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震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柱轴压比限值是多少

抗震等级四级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0.90,框支层柱轴压比限值为0.95。

轴压比的公式是N/(fc*A),N为柱的轴压力,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柱的截面面积。轴压比一般在0.6至0.95之间。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

(1)抗震等级一级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0.65,框支层柱轴压比限值为0.75;

(2)抗震等级二级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0.75,框支层柱轴压比限值为0.85;

(3)抗震等级三级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0.85,框支层柱轴压比限值为0.90;

扩展资料

框架柱轴压比的特性

(1)轴压比越大,越不安全,抗震能力越差,同时也越省材料,节省造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简单地说,柱轴压比越大,配筋也相应会很大。往往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虽说没超过规范限值,但钢筋会很大,不如将柱子再加大一级,一般50mm为一级。

(2)轴压比很小,说明柱截面大,在没有其它要求情况下,可以根据软件的计算配筋减少柱截面。

一般在抗震设计中,要控制轴压比的上限,也就是要控制柱的轴力不能太大,过大的话要通过加大柱的面积来减小轴压比以满足规范限值。

轴压比是抗震概念设计的一项指标,它不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而是通过试验及实际地震破坏情况。发现轴压比低的柱子延性比较好,地震的破坏程度远小于轴压比高的柱子。因此规范设置了轴压比上限,以保证柱子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框架柱轴压比

二、框架柱一级抗震与二级抗震有什么区别

1、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7;二级抗震框架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5。

2、柱剪力增大系数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为1.5;二级抗震框架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为1.3。

3、柱轴压比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0.65;二级抗震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0.75。

4、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中柱0.9、边柱1.0、角柱1.1;二级抗震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中柱0.7、边柱0.8、角柱0.9。

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的区别:

(1)、一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为6d和100mm中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

(2)、二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为8d和100mm中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d为柱纵筋的最小直径)。

6、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8%;二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6%。

7、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和体积配箍率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12,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6%;二级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10,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5%。

扩展资料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2、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4、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

5、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6、地震烈度(例如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三、抗震等级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注:①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求;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

③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④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⑤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12m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

⑥对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120m、100m。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

⑦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梁端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4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

(mm)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

(mm) 箍筋最小直径 一 2hb,500 hb/4,6d,100 10 二 1.5hb,500 hb/4,8d,100 8 三 1.5hb,500 hb/4,8d,150 8 四 1.5hb,500 hb/4,8d,150 6 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高。

柱加密区箍筋 

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9采用;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值)

(mm)箍筋最小直径一6d,10010二8d,1008三8d,1508四8d,1506

二、三级框架柱中,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可采用?6;二级框架的框架直径不小于?10时,最大间距可采用150mm;

三、框支柱的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的轴压比N/(fcA),不宜大于表8.4.8规定的限值。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框架柱 0.65 0.75 0.85 0.90 框支层柱 0.75 0.85 0.90 0.95 注:①对Hn/h(或Hn/d)<4或变形要求高或Ⅳ类场地土上较高的高层建筑的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此处,h、d分别为柱截面的高度、直径;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本规范第8.1.2条注②的规定值较多时,其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0.9;

③对符合表8.1.2注①中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结构,取非抗震设计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表4.1.3采用。

防震缝最小宽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二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抗撞墙的布置宜避免加大扭转效应,其长度可不大于1/2层高,抗震等级可同框架结构;框架构件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计算模型的不利情况取值。

四、新规范中框架柱和梁的轴压比限值是多少

框架柱和梁的轴压比限值0.6至0.95。

轴压比的定义为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截面面积的乘积的比值。

N为柱的轴压力,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柱的截面面积。轴压比一般在0.6至0.95之间。通俗一点说,就是柱子可能受的力大小和柱子最大能承受的力的比值。相当于安全系数的倒数。

扩展资料

轴压比越大,越不安全,抗震能力越差。同时也越省材料,节省造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6.3.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轴压比很小,说明柱截面大了,在没有其它要求情况下,可以根据软件的计算配筋减少柱截面。一般在抗震设计中,要控制轴压比的上限,也就是要控制柱的轴力不能太大,过大的话要通过加大柱的面积来减小轴压比以满足规范限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框架柱轴压比

五、二级框架柱的纵筋配筋率、轴压比有那些规定

抗震二级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制,是抗震结构重要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见GB50011-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6 条,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6.3.7 条,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略);2.(略);3.(略)

六、什么是柱的轴压比?轴压比与抗震性能的关系如何?

轴压比的定义为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截面面积的乘积的比值。公式是N/(fc*A)。N为柱的轴压力,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柱的截面面积。轴压比越高,越不安全,抗震能力越差。同时也越省材料,节省耗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10) 中6.3.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轴压比越高,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毁坏呈脆性。

扩展资料:

轴压比选用

1、轴压比μ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乘积之比值;对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0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10。

3、剪跨比λ不大于2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05;对剪跨比λ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

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时,轴压比限值均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筋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规范中《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表》确定。

5、柱经采用上述加强措施后,其最终的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框架柱轴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