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碳中和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峰值是指碳排放在达到平稳期后的稳定下降。简单地说,这意味着让二氧化碳排放“为自己买单”。中国已经制定了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并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碳峰值”是我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持平,之后逐步下降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企业、组织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拓展资料: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和国际两大利益,事关中国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利益。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起点,也是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领域。2020年以来,中国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宏伟目标和愿景,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意见,为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研究表明,过多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具有长远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的碳排放量从建国之初的7858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02.51亿吨。为了减少碳排放,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开始节能减排,并逐步取得成效。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然后在许多重大工作会议和外部问答中提到了碳中和和碳峰值的目标。
3060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3060是指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做出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碳中和则是低碳发展的最终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碳达峰、碳中和具体意思如下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简介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除了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外,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以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中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