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知道司马光什么品质?

司马光少年时机智聪慧、勇于救人、诚实守信、不喜奢华;成年后温良谦恭、重情重义;做官后刚正不阿、清正廉、淡泊名利

1、沉着勇敢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诚信刚正

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得了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

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会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3、清正廉洁

仁宗皇帝死之前曾经立下遗诏,赐予他为主的大臣们一笔价值百余万的金珠。但是他觉得国库本就不充盈,所以便拒绝了。后来实在拒绝不了,于是便将自己的那一部分给了谏院作为公款来使用。

4、淡泊名利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

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5、重情重义

司马光也是一位很爱夫人的丈夫。他一辈子只娶了一位夫人,没有纳妾,不找妓女。司马光的夫人跟他几十年都没有生育,没有后继,夫人心里很难过。

就张罗着给司马光找小妾,司马光都拒绝了。找了两次以后,他直接收养了他的大侄子当儿子,名叫司马康。可见,司马光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

二、司马光的品质是什么?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在历史上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1、诚信

司马光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一生诚信。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

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2、低调淡泊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后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3、为官清廉,以至典地葬妻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 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4、喜爱读书

司马光家藏书富,居洛阳时,买田20亩,建“独乐园”,藏文史书籍万余卷。又置“读书堂”,辟精善之本5000卷,又得神宗赐书2400卷,以资著述。善保护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设案以曝书籍。桌案洁净,铺以茵缛,然户端坐看书。

5、勇敢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救人。

三、司马光有什么品质?

司马光的品质有:

1、忠君报国,济世爱民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从地方判官,到州府幕僚,再到学官言官,直至首辅宰相,在他长达49载为官生涯中,一直坚守着忠君之心、报国之志。

2、崇俭戒奢,廉洁自律

司马光在官场驰骋数十载,虽身居高位、声誉远扬,却不贪图享乐、不贪恋权贵,而是崇尚节俭、清正一生,不仅自己做到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同时亦要求他人干净为人、清廉为官。

3、敢于谏言,恪尽职守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光在朝为官之时,就如同一面“明镜”,既客观真实、不偏不倚、公正不阿,又正人正己、自知自省、恪守本分。

司马光的著作: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司马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