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用“里”来形容自己走了多远的路,古代的一里路到底是多少米?
周秦汉代时,一里等于现在415.8米。
清光绪年间,一里等于现在576米。
1929年到现在,一里等于500米。
一里多少米(古代)
一里,习惯指一市里,即500米。
里,长度计量单位。1929年民国推行计量改革以来,一里特指一市里,旧称一华里。
常用于计量路程、地理距离。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里作为计量单位,源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废除之后,由面积单位演化为长度单位。
换算公式:一市里=500米,一公里=1000米。一英里≈1609.344米,一海里≈1 852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4]
一里路是多少米
一里路是(500)米;
里,长度计量单位。常用于计量地理距离,现在被称为“华里”、“市里”,一里=500米,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古代一里等于多少米
1、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
2、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
3、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
扩展资料
现代一里的来源:
“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
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
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
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里
古时一里路有多少米
一公里就是1000米,一市里和一华里意思是一样的,都指500米.但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长度有不同.周制以八尺为一步,秦制以六尺为一步,300步为一里.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代的0.231米,周秦时期的一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415米左右.清光绪年间再次制定度量衡,以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一里等于500米是1929年的事.
古代一里路是多少米?
古代一里路等于三百步。《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相对于表面数据,历代度量衡的实际值,存在不同程度变化。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厘米。隋唐以五尺为步,一尺长约30厘米。相比起来,人类步幅几乎不变。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
扩展资料:
1929年民国推行计量改革以来,一里特指一市里,旧称一华里。常用于计量路程、地理距离。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里作为计量单位,源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废除之后,由面积单位演化为长度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