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阳历的节日有哪些
中国阳历的节日有元旦、植树节、妇女节、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节日:
1、元旦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2、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3、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4、八一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每年的八月一日举行,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
5、教师节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二、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中国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农历正月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正月初一, 春节,古称岁首、岁始等。传说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九皇会,传说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的诞辰
正月十八,落灯日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 ,春龙节(头牙),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农历三月
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清明,24节气之一,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四月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十五 ,是地官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八月初一,天医节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八月十二,盘古王诞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阳节,元帝得道之辰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祭祖节,又称鬼节之......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十二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十六:尾牙
3.十二月廿三/廿四 :祭灶节,扫尘日,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4.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部分传统节日介绍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节(正月初一)
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