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七尺男儿等于多少厘米?
七尺就是1.68米左右
“堂堂七尺男儿”这句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所以我们一般讲的“七尺男儿”中的“尺”指的是秦汉时代的尺,约为现在的七寸,也就是24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8米左右。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古代的男儿的身高怎么会这么低呢?竟然只有一米六八左右,这放在现在真的算是比较低的了。
古人的身高普遍比我们现代人低,考古发掘的古代墓葬给我们提供了证据。马王堆女尸辛追夫人身高是1.54米;1979年南京市随车乡桥冈村出土了明代商人华伟夫妇的尸体,男尸身高1.64米,女尸身高1.52米;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遗骸也就是1.64米左右。
古代人身高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汉书》中记载,项羽身高“八尺二寸”,换算下来身高接近1.9米。这在当时属于较高水平。孔子身高大约是1.97米。而在南方地区,湖南出土的战国男性骨架长1.58米,湖北西汉男尸身长1.63米,山西汉墓出土的男性骨架为1.84米。当年,身高较高的有89%的人在北方,特别是山东地区。
三国西晋时期古人身高普遍高大。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就是1.82米。诸葛亮,身高八尺,就是1.94米。关羽,身长九尺,就是2.18米。考虑这一时期人类的身高较为高大,但不排除度量器材中存在一定的出入。另外,《三国演义》中的文学描述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一时期人类高度判断。
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人也较高,南朝宋武帝刘裕,身高七尺六寸,就是1.86米,他的母亲刘安是沭阳人。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长七尺五寸,就是1.84米,看样子是遗传,父子差不多高。大多数人,都是把“七尺男儿”放在南北朝时代来计算,合1.72米。
二、古代七尺男儿相当于现在身高多少
以1汉尺=0.231米来计算,古代的“七尺男儿”相当于现代的1.617米身高。但古代的尺因各个朝代都不同,所以不同时期要按当朝尺码分别计算。比如:商朝时,1尺=16.95厘米;汉代时,1尺=23.1厘米;宋元时期,1尺=31.2厘米;而到了现代,1尺约等于33厘米。
古代常说七尺男儿,可以指二十岁的男子,但‘七尺’本身还是尺寸的意思,而这句则是指身高已长成成年男子之意,即所谓的男子汉大丈夫。
“七尺男儿”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量的不断增加,尺子也随着变长了,比如原先一个织工一天只能织5尺布,而随着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一天能织6尺,那么多织的1尺,就导致了尺子的变长。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三、古代7尺男儿等于多少cm?
180厘米。
7尺男儿身高大约等于170cm到180cm。在古时候,每个朝代的“尺"这个单位代表的实际长度都是不同的。最早在商朝时一尺为16.95cm。三国时期时一尺的长度变成了24.2cm。到了南朝,一尺为24.5cm。北朝时期更是达到了29.6cm。
按照今天一尺是33厘米来算,七尺大约是2米3,篮球巨星姚明的身高是2米26,如果在今天的话,七尺身高唉姚明还要高,难道是古人有什么妙法,都可以长大个儿,还是古人基因突变。
其实都不是,在宋朝的"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0.23米,也就是说"八尺男儿"是身高1.84左右的魁梧男子。
据考证,七尺男儿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一尺也就23厘米,七尺也就1米6多点,根据墓葬考古发现,当时的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米68,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有自信,哪怕你只有1米7,回到古代也是七尺半男儿。
古代名人的身高如下:
光绪1.61cm。
朱元璋1.67cm。
孔子1.97cm。
赵匡胤1.58cm。
李自成1.74cm。
成吉思汗1.80cm。
汉武帝1.69cm。
杨广1.80cm。
奏始皇1.75cm。
努尔哈赤1.65cm。
诸葛亮1.94cm。
康熙1.65cm。
项羽1.91cm。
李世民1.78cm。
维正1.69cm。
多尔衮1.53cm。
刘邦1.83cm。
武则天1.67cm。
岳飞1.73cm。
杨贵妃1.62cm。
曹操1.61cm。
西施1.64cm。
乾隆1.66cm。
貂蝉1.66cm。
曹丕1.80cm。
四、七尺男儿等于多少厘米身高
按照现今的测量身高来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等于1.7米左右。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是长度却不一样。根据史料记载,“七尺男儿”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从战国到秦汉,一尺的长度是23.1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1.7厘米左右,从三国到西晋,尺略有增长,达到了24.2厘米左右,七尺就是169.4厘米左右。但实际上“七尺”并非是指身高。而是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孩童为三尺,成人为七尺。七尺之躯代指成年人。《滕王阁序》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则表示自己是孩童。
五、7尺男儿等于多少cm?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七尺就是118.6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七尺就是161.7cm;
秦时,一尺约23.1cm,七尺就是161.7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七尺就是149.45-166.2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七尺就是169.4cm;
南朝,一尺约25.8cm,七尺就是180.6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七尺就是216.3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七尺就是207.2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七尺就是214.9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七尺就是221.76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七尺就是217.7cm。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扩展资料
古代的尺要短于现代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代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代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现代,也算美男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是现代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尺
六、七尺男儿是多少厘米
从古至今,尺寸的换算每个朝代都有一定的差别,具体的换算如下:
度制时代单位换算公制换算(厘米cm)
一:商1尺=10寸,1寸=10分
1尺=15.8,1寸=1.58
二:战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三:秦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四:汉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五:三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六:西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七:东晋及十六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
八:南朝与北朝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南朝: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
北朝: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
九: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
十:唐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小尺:1丈=300,1尺=30,1寸=3,1分=0.3
大尺:1丈=360,1尺=36,1寸=3.6,1分=0.36
十一:宋元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312,1尺=31.2,1寸=3.12,1分=0.312
十二:明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尺=34,1寸=3.4
量地尺:1尺=32.7,1寸=3.27
营造尺:1尺=32,1寸=3.2
十三:清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丈=355,1尺=35.5,1寸=3.55
量地尺:1丈=345,1尺=34.5,1寸=3.45
营造尺:1丈=320,1尺=32,1寸=3.2
拓展资料:
随后,历朝历代的“尺”的长度基本上都保持着不断增加的趋势,例如周朝和秦朝是23.1厘米,汉代21.35到23.75厘米,三国24.2厘米,南朝25.8厘米,北魏30.9厘米,隋朝29.6厘米,唐朝30.7厘米,宋元时期31.68厘米,明清时期木工与裁缝的尺是不同的,木工为31.1厘米,裁尺明朝是34.1厘米,清朝是35厘米。
从这些数据来看,30厘米左右以及更高的数据定然不会用到“七尺”,也就是说,这个词的起源很可能是在周朝至南朝期间,事实上,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正是在战国时期的《荀子》中,那时候的七尺大约就是1.6米多一点,说实话,这个身高放在现代,如果是女子尚可,作为男子有些偏矮了,但在战国时期,这个身高应该就是男子普遍的身高尺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