侯没有不怕他的。老弟,你明天到项王的军中,说清楚事情原委,再喝几杯酒赔罪,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

五、刘邦临终为何要杀救命恩人樊哙?

刘邦会杀樊哙是因为有人对他说,樊哙勾结吕雉密谋,准备要杀戚夫人和刘如意,刘邦一听,这还得了,戚夫人和刘如意那可都是我心尖上的宝贝儿呢,你樊哙怎么敢这么大胆去杀他们,那我就先杀你好了。所以刘邦就产生了一定要杀樊哙的念头,这个时候的刘邦怎么可能还会记得以前樊哙救了他。

于是他便叫来了陈平,问道,陈平啊,你说我要杀樊哙应该如何动手呢,这陈平一听,我的天哪,这是想让我来背锅啊,这可不行,我得把皮球踢回去,于是陈平说道,陛下,你可以先撸了这樊哙的官职,然后再将他看守起来,如果有什么动静,就趁机杀掉。

这刘邦一听,嗯,这主意好像还不错,那么这件事就交给你陈平去做吧。陈平听到刘邦说这种话,立马傻了,好你个刘邦啊,我这给你出的主意,结果把自己给坑了。但是怎么办呢,他刘邦都已经发话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就只能照办了啊。但是我也不敢杀啊,这要是事后吕后追究起来,我怎么办呢。

眼看着刘邦马上就要不行了,那以后肯定是吕后掌权啊,我可不敢和吕后对着干哪。思来想去,陈平将樊哙绑了,但是呢却没有杀,准备送到长安让刘邦自己处理,这样,就是刘邦的事情了。可没等他送到长安呢,这刘邦就挂了,于是陈平马上就把樊哙杀了,然后去向吕后请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