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璩怎么念,常璩怎么读音
1.常璩拼音:[cháng qú]
2.常璩(约291年 — 约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东晋史学家。
3. 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
4.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
5.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
6.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阳国志》。
7. 《华阳国志》全书共十二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二、常璩怎么念 常璩的读音和介绍
1、常璩拼音:[cháng qú]。常璩(约291年 — 约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崇州)人,东晋史学家。
2、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阳国志》。
3、《华阳国志》全书共十二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三、《华阳国志》的作者名,用拼音
常璩 常cháng璩qú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四、璩怎么读
璩拼音qú,声母q,韵母u,声调二声。
简体部首王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7画。
繁体部首玉部、五笔86GHAE、五笔98GHGE、仓颉MGYPO。
郑码CIGQ、四角11132、结构左右、电码8767。
区位7219、统一码74A9、笔顺一一丨一丨一フノ一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璩qú(ㄑㄨˊ)
1、古代的一种耳环。
2、姓。
同音字:渠。
qú
五笔IANS、仓颉ESD、郑码VHXF、四角31904。
结构上下、电码3255、区位3994、统一码6E20。
笔顺丶丶一一フ一フ一丨ノ丶。
1、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沟渠。
2、大:渠帅。渠魁(首领)。
3、方言,他:渠侬(他,他们)。渠辈。
4、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五、璩字怎么读 璩字的读音
1、璩拼音:[qú]
2、释义:玉环。姓。
3、璩姓与蘧姓同源,以邑名为姓。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国君封于蘧邑,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据浙江江山县石梁老谱序记载,晋元帝御笔易蘧为璩。受“剧、据”分别简化成“剧、据”误导,璩姓一度被错写成“琚”,现在全国各地族人纷纷响应坚持文化自信号召,向公安机关申请纠正姓氏错误,成功恢复“璩”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