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人口和常驻人口的区别是什么

居住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人口。

常驻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现在通常叫“实有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就是“户籍常住人口”),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也就是“外来人口”和“本地其他行政区域流入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在某行政区域内居住达半年及以上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居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居住的人口,反映的是实际居住人口的情况。常住人口的界定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时间标准“半年及以上”,另一个是空间标准“乡镇街道”,简单来说,在某个乡镇街道区域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就是该乡镇街道的常住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正是通过这两个标准、同时采取“现住地优先”的原则来确定各行政区域常住人口。国际上发布人口普查数据通常采用的也是常住人口口径。

而户籍人口是指我国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常住户口的人,主要用于户籍行政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由于口径不同,数据来源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数据也不尽相同,但可以互为补充、相互校核验证。

什么是实有人口

“实有人口”是一个新概念,包括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当前的“实有人口”管理机制是:人一到辖区住下,一定要纳入“实有人口管理”,进行严密登记,并纳入信息查询系统。

建国以来只按户籍口径进行人口统计,虽然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开始采用常住人口口径,但当时两种口径统计结果相差甚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而且在逐年增加,致使两种不同口径统计的人口数差距也越来越大。由于这部分未登记常住户口的常住人口也参与本市的生产与消费,并对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确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定人口控制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计算平均人口一般使用常住人口数更为合理,但在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日常统计中,目前仍按平均户籍人口计算。

实有人口是指什么(实有人口是指什么意思)

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

①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

②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

③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参考资料:

两实人口是指什么

辖区内的所有人员。两实人口就是指所属辖区全部房屋内居住的所有人员,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寄住人口、未落户常住人口、境外人员以及其他有必要重点关注的人员等。

(倍实有人数)是什么意思

(倍实有人数)意思是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加到一起的数值,(倍实有意思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人数)意思是加到一起的数值,所以合起来就是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加到一起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