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当天原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之前所受的苦难,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由来详解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节日饮食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蒜: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
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
麦仁饭: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二、腊八的来历 腊八节由来
1、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
2、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3、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4、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5、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6、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7、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8、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9、“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三、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介绍
1、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2、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四、腊八节的来历简介 什么是腊八节的由来
导读:又是一个腊月,我们在腊月首先迎来的节日是腊八节,其次是小年,这些都是腊月的重要节日,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有由来和传说的,那么腊八节的来历简介你知道吗?什么是腊八节的由来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腊八节的来历简介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腊八节的风俗有喝腊八粥、吃冰、泡制腊八蒜、制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
什么是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一开始是中国古代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将佛祖成道的日子也定在了这一天,两个日子重合,形成了现在的腊八节。
远在上古时代,腊八时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明年可以丰收。先秦时期将这天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这个时候叫腊日或者腊祭。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为了扩大影响力,就将佛祖成道的那一天也定在腊日,两个节日重合,中国道教就在这天祭拜百神,佛教敬奉佛祖,后来渐渐也就融合了。南北朝时期,将这个节日定在腊月初八。
因为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力太大,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也是来源于佛教,所以可以说腊八节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佛教节日。传说佛祖在成佛之前,进行了六年苦修,后来顿悟,修行不能依赖于身体的受苦,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进步,所以改变修行方法,接受了牧女供奉的乳糜。调养好身体之后,佛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八天,顿悟成佛。
后来寺院在佛祖成佛的这一天,也就是腊月初八,效仿牧女做的乳糜,熬粥敬佛。这个行为被天下信仰佛教的信徒们效仿,逐渐形成了熬粥过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传统美食
1、腊八粥
腊八节最为常见的传统美食就是腊八粥。古时,历代天子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人们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腊八糕
腊八糕,好陌生的名词。似乎以前只知道腊八粥,并不曾听说有腊八糕这东西。原来这腊八糕和粘糕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像窝窝头一般独立的,而是有些像米饭甜点式的东西。不过这枣儿、黏米之类的东西倒是一样不少。吃起来,和着米香、枣香,那种清醇馥郁、韵淡而甘的味道,不仅扑鼻,却也沁脾胃,当是难得的美味。
3、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地方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4、腊八醋
腊八节吃什么好呢?吃醋泡蒜。泡腊八蒜指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也叫腊八醋。浸泡二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不错。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6、腊八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7、麦仁饭
西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8、腊味
在我国的南方,腊味是过年必备的美味。绍兴古城,还有着吸引各路游人的“腊月风情节”。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在年关到来之时制作腊味(腊肠、酱鱼等)。古时,浙江商贾众多,商人们在各处忙于生意,不能早早回家,于是便以腊味宽慰思乡之情。所以时至今日,这里还保留着腊月必做腊味的习俗。
五、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最常见的有三个版本。
腊八传说一
在腊八节的由来传说中,流传最广泛的,最被认可的一种传说是牧女乳糜救佛祖。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仍然一无所获,饿得骨瘦如柴。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腊八传说二
腊八节传说之二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传说三
腊八节传说之三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对于腊八节的起源,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这三种,还有“懒夫妻坐吃山空说”、“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等等。只能说,腊八节的起源,相传不一,不变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承继。
六、腊八节由来
腊八节由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后续故事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