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西域的那个人的名字怎么读

出使西域是张骞(张骞读zhāng qiān)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西汉时侯张蹇出使西域蹇读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中——张骞的骞:读qiān

蹇:读jiǎn,高举,飞起的意思。

“骞”字怎么读?

骞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qiān ] 。

部首:马  

笔画:13  

基本解释:

1. 高举,飞起 :~举。~腾。~翥。

2. 亏损 :“如南山之寿,不~不崩”。

3. 古同“搴”,拔取。

4. 古同“褰”,揭起衣服。

扩展资料

组词: 骞崩 参骞  骞衣  闵骞 骞扑  

1、骞崩 [ qiān bēng ]

解释:谓亏损坍圮。

语出《诗·小雅·天保》:“如 南山 之寿,不骞不崩。”

2、参骞 [ cān qiān ]

解释:孔子的学生曾参和闵子骞 的并称。

《隶续·汉安长陈君阁道碑》:“ 陈 君……清过 夷 齐 ,行同 参 骞 ,以身率下,非礼不言。”

3、骞衣 [ qiān yī ]

解释:提起衣裳。骞,通“ 褰 ”。

《汉书·王莽传上》:“方今天下闻 崇 之反也,咸欲骞衣手剑而叱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范榜 ,字 孟博 。郡召为功曹,即骞衣就车。”

4、闵骞 [ mǐn qiān ]

解释:闵子骞 的省称。

《全元散曲·朝天子·志感》:“志高如 鲁连 ,德过如 闵骞 。”参见“ 闵子 ”。

5、骞扑 [ qiān pū ]

解释:枝叶上下拍打貌。骞,通“ 鶱 ”。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序:“盛夏叶生,苍赭骞扑,又若龟穹而鹏下。”

张骞怎么读

张骞,读音:[ zhāng  qiān ]

解析:张有两个读音[ zhāng ] 和[ zhàng ] ,用于姓时读:[ zhāng ] 。骞只有一个读音:[ qiān ] 。

张的基本解释:

1. 开,展开 :张开。

2. 商店开业 :开张。

3. 拉紧 :紧张。

4. 扩大,夸大 :夸张。

5. 放纵,无拘束 :乖张。

6. 料理,应酬 :张罗。

7. 惊惶,慌忙 :张惶失措。

8. 看,望 :张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 :一张纸。

11. 姓。

骞的基本解释:

1. 高举,飞起 :骞举。

2. 亏损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3. 古同“搴”,拔取。

4. 古同“褰”,揭起衣服。

扩展资料: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骞的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传》

白话文:闵子骞名声损害,有人说就是左襄公二十三传的闵子马。

( 骞)这个字拼音是什么

(1)

qiān 一声

(2)

(形声。从马,寒省声。本义:马腹病,指腹部亏损低陷)

(3)

同本义 [disease of horse abdomen]

骞,马腹垫也。――《说文》。谓马腹低陷不充垫者,下也。

闵子骞名损,或曰即左襄廿三传之闵子马。――《史记·弟子传》

骞,马腹垫也。臣锴曰:腹病骞损。《诗》曰:“不骞不亏”。古人名损字骞。――五代·徐锴《说文系传》

(4)

也指其他动物的肚腹低陷

小体骞腹若是者,谓之羽属。――《周礼·考工记·梓人》。按,鸟形如孵,胸满而复陷。

(5)

又如:骞腹(马腹低陷)

(6)

通“蹇”。跛足 [lame]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诗·小雅·无羊》

(1)

qiān

(2)

惊惧 [fear]

人灵骞都野,鳞翰耸渊丘。――《文选·颜延年诗》

(3)

延误 [delay]

惟昔李骞期。――刘越石《扶风歌》

(4)

又如:骞期(失期,约期而失信)

(5)

损坏;亏损 [ruin;be defective]。

不骞不崩。――《诗·小雅·天保》

外无骞污之名。――《汉书·晁错传》

(6)

又如:骞污(亏损污辱);骞崩(亏损坍圮);骞短(亏损缺少)

(7)

同“搴”。拔取 [pull up]

非有斩将骞旗之实也。――《汉书·杨仆传》

(8)

高举;飞起 [lift up;fly up]

骞,飞也。――《广雅》

王虺骞只。――《楚辞·大招》。注:“骞,举头貌也。”

(9)

又如:骞翥(展翅高飞的样子);骞举(飞扬的样子);骞骞(飞翔的样子;恣意放肆的样子);骞腾(飞腾)

(1)

qiān

(2)

通“愆”。过,误 [fault;sin]

长夜漫兮,永思骞兮。――《荀子·正名》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刘琨《扶风歌》

(骞)

qiān ㄑㄧㄢˉ

(1)

高举,飞起:~举。~腾。~翥。

(2)

亏损:“如南山之寿,不~不崩”。

(3)

古同“搴”,拔取。

(4)

古同“褰”,揭起衣服。

出使西域的张骞怎么读?

zhāng qiān。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

早年经历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张骞出生。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的气度,又具有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