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AFTA详细资料大全
NAFTA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美加墨三方于1994年1月1日起生效和实施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外文名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内容 :关税相互减免 签订 :美加墨三方 签订时间 :1992年8月12日 生效时间 :1994年1月1日 概要,协定生效,影响农业,争议, 概要 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美加墨三方于、94年1月1日起生效和实施。 内容: ①关税相互减免; ②取消进口限制; ③坚持产地规定; ④ *** 采购协定; ⑤鼓励投资; ⑥扩大相互金融服务; ⑦发展相互自由运输; ⑧鼓励保护智慧财产权; ⑨协商争端解决机制等。 在1994年,国会赞同NAFTA,并且,美国前总统比尔·柯林顿将其写入法律。今天,这3个NAFTA成员国已经有4.17亿共同人口和超过11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协定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英语: N orth A merican F ree T rade A greement, NAFTA ) 是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在1992年8月12日签署了关于三国间全面贸易的协定。与欧盟性质不一样,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是凌驾于国家 *** 和国家法律上的一项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并同时宣告北美自由贸易区( N orth A merican F ree T rade A rea , NAFTA )正式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约6.45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1.37亿美元,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都超过欧洲联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日本对美、加市场也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策略,美、加两国在国际的经济地位和竞争优势相对减弱,这使双方都意识到进一步加强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必要性。1980年,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就提出一个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共同市场”的构想。加拿大1983年也提出了关于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的构想。1985年,美、加两国开始进行有关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1988年6月2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1989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在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上的衍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最初仪式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一项国际协定,与条约非常的类似。 在美国法律中,它被作为国会-行政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第一条有明确规定,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根据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正式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其成立宗旨是:取消贸易障碍,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对智慧财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程式,以及促进三边的、地区的以及多边的合作。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贸易障碍。 在权利方面,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但对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障碍。 有关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经济贸易的影响,依据美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显示:北美自由贸易区自1994年成立后,不但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至2000年,美国与墨西哥两国进口贸易总额每年均呈显著的成长,惟美国输往加拿大的成长,在四年前呈大幅增加,自1998年开始呈递减的趋势,美国、墨西哥之间因北美自由贸易区使得墨西哥出口至美国受惠最大。 影响农业 从NAFTA最初的协商开始,农业就一直是具有争议的议题,在WTO架构下所签署的任何自由贸易协定都引发类似的问题。农业是唯一未经三方共同磋商签订的部分,而是经由双边磋商共签署了三个分别的协定。加拿大与美国的协定包含了农业产品的限制及关税配额,主要是糖、乳制品、家禽类;墨西哥与美国的协定则准许分阶段实施的贸易自由化。 美墨农业协定的整体效应是具有争议的,墨西哥并未具备竞争化所需的基础建设投资,诸如完整的铁、公路运输系统,这使得该国的贫穷民众陷于更困难的环境之中。不过,有认为造成农村贫穷的原因不能归咎于NAFTA,事实上,墨西哥的农业出口从1994到2001年间每年平均增加了9点4个百分点,相对于此,进口仅增加了百分之6点9。 墨西哥的玉米产量在NATFA实施之后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该国内部对于玉米需求程度超出了可以供应的范围,使得进口变得迫切,远超过墨西哥最初所协商的农业配额。Zahniser与Coyle指出,墨西哥的玉米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呈现戏剧化的降低,然而,由于前总统Vicente Fox的补贴政策,弥补实质所得的损失,使得玉米的产量自2000年以来仍然维持稳定的局面。 一个刊载于美国农业经济学期刊的研究指出,NAFTA使得美国对于加拿大、墨西哥的农业出口增加,即使大部分的增加是发生在批准的十年之后,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在于逐渐实施协定的效应。 争议 美国于2000年时对于美国玉米农民的补贴达到101亿美元,多达墨西哥 *** 当年农业预算的10倍。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NAFTA并非造成玉米农穷困的原因,指出这种情形早在签订NAFTA的十年前就已存在,反而玉米的产量于1994年NAFTA生效后有所增加,并且,美国补贴政策是否对墨西哥玉米价格造成可得计算的影响也不明确,尽管多数认为美国取消农业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墨西哥农民。
二、NAFTA是什么意思
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据1991年统计,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3亿人口,面积2130多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达6.45万亿美元,年出口总额近6000亿美元,进口总额约7000亿美元,其经济实力超过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蓝本,其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该协定将用15年的时间,分3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在3国9000多种产品中,立即取消50%的关税,15%以上的产品在5年内取消关税,剩余的关税将在6年~15年内取消。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既有较大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北美、拉美,以致对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
