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秦岭现存最大的蛇是什么蛇?有多大?
秦岭其实有蛇,大约有32种蛇,其中毒蛇为7种,无毒蛇25种。其中体型较大的蛇有两种,一种是王锦蛇,另一种是乌梢蛇。
王锦蛇又被称为蛇王、大王蛇,体型较大, 全长可达2.5米,体重可达5-10千克,性情凶猛但无毒,在野外时以老鼠、蛙类、鸟类以及鸟蛋为生,在能量短缺时甚至会以同类为食。
王锦蛇是无毒蛇种长势较快,体型较大的蛇类,主要栖息在山地平原地带,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它们的性格非常暴烈,遇到其他蛇时,会主动攻击对方,所以在农村有一句谚语:一地王锦蛇,十里无毒蛇。
乌梢蛇体型相对于王锦蛇而言稍微小一些,体长约1.8米,体重在1.2-2斤左右比较常见。和王锦蛇一样,乌梢蛇也没有毒性。
乌梢蛇的攻击性没有王锦蛇强,它们喜欢温暖的环境而讨厌寒冷的环境,喜欢安静的环境但不喜欢嘈杂的环境。每当外界气温降到15摄氏度左右,它们就要准备冬眠了,等到温度适宜时才会苏醒。
在冬眠期间,它们不会移动,不会进食也不会排泄和进食,只依靠身体储存的能量维持基础代谢。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蛇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但是身体内的细胞需要在合适温度下才能最大程度制造能量,在温度较低时,细胞能够生产的能量较少,不足以维持生命活动。
因此当外界环境温度变低时,变温动物们普遍会采用冬眠的方式。乌梢蛇更是其中的翘楚,它们每次冬眠时间会达到6个月,在这6个月中仅仅燃烧体内储存的能量为生。
秦岭位于陕西省的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相信很多人在中学时学习地理时,经常能听到秦岭这个名字,因为秦岭-淮河一线时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便是我国的北方,而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我国的南方。秦岭除了是南北的分界线时以外,还是华夏文明的龙脉,我们常说的终南山、华山、太白山等在我国很有名的山脉,均是秦岭的主峰。
秦岭的形成历史悠久,早在4亿年前,秦岭北部就已经成为陆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秦岭也在随着地貌运动不断变化,一直到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地貌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由于秦岭形成的时间很长,所以在秦岭中多是几百年树龄的老树,树下为厚厚的落叶所覆盖,这种环境正是蛇最喜欢的生活环境。
秦岭可以分为北段和南段,由于北段的气候更接近北方的气候,所以北段的蛇较少,蛇多在南段出现,因为南段的天气和北段比起来要更暖一些,湿度也更大一些。在秦岭南段,最常见的蛇便是菜花蛇,菜花蛇又叫做王锦蛇,虽然菜花蛇是无毒蛇,但是却是蛇中最大的品种,再加上它性情凶猛,就算是毒蛇也不敢轻易靠近菜花蛇,所以在民间还是有“一地王锦蛇,十里无毒蛇“的说法。
那么秦岭中的菜花蛇个头能有多大呢?在秦岭中,五六斤左右的菜花蛇较为常见,但是也有人说在秦岭中看到过20斤重的菜花蛇,身长在2.5米以上。虽然菜花蛇没有毒性,但是因为它的体积实在是太庞大,所以没有人敢抓它。
这几年秦岭的蛇越来越少见,专家推测是因为人类肆意捕捉和环境破坏导致。蛇是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大家不管是看到蛇后,请大家不要伤害到它们。
二、中国最大的蟒蛇有多大?
中 文 名:蟒蛇
物种分类:爬行纲→蛇目→蟒科→蟒属
拉 丁 名:Python molurus
英 文 名:Boa
别名:南蛇、黑为蟒、金花蟒蛇、印度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头蛇、黑斑蟒、金华大蟒等。
保护级别:国家1级保护动物
物种简介:蟒蛇是当今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在其肛门两侧各有一小型爪状痕迹,为退化后肢的残余,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还是世界上蛇类品种中最大的一种,长达5~7米,最大体重在50~60千克。 属无毒蛇类。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据笔者调查,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各县广泛分布;柳州地区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等县;梧州地区的贺县;桂林地区的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均有。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特征:蟒蛇的主要特征是体形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具有腰带和后肢的痕迹。在雄蛇的肛门附近具有后肢退化的明显角质距,但雌蛇较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对发达的肺,较高等的蛇类却只有1个或1个退化肺。蟒蛇的体表花纹非常美丽,对称排列成云豹状的大片花斑,斑边周围有黑色或白色斑点。体鳞光滑,背面呈浅黄、灰褐或棕褐色,体后部的斑块很不规则。蟒蛇头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腹鳞无明显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强的缠绕性和攻击性。
习性:蟒蛇属于树栖性或水栖性蛇类,生活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潮湿的森林中,为广食性蛇类。主要以鸟类、鼠类、小野兽及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为食,其牙齿尖锐、猎食动作迅速准确,有时亦进入村庄农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时雄蟒也伤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蛰,6月份开始产卵,每产8~30枚,多者可达百枚,卵呈长椭圆形,每卵均带有一个“小尾巴”,大小似鸭蛋,每枚重约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产完卵后,又盘伏卵上孵化的习性。此时若靠近它,性凶容易伤人。
生境:有缠绕性,常用体后攀缠在树杆上,也善于游泳。喜热怕冷,最适宜温度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个月,春季出蛰后,日出后开始活动。夏季高温进常躲阴凉处,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将猎获物缢死,然后从猎获物的头部吞入。
食性: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和家禽等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如广西梧州外贸仓1960年收购一条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家猪。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
繁殖:繁殖期短,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产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习性,此时不食,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
养殖现状:蟒蛇目前在国内尚无专业的养殖场家,但又不少动物园和公园内养有蟒蛇。过去由于对蟒蛇的野外生态、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缺少全面的观察和了解,饲养管理工作未能满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当部分的蟒蛇未能被养活。近年来,有的养殖单位改善了饲养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养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为止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长大的仍然很少,饲养工作还需进一步的摸索。同时提醒欲养蟒蛇的单位和朋友,一定要学好扎实的养殖技术,在取得有关部门许可的条件下才能购进养殖,千万不要盲目引进,以免触犯法律。
