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的拼音

寒的拼音是hán,寒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寒的古字形像如人盖着草待在屋子里,外边有冰,本义即寒冷。

贫穷的人一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因此寒有贫困的意思。寒冷使人不适,所以寒字引申指悲伤和畏惧。寒字还有卑微或低微的意思,也用来表示冷清。寒字还用来形容很难看,或表示不体面,丢脸。如寒碜。寒字在近代还用来表示谦词,如寒舍。

寒组词:

寒冷、饥寒、天寒地冻、寒风刺骨、寒冬腊月、饥寒交迫、嘘寒问暖、寒砧、寒伧、乍暖还寒、不寒而栗、噤若寒蝉、寒战、寒窗、寒潮、寒暑、贫寒、寒假、胆寒、寒气、寒碜、寒微、清寒。

十年寒窗、倒春寒、寒带、寒光、寒门、寒热、唇亡齿寒、御寒、南寒带、大寒、寒露、伤寒、寒苦、打寒战、北寒带、风寒、寒食。

“寒”的拼音是什么?

“寒”的拼音【hán 】

寒【hán】

基本字义

1、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2、害怕:寒心。

3、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词组:

1、 寒蝉【hánchán】: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造句】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2、寒碜【hánchen】:形象差,不好看

【造句】:这只狗长得真寒碜!

3、寒窗【hánchuāng】: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造句】: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榜眼。

4、寒风【hánfēng】:寒冷的北风

【造句】:寒风刺骨,我快速的跑回屋子里,瞬间起来

5、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

【造句】:今天和同学一起铲雪,天气寒冷,我忍不住寒噤一下。

寒噤的拼音,寒的拼音怎么写?

1.寒(拼音:hán)是汉语常用字。

2. 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垫着、盖着草待在屋子里,外边有冰,本义即寒冷。

3.贫穷的人一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因此“寒”有贫困的意思。

4.寒冷使人不适,所以“寒”字引申指悲伤、畏惧、害怕。

5. “寒”字还有卑微、低微的意思,也用来表示冷清。

6.“寒”字还用来形容很难看,或表示不体面,丢脸。

7.如:寒碜。

8.“寒”字在近代还用来表示谦词。

9.如:寒舍。

寒的读音

寒的读音

[hán]

部首:宀

笔画:12

五笔:pfju

繁体:寒

解释:1.冷。 2.冬季。 3.贫困。 4.害怕;畏惧。 5.谦词,用于对人称述自己的家庭等。 6.中医指一种致病的重要因素。

【寒埃】:1.冷风吹起的尘埃。

【寒霭】:1.寒凉的云气。

【寒奥】:1.见"寒燠"。

【寒苞】:1.微薄的赠品。

【寒薄】:1.中医谓寒气逼阻于皮肤。 2.对人冷淡;薄情。 3.谓命相不好,福分浅薄。...

【寒惫】:1.寒贱疲赖。

【寒鄙】:1.寒微卑贱。

【寒痹】:中医指关节疼痛而皮肤表面无红、热等症状的病。也叫痛痹。

【寒碧】:1.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寒凉的碧空。 2.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

【寒璧】:1.清凉皎洁的璧玉。多喻指月亮。

【寒飙】:1.寒冷的大风。

【寒鳖】:1.一种鳖肴。

【寒氷】:1.见"寒冰"。

【寒冰】:1.亦作"寒氷"。 2.寒冷的冰。

【寒菜】:1.越冬的菜蔬。 2.泛指蔬菜。 3.油菜。

【寒惨惨】:1.形容冻得僵硬的样子。

【寒伧】:同‘寒碜’。

【寒草】:1.指枯草。

【寒岑】:1.寒天的山。

【寒蝉】:(1)天冷时候不再叫的或叫声低微的蝉:~凄切|噤若~。(2)蝉的一种,...

【寒蝉僵鸟】: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

【寒蝉仗马】: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

【寒蟾】:1.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

寒的拼音和组词 寒的拼音是什么

1、寒的拼音:hán 。

2、寒的组词:寒冬、寒风、寒冷、饥寒、严寒、寒意、寒颤、寒暄等。

3、寒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人垫着、盖着草待在屋子里,外边有冰,本义即寒冷。贫穷的人一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因此“寒”有贫困的意思。寒冷使人不适,所以“寒”字引申指悲伤、畏惧、害怕。“寒”字还有卑微、低微的意思,也用来表示冷清。“寒”字还用来形容很难看,或表示不体面,丢脸。如:寒碜。“寒”字在近代还用来表示谦词。如:寒舍。

寒怎么读

寒拼音:[hán]

文字溯源:

会意字,“寒”甲骨文已有之。“寒”的甲骨文由三个部件构成:外部是屋子的侧视形(宀,读作mián);中间是人形;人周围是四堆草形。辨形审义,字的形体含义是:人躲屋内,蜷卧草上(人的四周堆满了草),这就把寒意表达出来了。

“南宫鼎”和“大克鼎”金文的“寒”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冰块状,更突出了天寒地冻的含义;人下增加了脚(“止”),脚是最容易感受寒冷的,所以特别夸张。

后来这个字发展至小篆时,“人”下的脚被简省掉了,室外的冰块也变为“仌”(“冰”的古字)形了;可“屋里睡人脚下冰”的形象还依稀看得出来。然而,经过隶变以后,“寒”字形发生了较大变化:图中的隶书,屋子变为宝盖头“宀”;四堆草变为“𠀎”形。

卧人变为草堆下的“人”了;冰块变为“人”下的两点了。于是,楷书便继承了这种形休发展为现代的“寒”字。

2.“寒”的本义是冷。引申形容人感到寒冷。又转指指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如:寒来暑往。

冷极时,人冻得发抖,形同恐惧,故“寒”引申有恐惧、战栗义。如《战国策·秦策四》:“若是王以十成郑,梁氏寒心。”

天寒则草木凋零,故“寒”引申有凋零枯萎义。如崔实《农家谚》:“黄梅寒,井底干。”寒风萧瑟,其声凄厉,故寒引申有凄凉义。如潘岳《秋兴赋》:“蝉慧慧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从“寒”的古文字形看,其中的“人”以草蓐覆垫过冬,足见生活之贫苦。故“寒”引申有贫寒困窘义。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