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至于各国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
作用:
一、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地区和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从而提高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能级,并且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二、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投资中心的地位,利用区内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扩展资料: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0年内逐步取消商品进口(包括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服务业的关税限制和汽车进出口的管制,开展公平、自由的能源贸易。在投资方面两国将提供国民待遇,并建立一套共同监督的有效程序和解决相互间贸易纠纷的机制。
为防止转口逃税,还确定了原产地原则。美、加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类似于共同市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萌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美自由贸易区
四、EU、NAFTA、APEC的区别及其评价【急用】
EU 欧盟
NAFT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APEC 亚太经贸合作组织
这些都是区域性的经济体,目的都是为了整合地区经贸优势,对抗其它地区的贸易入侵,本质上区别不大,区别主要是地区不同,参与的国家不同,欧盟在欧洲,NAFTA是北美,APEC在亚洲,就这个。
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什么意思?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组织机构】 (1)自由贸易委员会。由三个成员国的内阁级代表组成,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中央机构,统管协定的实施和争端的解决,监督各工作小组、委员会和其它附属机构的工作。(2)协调员。由分别来自三国的三位高级贸易官员构成,负责协定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工作。(3)秘书处。负责根据协定相关条款解决争端。(4)另设30多个工作小组、委员会及附属机构。 【主要活动】 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决定在自1994年1月1日协定生效之日起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1993年5—6月,加拿大国会通过了该协定。同年11月,美国、墨西哥国会通过了该协定。同年12月,美国总统签署该协定,使之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由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产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大大简化了三国间在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上的有关手续,推动了地区贸易和经济发展。 1994年12月第一届美洲国家首脑峰会上,各国一致同意美关于用10年时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倡议。同年12月起,美、加、墨、智4国领导人决定开始就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进行谈判。 1995年2月,由美、墨两国政府出资的北美开发银行开始营业。 1996年11月18日,加拿大和智利在渥太华正式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从1997年6月2日起正式实施。该协定将成为智利最终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桥梁。从1996年8月起,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三国也开始了通过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1998年4月,经美、加推动,第二届美洲国家首脑峰会通过《圣地亚哥宣言》,宣布启动关于建立FTAA的谈判。 2001年4月22日,布什总统、加总理克雷蒂安、墨总统福克斯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继续推进实施NAFTA,保证北美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2004年1月,美洲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通过了2005年内完成FTAA谈判的时间表。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内基本实现零关税。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2006年区内贸易总额为8830亿美元。2008年,美国对区内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为4180亿美元,几乎是1993年的3倍。
六、关于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北美市场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对北美的出口又遇到了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的困扰,迫切需要研究贸易与环境问题。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 是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贸易与环境直接联系起来的自由贸易区,研究北美贸易——环境问题,有助于我国处理与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而且墨西哥是惟一与发达国家签署了包含环境条款在内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与美加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环境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贸易与环境关系理论为基础,力图沿着如下路径展开:本书共9章,包括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贸易——环境关系理论述评为基础,分析国际社会在实践中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的探索;第二部分探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环境模式;第三部分分析NAFTA的贸易与环境效应,重点是对墨西哥的影响及其经验分析;最后一部分在分析NAFTA对中国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拓展北美市场的宏微观对策思考。 第一部分述评贸易与环境关系理论及实践探讨这部分首先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研究作一文献综述与评价。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理论研究呈现出多种观点,一种认为自由贸易改善环境,其主要理由是,自由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按其比较优势从事专业化生产,既定的资源投入可生产出最大化产量,从世界范围看,形成了资源的最优利用,这样将有利于环境保护;而环保主义学者则认为,自由贸易从多方面造成环境恶化,因为贸易增长扩大了全球经济规模,导致污染的上升和自然资源的非可持续性利用。两种看法都过于强调贸易——环境关系的某个方面,实证研究至今尚不能明确证明自由贸易与环境改善或退化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贸易——环境关系理论研究的另一方面是环境规制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对于环境规制对贸易类型的影响,各种理论模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将增加企业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一国单方面提高环境标准,国内企业在与环境标准低的外国企业竞争时,将降低其竞争优势,促使国内企业向环境标准低的国家转移,此即“污染天堂”假说。