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尊有多高

这幢108层的建筑高528米。

建成后将比之前北京最高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A阶段(330米)高出198米。

中国尊,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核心区Z15地块,东至金和东路,南邻规划中的绿地,西至金和路,北至光华路。

该项目用地面积114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528米,建筑层数地上108层、地下7层(不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为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中国尊由北京中信和业有限公司投资,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

中国尊于2012年9月开始打入地下桩。2013年7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4年6月8日,“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尊荣获“中国当代十大建筑”。2014年7月,该项目进入到出地面前的冲刺阶段。2014年12月10日地下结构全面封顶 。

2016年8月18日,中国尊超越330米高的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2016年11月9日,“中国尊”高度突破400米   。2017年4月28日凌晨,“中国尊”施工至104层,建筑高度超过500米,达到503米 。

2017年8月18日,中国尊塔冠钢结构吊装完成,外框106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北京第一高楼结构顺利实现封顶  。预计2018年10月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首都新地标,北京第一高楼。

扩展资料:

基本信息

地点 中国北京市CBD核心区Z15地块

坐标:39°54′45″N 116°27′58″E 

起造日:2011年9月19日 

封顶日:2017年8月18日 

预计竣工:2018年9月30日 

管理者:仲量联行 

高度:天线/尖顶528米    顶楼515米 

层数:108 

建筑面积:437000平方米 

电梯数:101 

中国尊高度多少层(中国尊多少层?)

建筑师:Farrells(标地阶段概念设计)、KPF(建筑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建筑师) 

开发商: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附属公司) 

主承包商: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 

名称来由

尊,古之礼器。意为敬奉,起时双手捧至顶,行顶天立地之势。所以设计者以“中国尊”为北京第一高度建筑的 寓意:建筑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与“尊”的表现不谋而合。

而且以尊为建筑形态,也有别于北京超高层建筑常见的直线形态,使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区的摩天楼群中也能明显体现出庄重的东方神韵。

“中国尊”的意味不仅体现于建筑的形态上,由于其位于特殊地理位置和身负北京第一高度的重任。因此其建筑本身也具有“尊”的内涵:在以世界级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北京CBD核心区内的城市最高地标性建筑取“尊”之意,寓意这座建筑是以“时代之尊”的显赫身份奉献“华夏之礼”。“

中国尊”的建筑设计方案在竞标中是以专家评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能够受到专家的如此青睐,不仅在于建筑形态的大气之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同时又不失时尚之气,因此被很多专家高度评价为是极具中国审美、又体现出世界潮流的当代建筑风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尊

中国尊多高?

中国尊总高528米。

北京中信大厦占地面积11478平方米,总高528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建筑外形仿照古代礼器“尊”进行设计,内部有全球首创超500米的JumpLift跃层电梯。

扩展资料:

北京中信大厦是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在建的最高建筑,体型呈中国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尊"的形状。为满足结构抗震与抗风的技术要求,北京中信大厦在结构上采用了含有巨型柱、巨型斜撑及转换桁架的外框筒以及含有组合钢板剪力墙的核心筒,形成了巨型钢-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

为配合建筑外轮廓,结构设计使用了BIM技术特别是结构参数化设计和分析手段,满足了建筑功能的要求,达到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尊

中国尊多少层多少米?

中国尊层528米。中国尊,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核心区Z15地块,东至金和东路,南邻规划中的绿地,西至金和路,北至光华路,是北京市最高的地标建筑。

中信集团表示,通过竣工验收是中信大厦建设阶段的里程碑,标志着中信大厦项目的开发建设目标圆满完成,打通了中信大厦从开发建设向运维管理转变的“最后一公里”。

城门:

北京中信大厦从区域空间设计上看,该设计引入了“城门”的构思。从规划的南侧向北望,多栋超高层建筑在中央绿轴两侧延展,整体规划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导向性,凸显出绿轴终端的中国尊,从而形成CBD核心区标志性门户的城市形态,也寓意着北京城市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对话世界。

北京中信大厦在规划中路网结构上创新地提出了建立立体化步行交通系统的构想,包括地下层、地面层以及屋顶花园层三个层次的步行环廊,将轨道交通、商业及办公产生的人流有效地统一起来,并且通过景观环境与建筑设计形成室内外互动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