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几朝古都?分别是哪几个朝代?

洛阳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 ,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一百余位帝王在此定都。洛阳到底是多少朝古都,随着历史学者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最常用的称呼是:九朝古都

“九朝古都”是洛阳的特有称呼,这里的“九”并不是指只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而是泛指最多的意思。

“九朝古都”的美誉是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御丰的。而在唐朝睿宗和武周时期,洛阳还有“神都”之称。

十三朝古都

洛阳,自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都城。

这是官方一直以来认定的说法。

十五朝古都

近现代学者,通过对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的研究后,认为洛阳应该是“十五朝古都”。十三朝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西汉和武周两个朝代。

西汉立国之初定都在洛阳,后迁往西安。武则天篡唐建立的周朝,也算是一个朝代。

“十五朝古都”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洛阳九朝古都是哪九朝

洛阳叫“九朝古都”是因为先后有九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均建都于此,故洛阳以“九朝古都”而闻名天下。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洛阳。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汉,初都洛阳,后迁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洛阳。辖洛阳、河南(汉置,治王城)、偃师、缑氏、平(偃师西北)、平阴(孟津东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东)及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县。汉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属司隶。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

九朝古都(九朝古都洛阳有哪九朝)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

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为河南尹。

汉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万零八百二十七”。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九朝古都是哪个城市?

九朝古都是洛阳。洛阳是夏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九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

洛阳的植物资源如下:

洛阳市保有林地437.38万亩,木本植物有85科252属831种,占河南省的69.3%。其中,国家、河南省保护植物64种,占河南省的70%。

洛阳的森林资源主要以化工原料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和野生果品植物为主,洛阳的古树名目繁多。据统计百年以上树龄的有49种,2000余株,其中古树群12处,2万多株散生近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