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数和出生人数哪个是时期指标,哪个是时点指标 请给出理由

人口数是指点坐标,而出生人数是时期指标.

因为出生人数不可能是某一时间的数字,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人口数时时在变,如果是某一时期,只能说是平均人口数!一般而言时时在变的为点指标,而需要过程的则为段指标

二、人口统计知识

人口统计是一种从“量”的方面去研究人口现象的方法或学问。通过人口统计,可以揭示人口过程的规律性和人口现象的本质。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人口统计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人口统计知识

1、出生率是指某地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数之比。一般以千分数表示,说明一年内每千名人口中出生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2、生育率是反映育龄妇女生育强度的相对指标。它与出生率不同,出生率表明出生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关系。出生率是把总人口作为与之相比的基础数据,但实际上只有育龄妇女才具有生育孩子的能力(不育症除外),因此,出生人数只与育龄妇女人数发生直接的依存关系。统计和研究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对于分析人口出生率变动的原因,研究人口再生产率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口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育率的计算可以根据人口统计的具体要求,分别采用一般生育率、年龄别妇女生育率、累计生育率、终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等计算方法。

3、总和生育率是指按某一年(或特定的某一组)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同一批新进入育龄期的妇女经过整个生育周期以后,一生将平均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是一个以某一年为“横断面”的生育率指标,也是一个“前瞻性指标”,特点是向前展望,具有信号的性质。其计算方法是:

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妇女生育率的总和

4、死亡率是表明某一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内的死亡强度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年为时间单位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

5、婴儿死亡率是指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与0-12个月的婴儿出生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由于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中,一部分是在本年度出生的,一部分是在上年度出生的,再加上一年之中,人口出生密度差别很大,不便计算年平均数,所以在计算婴儿死亡率时,分母通常用1/3上年度出生人数与2/3本年度出生人数之和。计算公式为:

婴儿死亡率=本年内未满周岁而死亡的 人数÷(1/3上年度出生人数+2/3本年度出生人数)×1000‰

6、自然增长率是指某地区某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这一地区本时期内平均总人数之比,常用的是年自然增长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简称自增率。计算公式为:

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数÷该年年平均总人口×1000‰

7、计划生育率指某地区某时期(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期出生活产婴儿总数的比率,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计划生育率=某年内计划出生人数÷同时期出生总数×100%

8、节育率是落实节育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人数占育龄妇女人数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节育率=落实节育避孕措施的妇女人数÷育龄妇女人数×100%

不论落实措施是男方或女方,只要落实了节育避孕措施,均按女方统计。有的育龄夫妇原来采取的节育措施失效了,就应及时在已落实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中减去,如果重新采取节育措施,就应计入新采取的一种节育措施。

9、独生子女领证率是指独生子女在十四周岁以下,其父母已申请不再生育的领证数,与已婚育龄妇女总和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独生子女领证率=已领独生子女证人数÷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00%

10、人口性别比例是一定人口中男性或女性的比,通常用100个女性对多少个男性的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性别比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11、人口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一年之中这种变化是相当大的,有时为了统计的需要(如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均产量、人均产值等),就必须用年平均人口数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所反映的是一年之中各个时点的平均生存人数。

一般计算年平均人口数,可以用年初人口数加年末人口数除以2的公式计算,即:

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人口统计各国方法

世界各国人口数量各不一样,统计方式也是千奇百怪。

新加坡在因特网上发放问卷,从反馈信息中获得人口数量。毛里塔尼亚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给大沙漠里散居的游民点数。爱尔兰由于害怕口蹄疫会对人口数量产生影响,干脆把原定今年进行的全国普查推迟到了明年。

联合国1995年-2005年全球人口统计行动正在进行。本月7日到10日,占世界人口3/4的55个国家的统计人员会聚纽约,参加关于人口调查方式的论坛。为配合此次论坛,联合国对各国统计人口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统计工作中正越来越多地使用高科技手段。

2000年巴西的人口调查统计中,掌上电脑和移动电话为统计人员提供了实时数据。哪怕是身在亚马逊河上的人们一样可以登记在案。人口调查人员阿莉西亚·贝尔科维奇不无骄傲地说,“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马上改进”。

在拥有1亿人口的印度,60万农村人口通过电视节目了解了人口普查的意义。3月,计算机经过3周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全国人口数量。印度人口调查专员班特亚对此还不满足。他说,纽约的计算机完成全过程仅需10分钟。

土耳其是靠军队在街上设置路障来保证每个人都被清点过的。而另外有的国家不得不采取鼓励的方式。如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人口调查的人可以抽奖,大奖是获得一套免费公寓。

当然,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统计都受到人民的支持。巴勒斯坦统计局局长哈桑·阿布里布德说,1997年巴勒斯坦进行首次人口调查时,全国人民都以能参与调查而自豪。在加沙,仅有18个人没有参与调查。

三、人口密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表示。 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数之比率为该地区人口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量 与人口总数之比。人口增长率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就一国或一地区来看,人口 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净增率。

四、人口出生率在统计学中是什么指标??

