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外包第三方催收公司合法吗?暴力催收不要怕!

;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贷暴力催收已经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相信很多接触过网贷的人应该都面对过催收吧,现在大多数催收都是采用电话轰炸、爆通讯录等方式。刚开始可能态度还比较好,时间一久情况就变严重了,其实是网贷公司把债务外包给专业的催收公司,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尽快还款,手段上会“暴力”很多,那么网贷外包第三方催收公司合法吗?

      催收公式,也叫讨债公司,不仅是民间贷款机构会用,很多银行金融机构同样也会把欠款外包给这些公司,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金融公司处理相应的逾期债务。

      所以,第三方催收公司是合法的。当然前提是催收手段不违法,毕竟他们的目的是尽快追回逾期债务,最好是保障全额的追回,不是让你家破人亡。

      催收公司并不是所有烂账、呆账都会接,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的时候,会根据逾期时间、逾期金额、逾期次数、征信情况来分级,难度越大的佣金越高,而刚逾期不久、金额比较小的则相对更容易催收。催收佣金一般为所催回金额的5%到50%不等,有更高的能达到80%。

      在高利润的驱使下,部分违规经营的催收公司会采用威胁、侮辱、暴力催收的方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是网贷公司授权的,大家可以保留相关的证据,直接联系网贷机构客服,与之协商,要求制定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否则的话就投诉到银监会等部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哦,毕竟现在网贷机构其实比较怕投诉,当然尽快还款是最好的。

网贷第三方催收合法吗?答案其实有点意外

;     互联网时代,由于网贷行业飞速发展,所以催生了一大批违法违规的平台,有很多借款人饱受暴力催收的骚扰。很多网贷平台也因为逾期人数过多,会选择将催收交给第三方催收人员。网贷第三方催收合法吗?答案让人有点意外!

网贷第三方催收合法吗?

      实际互联网平台和银行贷款第三方代收对于所有代收本身来说都是不违法的,是合理的,上门代收也是合理的,如果在代收过程中存在其他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说,在代收过程中存在上门暴力行为,或者对方门牌号超出合理收缴范围的,借款人可以直接拒绝对方上门。

      也可以选择直接报警,这是不符合规定的,也是违法的。

      有很多朋友想知道如何避免在截止日期后被催收,有一种方法,当然就是还款,只要付款不用担心就会被起诉,但也有很多朋友反应他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不能一次性还款,如果不能一次性还款,一次一个,其实也不妨没有你可以选择个性化分期付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还款压力,也可以避免收款。

      果是银行和网贷机构把资产卖给催收公司进行催收,这个其实是不合法的,催收公司一般不具备金融的资质,无法承接资产。银行及网贷机构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帮助自己对逾期的资产进行催收,这个其实是合法的。

      但是即使是银行及网贷机构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对逾期资产进行催收是合法的,但是催收公司使用暴力催收,如恐吓勒索上门,银行和网贷机构也要负培训不力、监督不够的责任。

      以上就是对于“网贷第三方催收合法吗”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方催收公司上门催收合法吗

第三方催收公司只有依法成立的上门催收是合法的。催款公司进行债务催收的时候,要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暴力讨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地催收,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门催收是合法的。如果逾期后第三方催收出现违法催收,催收一定要保留好录音、视频等凭证,报警来维护自身权益。

我被网贷第三方恶意催收合法吗(网贷催收联系第三方合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九条

连带债务人之间的份额难以确定的,视为份额相同。

实际承担债务超过自己份额的连带债务人,有权就超出部分在其他连带债务人未履行的份额范围内向其追偿,并相应地享有债权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该债务人主张。

被追偿的连带债务人不能履行其应分担份额的,其他连带债务人应当在相应范围内按比例分担。第五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方催收公司合法吗?

第三方催收公司现在都是以其他比如金融咨询公司此类注册,绕开监管,来经营催收业务,主体是合法的,但是相关催收行为不规范。

当下形势

就目前来看,国家虽在注册债务催收机构方面并未明确放开。但结合实践来看,国内金融机构向外部专业机构发起委托的时间相对较早,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可以从事第三方债务催收业务,这导致了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债务催收进程中也极易引起恶性事件,最终对整体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行业因此混乱、市场秩序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国家曾多次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设立讨债公司,虽然讨债公司的设立并未获得允许,但部分企业尝试以催收客户服务、商账管理等作为经营范围并顺利完成注册工作,进入债务催收行业,其中大多数以金融服务、资产管理等公司匿名进行。如此,法律禁止设立讨债公司的规定即被完美规避,国家也难以逐一明确企业实际业务内容。

民间借贷的第三方催收行业以匿名方式大力发展催收业务,且公权力往往对此也一无所知。除设立公司外,非公司形式的松散团体也被设立并用于催收债务。公权力对此方面更是毫不知情、也难以进行管理。因在行业准入制度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化资格认定,诸多不合法的民间借贷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大量存在于我国市场上。大部分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现象较为常见,部分催讨活动存在涉黑行为。

部分带有此种性质的机构借助债务催收的名义,采用不合法手段进行债务催讨,债务人、亲属等面临严重的人身安全危害。在新闻媒体片面报道、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债务催收行业等同于暴力、黑道组织,导致诸多规范且符合法律的催收机构也备受大众歧视。债务催收机构尚未明确其法律、市场地位,债权人正当权利受此影响难以高效施行,债务人也难以全方位履行义务,导致催收机构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工作。

现有法律法规的限制

现有立法规制过分专注银行等金融机构我国用于债务催收规范的法律多分散存在于刑法、合同法、民法等。当催收行为不当时,多以债权债务的合同法层面为切入点,通过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违约责任来救济,法院基于《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相关条款,对财产、人身安全等受到损害的被侵权人权利予以救济。催收人员的侵权行为若情节相对较轻则形成民事侵权,若情节相对严重则依照刑法承担一定刑事责任。而在适用法律方面,包括北京等在内的司法机关纷纷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严惩债务催收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关于商业银行“催收外包”的有关法律法规,2009 年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文件中,仅提出银行委托给第三方债务催收机构时需尽到审慎注意义务以及银行需承担被催收人因催收遭受侵权损害时的法律后果,其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即便是商业银行催收外包这一相对规范的领域,已有法律仍未能够细致规范催收行为,也需要多个法律法规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