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有哪些盟国?

中国从建国之初就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但中国虽说不结盟,但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兄弟之国,他们在支持着中国前进,我们需要这些兄弟,这些兄弟也需要中国

长久以来,中国的兄弟之国中最数朝鲜了。朝鲜是个小国,而且在上个世纪它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抗美援朝让中朝结下了生死之交,但就在1994年的时候,中朝之间曾因为韩国而起摩擦,但今天,中朝两国又走到了一起来,六方会谈是在中国的主导下进行的,现在朝鲜能相信的国家没几个,中国算其中一个。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从未有人怀疑过,在许多的国际大事的争端中,巴基斯坦都力挺中国,因为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曾经巴基斯坦的核实验,美国佬就怀疑是中国向他们出售的经验,但事实是不是,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兄弟很重要,但和平更重要。在中国对外援助的项目中,很多都是在巴基斯坦开展的,我们可以想像兄弟之间的感觉有多深。

俄罗斯,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仍是兄弟,前苏联老大哥,一再的打压中国,但中国人还是没有在老大哥面前倒下,中国在向世界诉说着:中国人是不可欺的。苏联解体后,他的继承着俄罗斯在与中国改善着关系,现在许多的国际事务,中俄两国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边的。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需要。

古巴,现在社会主义的家庭中,就数古巴最为难了,朝鲜算什么,古巴的精神更加的难能可贵。就是这么一个岛国,在美国的高压之下,封锁近四十年,但古巴人民在对美的较量中并没有落在下风,对于这个兄弟来说,我们只能为他祈祷,希望他能一天天的长大,不要再被人欺负。

柬埔寨,一个南亚的小国,但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可谓源源流长,在柬埔寨最乱的红色高棉时期,拉那烈国王是在北京度过的,他是在北京号召国民起来反抗的,即使到了现在,拉那烈国王退下来了,但他一直住在北京,北京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有一股中国情结。

其实在非洲还有很多中国的小兄弟,我们知道,非洲国家多数都是比较穷的,但我们仍不可忽视这样一支力量,当年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非洲的小兄弟对中国的支持不可少。现在我们在一天天的强大起来,但中国人是不会忘本的,我们会拉小兄弟一把,现在中国在对外的无偿援助中,非洲占了很大的份额,虽然这个量还并不是很大,但我们做到了,我们曾经也是一个穷国,我们知道穷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时局和平是第一的,兄弟之国长期经来对中国的支持也一点点得到了中国的回报,在这只愿兄弟之国能快快成长起来,不要再被欺负。

二、中国是不结盟的国家吗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而是在1992年9月,在雅加达举行的第10次首脑会议会上,中国正式成为观察员国。原因是中国不符合不结盟运动的条件。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就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必须具备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等条件。

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早在1950年就与苏联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在1961年,中国和朝鲜也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按条约正文,没有明确规定有效期结束的日子。条约在1981年、2001年两次自动续期,有效期至2021年。条约中第二条规定:“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实际上就使该条约变成了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同盟条约,这显然上违背了加入不结盟运动的要求。因此中国也就没有加入,而是成为观察员的身份。

三、中国有哪些盟友国?

中国的盟友国有: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等。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外,它还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之一。

四、中国和哪个国家结盟?

中国不和任何国家结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每个历史时期,每个利益群体,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取向和自己的实力软肋。中国也是这样,建国之初,中国的国内状况、国际形势都不容乐观,在外交途径遭到西方同盟的封锁,并与原来的“坚实”支持力量苏联的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的时候,中国政府选择了对任何利益实体都很友好的中立外交政策,无疑是希望早日打破早期简单的“敌人、朋友”政治方式,避免再次被“闭关锁国”,开始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做长远的、现实的规划。

1957年的亚非首脑会议,即万隆会议 中国开始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早期的不结盟"独立自主"的外交准则确实是非常正确的外交政策,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成为其今后对外交往关系的基本发展方向。这种和平中立外交政策首先保证了我国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二是不落口实给予美帝的敌视与封锁;三是防止成为苏联控制下的傀儡国;最后,搞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促进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成功摆脱封锁,进入联合国。

改革开放后这种“不结盟、多支点”对外政策为基石的中立化道路,为中国近三十年高速发展创造了创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同时我国的对外军事原则是不在海外常驻军队,但遇到危害我国安全的情况,会作出自卫反击。中国从来不会以各种理由常驻他国,扩大海外的军事存在。包括历时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和长达十年的抗美援越,都是在我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受到对方邀请后,做出的派兵作战决定。一旦战事结束,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就立即撤军了。言行必果,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