而实证研究不足以支持该假说的成立。多边贸易体系和多边环境协议在协调贸易——环境问题上作出了很多努力,GATT在一般例外条款中提及了环境保护问题,却较为笼统;多边环境协定在多领域作出了规定,但约束力有限;欧洲联盟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引入环境保护问题,其经验也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对南北型贸易自由化及多边经济合作处理贸易——环境关系的适用性有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待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关系上也存在多方面的分歧。基于贸易——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国际社会仍需努力寻求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协调贸易——环境问题的模式。NAFTA则是探寻南北型贸易——环境合作的一次重要探索。 第二部分分析NAFTA的贸易——环境模式根据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启动,计划15年内建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环境合作协定》(简称NAAEC)作为NAFTA的附属协定同时运作。NAFTA和NAAEC都有相关条款对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作了规定,形成了独特的贸易——环境模式。作为第一个包括了环境保护条款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四个方面有建树:一是混合性制度安排。NAFTA虽然是自由贸易区,但其经济一体化程度也带有混合性。 NAFTA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协定,环境合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此外还涵盖了减少成员国间相互投资的限制、便利商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短期流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NAFTA条款本身包含了一些环境条款,强调环境政策应避免“贸易的不必要壁垒;”二是NAFTA的附属协定《北美环境合作协定》创建了一套以环境合作委员会(简称CEC)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包括理事会、秘书处和联合公众咨询委员会,监管受贸易自由化影响的环境问题,促进贸易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建立了不同领域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多边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四是环境合作的计划指导和公众参与。 CEC制定为期三年的工作计划,这是一种灵活的中期计划手段,用以指导工作的开展和向公众提供有关将来行动计划的重要信息。注重广泛的宣传和公众参与,其联合公众咨询委员会即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机构。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NAFTA的贸易和环境效应北美自由贸易区运作以来,推进了三国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长、就业的增加及生产率的提高。NAFTA的模式及其产生的经济力量以多种方式转化为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压力一状态一反应”分析框架,从四个领域分析NAFTA的环境效应:生产、管理和技术,基础设施,社会机构以及政府政策。得出的结论是, NAFTA的环境效应取决于社会机构和政府的应变及对NAFTA法规的实施、以及企业的运行和支撑企业运转的基础设施。除了基础设施的环境效应不确定外,其他三个领域都可产生正环境效应,只要社会机构和政府政策发挥正常作用,NAFTA最终形成的环境效应为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NAFTA被提上议事日程后,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将会降低美、加的环境标准。这种推论是没有将环境政策作为内生因素来考虑。将环境政策作为内生变量的两部门模型说明,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不仅不会带来环境保护水平的下降,而且环保规制还会得到加强,达到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改善双赢的目标。以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作为利益分配的替代工具,发达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改善了环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1990年以来在与美加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都得到加强,产生的积极环境效应是明显的。至于墨西哥是否成为 “污染天堂”,由于墨西哥不断强化环境规制并予以严格实施,不存在墨西哥放松环境规制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问题,CEC的研究报告也没有美加投资流向墨西哥污染部门的证据和趋势。墨西哥是第一个在与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引入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它采用的适应NAFTA和NAAEC的措施,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墨西哥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经验可归纳为:环境政策的总导向是环境保护和促进产业竞争力、环境标准的设置要合理、环境管理引入市场手段以及政府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 第四部分探讨NAFTA的贸易自由化和环保趋势对中国的影响任何经济一体化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对区外的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在北美市场上,因NAFTA免税或减税产品的影响,中国产品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受到明显冲击,威胁到其在NAFTA市场上的占有率。特别是墨西哥与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相似,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见长,而墨西哥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享有免税或减税优惠,其产品竞争力得到增强。其结果,墨西哥已经在1998年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NAF-TA还对国际资金和技术流向产生影响,使其向北美市场倾斜,进而增加了中国吸引外资的难度。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宏观政策。可能的选择包括:培育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者;绿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把握北美市场机会;在国际合作中争取中国的权益等。在微观层次上,中国企业要从挑战中寻找机会。拓展环境标准高的北美市场,至关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环保竞争力。通过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模式,以绿色管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适应北美市场的环保要求和具体环保标准,在此基础上主动选择有利的商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