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半年,为什么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俄乌冲突之所以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场战争目前已经不是这两个国家可以的结束的了,还牵涉到北约国家和美国的利益。

俄乌冲突是今年2月底时候开始的,截止到目前已经快有半年的时间了。起初,双方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以为俄罗斯将以“闪电战”的方式击败乌克兰,但是现在看来明显是我们“低估”了乌克兰或者说是把事情想简单了。

乌克兰虽然丢了将近五分之一的土地,但是依旧在战斗并表示还将“反攻”,直至收回所有的土地。刚开始,小伙伴们特别关注这件事,我也几乎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去研究事情的进展(这纯属个人兴趣)。但是随着“战线”的拉长,慢慢也就失去了兴趣。

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到这个事情也是看到了墨西哥《宇宙报》一篇名为《乌克兰战争六个月》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大学教授撰写的,比较专业,讲的内容比较具体,几乎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他关于“谈判”问题的看法。

他对谈判是这么看的“只要双方都认为继续战斗可以获得更多好处,就停火进行谈判的可能性就很小。由于上述局势,另一种动态——关于能够通过武力获得更多好处的看法——在过去的四个星期里也没有太大变化。”简言之,也就是他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没有结束是由于“双方在战斗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对于他的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不过很显然,这个双方指的并不是俄乌,而是美俄。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获利者。美国利用战争可以拖垮“潜在对手俄罗斯”,同时收割欧元,转嫁国内的矛盾。并且由于战争对武器的需求,美国的军工大佬、能源大佬又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了,也为接下来拜登的竞选提供了“经济支撑”。

另外,虽然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是受害者,但是战争还得继续,因为他也能从战争中获利。首先,战争让俄罗斯赢得了和北约对抗的“缓冲地”,其次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清除掉国内的一些“寡头”们,维护政权稳定。同时,能源大涨,也赚了一笔钱。

所以说,目前这场冲突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乌克兰民众。而接下来这场战争的结果我预估也就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乌克兰最终被打败,国家分裂。另一个方向是北约放弃乌克兰,俄乌进行谈判,选择折中的方式结束这场冲突。

二、俄罗斯乌克兰最新局势时间线

据央视新闻26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9月25日公布战况信息称,俄军使用导弹在扎波罗热市打击了外国雇佣军的一个临时据点,拦截了“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发射的多枚火箭弹。同时,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称,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索列达尔等地击退了俄军的进攻。

此外,俄罗斯国防部还发布公告称,乌克兰继续对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区域实施炮击。公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的辐射情况正常。对此,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先科25日称,俄军此前有多次炮击行为“差一点”导致扎波罗热核电站出现核事故。

俄乌局势最新动态

据央视新闻26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9月25日公布战况信息称,俄军使用导弹在扎波罗热市打击了外国雇佣军的一个临时据点。在顿涅茨克地区,俄军打击了乌军弹药库以及防空雷达站。此外,俄国防部称,俄军防空部队击落了多架乌克兰无人机,拦截了“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发射的多枚火箭弹。

同一天,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称,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索列达尔等地击退了俄军的进攻。此外,在过去一天,乌克兰军队使用战机、火箭炮等军事装备对俄军多个人员和军事装备集结点以及防空导弹系统阵地实施打击。另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5日报道,敖德萨市行政大楼当天遭四架俄军无人机袭击,一架被乌克兰防空部队击落,三架击中了行政大楼。

当天,俄罗斯国防部还发布公告称,乌克兰继续对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区域实施炮击。公告称乌军炮兵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炮击了埃涅尔戈达尔市的居民区和核电站附近区域,24小时内共发射炮弹59枚,其中一枚击中核电站附近的水渠。乌军还使用8架自杀式无人机试图袭击核电站区域,所有无人机都在核电站区域外被俄军拦截。公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的辐射情况正常。

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先科25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指责俄方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加卢先科称,俄军此前有多次炮击行为“差一点”导致扎波罗热核电站出现核事故。他表示,为防止核设施遭受攻击,有必要建立有效机制和保障体系来维护核设施安全。

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欧洲最大核电站之一。俄罗斯今年2月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后,很快控制了扎波罗热核电站。近期,核电站不断遭到炮击,俄乌双方互相指责炮击是对方所为。

俄乌冲突转折点何时来临?

