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敦”怎么读?
读音:【duì】或者【 dūn 】
笔画数:12。
部首:攵。
3.敦【duì】
本意: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4.敦 【dūn】
督促;管理。如: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劝导并勉励。如: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注重 。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推崇,崇尚 。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5.常用词组
敦本【dūnběn】:注重根本,古时多指注重农事。
敦促【dūncù】: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敦促某人做某事。
敦厚【dūnhòu】: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如:她为人温柔敦厚。
敦煌石窟【Dūnhuáng Shíkū】:在甘肃省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窟。现存最早的窟是十六国北凉开凿的,以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开凿,现存有 492 个窟
敦睦【dūnmù】:(1)~∶亲善和睦。如: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三国志·明帝纪》。(2) ~∶使和睦。亦作"敦穆"。如:敦穆于于九族。--夏侯湛《昆弟诰》
敦聘【dūnpìn】:恳切而真诚的聘请。
二、敦怎么读
敦,汉语汉字,读音为dūn和duì。读作dūn时,有厚道、诚恳的意思。作形容词时,意思是勤勉,丰厚,也指友谊深厚。作动词时,意思是督促,管理,劝导并勉励。也是姓氏用字,敦姓最早源于盘古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读作duì时,青铜器名,指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
敦(dūn)字组词:
敦实:意思是敦厚老实。
敦促:指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
敦本:意思是注重根本,古时多指注重农事。
基本字义 读音:dūn
动词,督理。 【组词】:「敦促」。《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贫》:「今吾子督余以诲盗之业,敦余以召贼之策。」
动词,和睦、使融洽。 【组词】:「敦亲睦邻」。
读音:dùn
形容词 不明朗、不开通。通「沌」。 【组词】:「浑敦」。
读音:duī
动词,催逼、逼迫。《诗经.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副词,孤独的样子。《诗经.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三、敦怎么读?
敦是个多音字,其拼音为dūn、duì
敦的释义
部 首:攵
笔 画:12
五 笔:YBTY
一、[ dūn ]
1.厚道:~厚。
2.诚恳:~聘。
二、[ duì ]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敦厚、敦实、敦聘、敦促、敦请、敦睦、敦奖
扩展资料:
一、敦厚[dūn hòu]
忠厚:温柔~。质朴~。性情~。
例:中国的农民,一向以敦厚朴实、勤劳苦干而闻名于世
二、敦实[dūn shi]
粗短而结实:这人长得很~。这个坛子真~。
例:弟弟穿着一身白底蓝条的运动服,敦敦实实的,十分健壮。
三、敦聘[dūn pìn]
诚恳地聘请:~您为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例:我公司正在敦聘出色的营销人员.
四、敦促[dūn cù]
恳切地催促:~尽快解决。
例:国会成员,共和党和民主党一起,长时间以来都敦促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对中国施压,而且一意孤行。
五、敦请[dūn qǐng]
诚恳地邀请:~先生与会共商大事。
例:因为老李众望所归,所以本协会决定敦请他担任理事长。
四、敦的拼音
敦的拼音:dūn,duì。
一、敦读dūn的意思:
1、厚道。
2、诚恳。
3、谥号。
二、敦读duì的意思:
青铜器名,盛黍稷的器具。
敦组词
1、敦厚
释义:诚朴宽厚。
引证:王西彦《眷恋土地的人·北运河之夏》:“这是一条淳朴的河,好像居住在它两旁的人民一样,有着单纯敦厚的性格。”
2、敦实
释义:敦厚诚实。
引证: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 阎兴 ,个子不太高,长得很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