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指的是什么 ?

在江苏省扬州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谓二十四麻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万岁桥、青园桥、参佐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宋元佑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现在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桥已不存。

一说桥名“二十四”,或称二十四桥、廿四桥。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录十五:“二十四桥即吴桥砖家,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红药桥之名出自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吴桥砖家在扬州西郊。梁羽生采用此说,所写扬州竹西巷谷啸风家就在此桥附近。(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扬州新近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它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及望春楼四部分组成。其中,石拱桥呈玉带状,长24米,宽2.4米,24根玉石栏杆围以两侧。看来,这一新建景区是采用桥名“二十四”之说了。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

单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像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清乾隆间景称"春台明月",嘉庆后毁圮。但地形地貌、河湾港汊犹存。

1986年,国家和地方拨款246万元,按《扬州画舫录》记载和珍藏的扬州著名画师袁耀所绘《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乾隆《南巡盛典图》等有关史料,结合地形地貌现状,设计恢复方案,于1987年10月动土兴建。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包括新建的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十字阁、重檐亭、九曲桥,后又续建望春楼、栈桥、静香书屋等。其布局呈"之"字形屏列,构造旷奥收放,抑扬错落,各面转折对景都是一幅山水画卷,成为"乾隆水上游览线"的一处胜景。湖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道并行。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二十四桥是哪里

“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另一种说法是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扩展资料: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原文如下: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扬州,为后两句询问韩绰别后的情况作垫衬。最后两句的重点在于探问韩绰在清风明月之夜,是不是和歌伎们倚箫而唱,歌舞通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桥明月夜

三、甘少一横是啥字

廿

廿拼音:niàn,部首:廾部,部外笔画:1画

廿四桥的拼音-甘少一横是啥字

总笔画:4画,五笔:AGHG,仓颉:T

电码:1700,区位:5605,统一码:5EFF

释义:二十:廿四史。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廿四堆[niàn sì duī]

南宋宫人墓地。

2、廿二史[niàn èr shǐ]

指二十二史。

3、廿四史[niàn sì shǐ]

即二十四史。

4、廿四风[niàn sì fēng]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

5、廿一史[niàn yī shǐ]

即二十一史。

同音字:念拼音niàn

释义:

1、惦记,常常想:惦念。怀念。念头(思想、想法)。悼念。念旧。念物。

2、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念。杂念。信念。

3、说,读,诵读:念白(戏剧道白)。念叨。念经。念书。

4、“廿”的大写。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