饲养:新引进的蟒蛇有一个熟悉、适应环境的过程。刚入场的蟒蛇对活鸡、活兔、活鼠、鸟雀等完全拒食,此时不要急于强行人工填喂。对体质弱且日渐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后采取人工填喂。体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将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后切成小的条状或块状,肉块的具体大小应视蟒蛇形体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块需投入沸水锅里滚一滚后捞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块完全凉透后,就可以用来填喂蟒蛇。强行填喂会使蟒蛇经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将2~3个鸡蛋涂抹于肉块上,使其润滑而顺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会在1周后自行取食。蟒蛇体大性惰,行动迟缓。大多情况下,它是处以静止栖息的状态中捕食猎物的。一旦猎物靠近时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并用身体将其缠绕致死,然后从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蟒蛇昼夜均有活动,但在饲养中大多见其夜间捕食,这可能与夜晚环境安静有关。另外,蟒蛇嗜食鼠类和蛇类,饲养时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与自身体重相当或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动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应尽量满足供应,让其早日适应新环境。
活动期管理:蟒蛇喜热怕冷,尤喜在湿热交加的环境中生存。一般说来,活动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饲养最佳温度是25~28℃;韩国相对湿度为50%~80%。若温度过低,蟒蛇不愿活动;温度过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节来临之前,要提前落实好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因蟒蛇有在树荫下盘成一团或横躺在阴凉处静止不动的习惯,所以要给予满足。此外,蛇场、蛇窝的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疱疹和局部皮肤溃烂,应加以预防;但也不能过于干燥,使之不能正常蜕皮,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增重。
巨蟒:印度尼西亚的一所小型动物园近日向游客展出了人类捕获的世界最长的一条巨蟒。 这条巨蟒体长约15米,体重447公斤,直径最大处到达了85厘米。据动物园管理人员称,这条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欢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条左右。据吉尼斯记录记载,前巨蟒世界记录是一条1912年在印尼苏拉威西岛捕获的蟒蛇,它体长10米。
蟒蛇趣闻
巴西热带丛林的大蟒蛇,被人们驯养做保姆,它们忠于职守,寸步不离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东西。
英国伦敦也有人驯养它来看门户。
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
三、中国最大的蛇有多大?
我国最大的蛇有多大,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像网上流传的曾有人见过五十多米巨蛇的说法,因为没有多少目击证人也没有留下照片,而且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里记载的最长的蛇也没有五十多米,所以可信度不高。
一般情况下,蟒蛇是我们所认为的最大的蛇类了,在我国,蟒蛇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南方省区,成年蟒蛇一般可达5-10米,60-100斤左右。这样的蛇对于我们来讲确实不小了。所以我国最大的蛇,肯定也不过如此。
但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蛇却远比生活在我国的蟒蛇要大的多。
衡量“最大的蛇”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长度,二是重量,长的蛇不一定重,重的蛇也不一定长,在世界范围内,最长的蛇类是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的蟒蛇,叫网纹蟒,成年网纹蟒平均可达5到10米,平均体重60公斤,最长可达12米以上,体重接近100公斤;最重的蛇类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蚺,叫亚马逊林蚺,也叫绿森蚺,成年绿森蚺平均体长4米左右,体重50公斤左右,最长可达8米,体重达160公斤。
所以这么对比来看,网纹蟒普遍较长,绿森蚺普遍较重。
然而事无绝对,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蛇既是最长也是最重的蛇是一条叫“桂花”的网纹蟒,桂花是2002年在苏门答腊岛的一片丛林中被当地土著捕获的,一开始土著人将它奉为神灵秘密膜拜,后来才在有关人员的说服下同意将其公开展示。
那么桂花有多大呢,桂花长14.85米,体重447公斤,身体最宽处达到85厘米。桂花被展出后,印尼当地有关机构以及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人员都到现场对其进行详细测量了,所以桂花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记载的最大的蛇。
另外据当地人说,桂花刚被捕获时其实有19米长,但因体内留有未能消化掉的腐败鹿尸,导致胃部被截断了4.15米。
四、中国最大的蛇是
亚马逊森蚺
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公尺,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五公尺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公厘。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就反过来吞食凯门鳄~!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秦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亚马逊森蚺
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公尺,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五公尺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公厘。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就反过来吞食凯门鳄~!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秦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五、中国最大的蟒蛇有多大
目前国内最大的蟒蛇在重庆动物园两栖馆内,名叫安安,长约七米,重达一百五十多公斤! 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在印度尼西亚捕获,重达447公斤,长约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