强度性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观察发生的频率。(注意:单位时间内)

出生率是指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

出生率=同年活产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年(注意:分母里有时间)

所以出生率归为强度相对指标,说它是时期指标是不正确的,或者可以说不规范。

五、全国人口数属于什么指标

全国人口数属于统计指标。全国人口数是反映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统计尺度,故其属于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部分。指标名称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指标数值是根据指标名称的内容所计算的统计数字,同一名称的指标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含义:

统计指标是十分重要的统计学基本范畴。根据其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基础指标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的指标,由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构成。特征指标是反映数据取值分布特征的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反映数据取值分布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二是反映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变异指标;三是反映数据分布形状的偏态和峰度系数。

六、人口总数统计指标有哪些

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

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指在调查区域内经常居住的人口,具体包括三款人:

⒈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并且在该区域内常住的人口(不包括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内但长期外出的人口);

⒉ 户口登记地不在调查区域但在该区域内常住的人;

人口数(人口数与出生人数是什么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

⒊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户口,在该区域内居住的人口。现有人口(又称在场人口或现场人口),指在某一调查时 点时,调查区域内的全部人口。

现有人口

现有人口的统计不考虑调查对象户口登记地的情况和居住时间的长短,只要调查时点时在场的人口都包括在内。现有人口不包括户口登记地在调查区域内但在调查时点暂时外出的人口。户籍人口,指在调查区域内有户口登记的人口。

户籍人口

户籍人口的统计和常住人口以及现有人口不同,如果未办理户口迁入手续,不论在调查区域内居住时间有多长,都不能统计为户籍人口。

由于常住人口资料的使用价值较高,便于进行行政管理、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现在我国的人口普查和每年进行的人口抽样调查均以常住地进行登记,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地方进行户口登记。

市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按常住人口的居住地情况划分。

市镇人口

指地级市市辖区内的常住人口、县级市街道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以及县级市和县下辖镇居委会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

乡村人口

指县级市和县下辖镇村委会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以及县级市和县下辖乡行政域内的常住人口。

农业人口

指户籍人口统计中户口性质为农业人口的人口。

年平均人数

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性别比

反映两性人口之间比例的指标。指在总人口中或在各年龄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

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

【出生人口】

指在一年内出生之后有生命现象(如心脏跳动、有呼吸等)的全部活产婴孩数。包括出生后有生命现象,但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婴儿,不含死胎婴儿。

【死亡人口】

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包括出生后有生命现象,但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婴儿数,但不包括死胎数。

人口率

编辑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年平均人口数× 1000 ‰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人口出生率 = 出生人口÷年平均人口× 1000 ‰;人口死亡率 = 死亡人口÷年平均人口× 1000 ‰。

年平均人口 = (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2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婴儿死亡率

是 0 ~ 12 个月的婴儿死亡数与 0 ~ 12 个月的婴儿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婴儿死亡率 =0~12 个月的婴儿死亡数÷(2/3 本年度出生婴儿数 +1/3 上年度出生婴儿数)× 1000 ‰。

【负担系数】

是用人口年龄结构计算出的相对指标,是指被抚养人口与 15 ~ 64 岁人口的比例。可分为总负担系数、负担老年系数、负担少年系数。总负担系数是指全部被抚养人口与 15 ~ 64 岁人口的比例;负担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口与 15 ~ 64 岁人口比例;负担少年系数是指少年人口与 15 ~ 64 岁人口的比例。

【在业人口】(又称就业人口)

指在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

【不在业人口】

指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包括: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待升学、市镇待业、离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业人口。

【成人文盲率】

是一项综合反映文化程度指标,是指成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指不识字或识字不足 1500 个字,不能写字条,没有达到扫盲标准的人)占 15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成人文盲率 = 成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 15 岁以上人口×100% 。

【婚姻和生育指标】

结婚率 = 一年内结婚人数÷年平均人数× 1000 ‰

离婚率 = 一年内离婚人数÷年平均人数× 1000 ‰

再婚率 = 再结婚人数÷已结过婚的人数× 1000 ‰

平均初婚年龄(岁) = 期内初次结婚的男性(或女性)的年龄总和÷期内初次结婚的男性(或女性)人数

一般生育率 = 年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数÷育龄妇女总人数× 1000 ‰

特殊生育率 = 某年龄(组)妇女生育的活产婴儿数÷该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 1000 ‰

总和生育率 = ∑育龄妇女各年龄别生育率

【人口密度】

指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一般以每平方公里上居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即某地区(某国家)的人口数除以该地区(该国家)的土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