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介绍,“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意思

你好,“碳达峰”是指中国承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增加并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

拓展资料: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

1、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我国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本方针。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出总体要求。经济系统。

2、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显着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着提高,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绿色转型生产生活方式显着改善,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显着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_、流通体系和消费体系不断完善。

3、发展已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着增强,绿色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重点产业和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4、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动作路径,一、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推动绿色产业升级,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提升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利用水平,构建绿色供应链。二、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循环体系打造绿色物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垃圾回收的有机结合,建立绿色贸易体系。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碳中和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峰值是指碳排放在达到平稳期后的稳定下降。简单地说,这意味着让二氧化碳排放“为自己买单”。中国已经制定了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并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碳峰值”是我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持平,之后逐步下降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企业、组织或个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拓展资料: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和国际两大利益,事关中国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利益。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起点,也是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领域。2020年以来,中国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宏伟目标和愿景,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意见,为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研究表明,过多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具有长远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的碳排放量从建国之初的7858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02.51亿吨。为了减少碳排放,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开始节能减排,并逐步取得成效。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中国首次提出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然后在许多重大工作会议和外部问答中提到了碳中和和碳峰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