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上将名单,且在世的都有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排名如下:1朱德、2彭德怀、3林彪、4刘伯承、5贺龙、6陈毅、7罗荣桓、8徐向前、9聂荣臻、10叶剑英

十大将军排名: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官方排名: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

王建安(1956年1月25日授予) 李聚奎(1958年4月补授)

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上将均已不在人世,最后一个开国上将吕正操于2009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106岁。

二、十大上将是谁

没有十大上将的说法,只有十大大将的叫法,分别是: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 徐海东任军团长。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二高军衔,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1965年军衔制被取消。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再设大将军衔。

在酝酿大将的名单中,也曾经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以及张鼎丞的名字。

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四位原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所以,授予他们大将军衔也是理所应当的。

授衔时,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谭震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建议:“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最后评定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大将

三、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

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

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

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

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

扩展资料

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第一位逝世的是贺炳炎(1960年),终年47岁。最后一位逝世的是吕正操(2009年),享年106岁。

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肖华,当时3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