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肪肝的肝功能检测指标有哪些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指导意见: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酶学检查

(1)ALT、AST:一般为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则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叶脂肪浸润明显,ALT持续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肿。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时γ-GT升高较常见,ALP也可见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应激性肝损伤,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DCT)。GDH为线粒体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带富有活性,DCT为尿素合成酶,参与转甲基反应。脂肪肝时两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胆碱酯酶(CH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营养状态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显。CHE对鉴别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义。

2.血浆蛋白变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时,LDL-C升高,HDL-C显著降低,ApoB,ApoE,ApoCⅡ和Ⅲ升高。

3.血浆脂类 TG、FA、胆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胆固醇升高显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试验 BSP、ICG排泄减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时,因为脂肪贮积多在肝腺泡Ⅲ带,而色素处理也在此部位。肝脏脂肪贮积影响了肝细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减少的程度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有关。

5.胆红素 严重脂肪肝时可有血胆红素升高,轻中度脂肪肝胆红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时间(PT)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长。

7.血胰岛素水平呈高反应延迟型,糖耐量曲线高峰上升,下降延迟。

8.血尿素氮、尿酸偶见升高。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波图像主要表现为回声波衰减,按其衰减的程度,脂肪肝可分为3种: (1)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2)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灵敏度达95%。

2.CT检查 脂肪肝CT图像与实时超声(US)图像表现不同。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表现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于脾及肝内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门静脉内回声增强,密度降低与脂肪化严重程度相一致。动态的CT变化可反映肝内脂肪浸润的增减。弥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和肝内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时,肝脏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脏高6~12Hu)。增强后CT扫描,脂肪肝的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有时血管可变细、变窄,但无推移、包绕现象,有助于鉴别肝癌与脂肪肝内的灶性非累及区(正常“肝岛”)。

3.MRI检查 一般认为其价值较US和CT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现为全肝、一叶或灶性脂肪浸润,自旋回波(SE)序列和反转恢复(IR)脉动序列的T1加权信号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权像信号可稍高,但只显示脂肪的质子像;脂肪浸润区为高信号,肝内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测定肝组织脂肪含量。

4.肝活检 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导下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活检的意义在于确定肝内是否存在脂肪浸润,有无纤维化。

(1)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别,需要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活检。

(2)探明某些少见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累积病、Wilson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检是惟一的确诊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虑皮质类固醇治疗前需肝活检排除活动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减少原有体重的10%后,肝功能酶学仍持续异常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

(6)怀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检明确诊断并了解其病因者。

(7)评估某些血清学指标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脂肪肝、纤维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组织学改变作为金标准,并用以客观评价某一治疗方案对脂肪肝纤维化治疗的确切效果。

(8)任何怀疑不是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或怀疑多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损害者,需通过肝活检明确其具体病因或以何种病因为主。

脂肪肝与肝硬化的关系

脂肪肝和肝硬化都是肝病中的常见病,如果肝硬化日常不注意,可发展成肝硬化,后果不堪设想。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二、怎么判断得脂肪肝要检查哪些项目

脂肪肝检查常做项目有:血液生化检查,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1】脂肪肝的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脂质检查: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均可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最有诊断价值;血清学指标中血清酶、B球蛋白、铁蛋白、Apo以及胆汁酸常升高,但无特异性,不能确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肝功能检查:轻度脂肪肝,肝功指标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一般肝功指标中ALT、AST中轻度升高,而肥胖性脂肪肝一般ALT高于AST,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血清胆红素常出现异常;血清胆碱酶可见升高。

【2】脂肪肝的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

肝活检B型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准确性高,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另外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3】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

肝脏B型超声检查,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目前列为脂肪肝首选检查方法,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可表现为肝实质近场呈点状高回声,且肝回声强度大于脾肾回声,称为“亮肝”;肝远场回声衰减;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或纤细。

对于B超检查已经确诊的,还是尽早配合治疗,同时日常生活调理是辅助治疗和预防病情加重的关键。

三、肝肾功能指标咋看?

肝、肾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多见的,比如在体检或者服用一些药物之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肝功能的检查项目,包括转氨酶以及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还有GGT的情况。对于肾功能的检查,往往是检查患者的尿酸、肌酐以及尿素氮的情况。肝、肾功能检查,不仅用于正常人,更多的是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能够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或者用药,提供依据。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CT或者彩超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