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吏部侍郎在古代的地位是很大的,放在现在属于什么地位呢?

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拓展资料:

1、吏部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组部。是负责官员任免和管理的,吏部的长官叫尚书,副长官叫侍郎,再往下就是侍中,就是下属单位各司的负责人,相当于办公室主任或者具体负责某个事务的负责人。

2、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3、中共中央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是中共中央重要工作部门之一,是党中央在党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参谋。

二、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

说到中郎将其实还是挺有个意思的一种职位了,话说我们也经常性的有听说过这个官职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个中郎将到底是什么官职呢?主要是干一些什么事情呢?还有如果换算到今天来看的话,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职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中郎将初期为禁军统领,后期向地方统兵将领拓展,末期沦为虚衔。

汉朝中央军武官的高级级别分三级,即:将军、中郎将、校尉(可以类比上将、中将、少将)。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

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汉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郎,与虎贲中郎将同级。也就是说,中郎将是很罕见的禁军统领,只有五个,即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中郎将在和平时期很牛逼,要董卓这样的大佬才有资格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广泛加于统兵征战的高级武官,不再限于禁军统领,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其上再加称号,如护匈奴中郎将、护羌中郎将、护乌桓中郎将,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而镇压黄巾军时期的方面统帅,也是中郎将,例如皇甫嵩、朱俊、卢植、董卓,都是中郎将。将军虽然尊贵,但一般并不统兵,中央军的统领多以比中郎将更低的校尉充任,例如袁绍、曹操都是校尉。

军阀混战时期比较牛逼,周瑜、诸葛亮这样的都是中郎将起步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各军阀集团首领本身多为将军,他们的得力手下往往就是中郎将,例如袁绍手下的张合、吕布手下的高顺、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孙策手下的周瑜程普等等,这时候中郎将还是比较高的军阶。

三国初步形成时期,中郎将已经变成中级将领了

到了军阀混战后期,有军功的越来越多,将军开始普及化,中郎将就沦为中级将领,不再担任军队统领,例如刘封为副军中郎将,单独统兵时为副军将军。

三国形成后,中郎将已经成为虚衔,例如傅佥,作为烈士(傅彤)后代,直接就被赠予了左中郎将的官职

到了三国时期,将军大批发,中郎将就越来越不值钱了,史书上已经很难看到中郎将的名字。

古代的中郎将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因为每个朝代中郎将的品级什么的都不一样的,所有大概相当于副军级别,军衔可以为大校也可以为少将这些级别的上下了。

三、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设吏部是为了管理官员,类似于现在的组织部,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就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

古代有六部:兵部、刑部、礼部、户部、吏部。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又分为吏部左侍郎和吏部右侍郎。左侍郎位居右侍郎之前。清代,吏部左右侍郎由满、汉各一人担任。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在吏部仅次于尚书。

中郎将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吏部起源: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

四、中郎将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

中郎将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副军级别,军衔可能会是大校也可能是少将。中郎将是中国古代武官的名称,在秦汉开始设立,中郎将主要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

中郎将是古代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位比二千石。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军,与虎贲中郎将同级,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

三国时,各中郎将中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等。又建安中,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领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此后出现的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认为高于杂号将军。

唐代,中郎将又被恢复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在正四品下,为高级武职,仅次于正三品的大将军和从三品的将军,大将军多虚职,所以中郎将是十六卫军的统兵主力。宋初中郎将曾用为虚衔,后废。

职务变迁

汉朝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三国时期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傅肜,义阳人,前将军,加封统军中郎将。

刘封,刘备义子,副军中郎将。

关平,关羽子,典军中郎将。

糜威,糜竺子,虎贲中郎将。

董和,字幼宰,掌军中郎将。

张南,字文进,抚军中郎将。

刘循,刘璋子,奉车中郎将。

徐庶,颍川人,右中郎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