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1.滋阴润肺
天冬能补肾也补阴而且能润肺,人们在秋天和冬天可以适量吃一些天冬,它能滋阴润肺也能预防咳嗽痰多,能让人们的肺燥症状尽快好转,也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生
2.预防癌症
癌症又被称为恶性肿瘤,多发群体为生活不规律、抽烟、饮酒者,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不合理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根据癌症中心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患癌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每个人一生的患癌率在三成以上。天冬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特别适合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使用。
3.保护心脏
4.止血
止血也是天冬的重要作用之一,它是妇科常用药,平时女性出现子宫出血和妊娠负重导致出血时,可以直接用天冬进行治疗,可以把天冬与红糖一起煮制后服用,多数患者服用二到三天以后出血症状能明显好转。
5.抗菌消炎
天冬还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引起的各种咳嗽痰多,气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6.延 缓衰老
天冬中含有大量的天然多糖和丰富的氨基酸,这些物质可以营养心肌保护肝脏,也能稳定血压与血脂,另外人们食用天冬以后还能清理身体内的自由基能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它对延缓人体衰老预防疾病发生都有很大的好处。
7.提高记忆力
天冬具有提高记忆力的作用,记忆力下降其实是一种病症,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造成记忆力下降的因素有不良的情绪、失眠、疾病等。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青年也具有记忆力下降的症状。有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可以适量的服用天冬,效果也非常明显。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该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天冬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天冬的功效和作用
1、天冬的块根是常用中药,其味甘、苦、寒,无毒,有着滋阴润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清火止咳等功效。正是由于这些良好的功效,因而天冬块根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等病症。
2、天冬块根内部含有淀粉33%,蔗糖4%及其他多种对人体极好的营养成分,在多种医药名目中均有记载天冬的药用价值。天冬块根常常用于感冒发热、气管炎、跌打损伤、肺结核、肺炎、肚痛、吐酸水、贫血、产后风、小儿消瘦、不孕症等,疗效显著。
3、经过多次体外试验证明,天冬的块根具有抗肿瘤功效。天冬对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它能够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哦。
4、据了解,天冬块根还具有极好的抗菌疗效。天冬块根煎剂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等各类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中药材中常用天冬块根,它对人体有极好的抗氧化及延缓衰老作用。据我了解,天冬的提取物中含有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天冬多糖有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的作用。此外,经动物实验验证,天冬还有真可祛痰作用。
天冬的禁忌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天冬的食用 方法
1、天冬酒:取天冬40g、高粱酒500ml。将天冬用竹刀剖去心,之后与水同入砂锅进行煎煮。待煮有约40分钟后,去渣取液,兑入高梁酒中,装瓶密封一段时间后即可服用。取用此酒时每次10~30ml,每日1次,以午后服为宜。不过对于阳虚阴盛、脾胃虚寒见有食少便溏症状者,则不宜饮用。
2、天冬膏:准备天冬100g,阿胶、杏仁、川贝母、茯苓各50g。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之中,加水煎取浓汁,加入约等量的炼蜜搅匀,煮沸后即可。食用时每次吃1匙。此法可养阴润燥、清火,滋阴止血,化痰止咳,茯苓滋养益脾,可于有阴虚肺燥、咳嗽咯血症状之人。
3、天冬粥:取用天冬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天冬煎水取汁,然后入粳米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冰糖煮至粥熟即可使用。本方主要在于清火润燥、益胃气、润肺益胃,可用于有阴虚肺燥、咳嗽咽干、阴虚胃热、消渴口干、燥热便秘等症之人。
天冬的药方选录
1.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5]
3.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5]
4.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5.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6.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保命集》天门冬丸)
天冬有哪些功效?
天冬,又名天门冬,为常用中药,系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气喘、咳嗽、吐血、低热不退、热病口渴、干燥性鼻炎、咽喉炎、津枯便秘等症,亦可制作蜜饯。现代临床亦用于治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等症。由中药材天冬提炼的天冬甜素,世界每年需求6000吨,美国每年销量5000吨,其售价每千克150美元,预计今后几年西欧国家的天冬甜素消费量将会激增。
天冬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自治区,如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及甘肃、安徽、河北、河南等地。
天冬有什么作用?
天冬,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
性味
味甘、苦,性寒。
归经
归肺、肾经。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主治
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关于天冬的功效和禁忌介绍
1、养阴生津,治疗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有很好的作用。
2、润肺清心,治疗心烦失眠、咽喉肿痛,内热消渴,有很好的疗效。
3、润肠通便,天冬对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结,肠燥便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特别是阴虚引起的效果更加。
4、抗菌消炎,天冬还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引起的各种咳嗽痰多,气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5、禁忌: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天冬。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天冬。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贝母为使。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
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又名天门冬。性寒,味甘,微苦。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天冬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天冬的功效和作用
养阴生津
治疗阴虚发热、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有很好的作用。
润肺清心
治疗心烦失眠、咽喉肿痛,内热消渴,有很好的疗效。
润肠通便
天冬对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结,肠燥便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特别是阴虚引起的效果更加。
抗菌消炎
天冬还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引起的各种咳嗽痰多,气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除燥降火
天冬对阴虚火旺引起的骨蒸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天冬的食用 方法
天冬黑豆粥
原料:天冬,黑豆,黑芝麻,糯米,冰糖
做法:
1.将天冬、黑豆、黑芝麻、糯米洗干净;
2.然后放入砂锅加水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
3.再加入冰糖,最后再熬煮一会即可。
天冬烧冬瓜
原料:冬瓜,天冬,盐
做法:
1.将天冬洗净后切成薄片,冬瓜去皮洗净切片;
2.将冬瓜片和天冬片一同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
3.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0分钟,最后加盐即可。
天冬芦笋粥
原料:粳米,莴笋,枣,天冬,砂糖
做法:
1.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冷水先煮;
2.芦笋去硬皮,洗净,切成小段;天门冬洗净;
3.红枣洗净去核,将芦笋段、天门冬、红枣放入锅中;
4.然后与粳米同煮,至米烂粥稠时加入红糖即可。
天冬雪梨汤
原料:天冬,麦冬,雪梨,冰糖
做法:
1.雪梨洗净去核切片;
2.将天冬、麦冬、冰糖同放锅内;
3.加水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煲1小时即可。
天冬的药方选录
1.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5]
3.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5]
4.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5.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5]
6.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保命集》天门冬丸)[5]
7.治百日咳:天门冬、麦门冬各15g,百部根9g,瓜蒌仁6g,橘红6g。煎两次,1~3岁每次分3顿服;4~6岁每次分2顿服;7~10岁1次服。(《中医杂志》)
8.治肾瘅真阴不足: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症因脉治》家秘天地煎)
9.治诸不足,暖五脏:天门冬、熟地黄、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温酒调化服。(《简便单方》)
10.治心烦:天冬、麦冬各15g,水杨柳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1.治健忘:天冬、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