据中新网报道,俄乌冲突延续至今,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俄罗斯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多个领域的争斗。随着秋冬到来,俄乌冲突变量除了军事方面,更多还是金融、能源等说了算。

首先,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可持续性,受到国内经济、民生的影响。

除了美国仍在大手笔军援外,欧洲国家已经陷入能源危机及通货膨胀泥淖之中,援助显得后续乏力。军援之外,能源成为制裁和反制裁的武器,美国以切断俄罗斯资金来源为由对俄石油出口实行制裁,欧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

俄方则以切断北溪管道的能源供应为反制措施。尽管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急剧下降,但受益于能源价格飙升,俄罗斯经济反而显得颇为坚挺。

多个机构悲观预测,欧洲有可能度过二战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冬天。乌克兰能撑多久,要看美欧对乌援助能持续多久;援助能持续多久,实际上,在于西方能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博弈中坚持多久。

三、乌克兰东部局势如何恶化的?

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边防人员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交火。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国家边防局和内务部表示,包括装甲车在内的俄罗斯军事装备已越过国境线,进入切尔尼戈夫州、苏梅州、卢甘斯克州和哈尔科夫州。

2022年2月17日以来,乌东部地区局势恶化,乌政府和当地民间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在接触线地带发动挑衅性炮击。2月18日,乌东部民间武装宣布,因存在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危险,自即日起向俄罗斯大规模集中疏散当地居民。2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四、俄罗斯与乌克兰最新战况如何

和此前几场围城战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断逼近的进攻方是乌克兰军队。在乌克兰政府和部分西方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亲自宣布反攻开始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宣称,战争将以“克里米亚的解放”为终结

乌克兰赫尔松州的同名首府赫尔松是一座始建于18世纪的老城,至今仍残留着沙俄时期黑海舰队中央要塞的历史风貌。城市西边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农田,北边蜿蜒流淌的因古列茨河形成天然屏障,东边则紧邻宽阔的第聂伯河。

8月以来,这里的炮火声渐隆。继基辅、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之后,这座俄罗斯2月底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迅速占领的乌克兰南部城市,成为又一处俄乌之间展开拉锯战的焦点战场。截至当地时间9月6日,赫尔松市区西郊、南郊约20公里处都已出现进行反攻的乌方部队,市区北部也一度发生小规模交火。据塔斯社报道,9月6日晚22时左右,赫尔松市上空又响起十多次爆炸声,天空中还有导弹飞过。

和此前几场围城战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断逼近的进攻方是乌克兰军队。在乌克兰政府和部分西方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亲自宣布反攻开始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宣称,战争将以“克里米亚的解放”为终结。但进入7月以来,这场“媒体直播时代的透明战争”突然被遮蔽起来,模糊的战报、不再公布的具体作战地点、对媒体屏蔽的前线、阻断通讯信号的战区,让战事进程充满更多的悬疑。而更多的分析则认为,所谓“转折点”并非乌克兰转守为攻,而是这场已经持续半年多的战事将陷入“长期战争”的灾难性僵局。

7月14日,战线上的俄罗斯空降部队士兵。图/人民视觉

俄罗斯乌克兰局势(俄罗斯乌克兰局势时间线)

“不再直播的战事”

8月9日,克里米亚空军基地发生了连续爆炸。在此之前,国际社会上一次对乌克兰南线战事的重点关注,还是2月24日俄军“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和西方智库曾警告称,俄军可能进占乌克兰南部靠近克里米亚的省区,特别是扎波罗热、赫尔松两州以及最大的港口城市敖德萨。2021年,俄军集结多支舰队的两栖部队在克里米亚举行大规模登陆演习,更加深了西方世界关于俄军“闪击敖德萨”、使乌克兰变成“内陆国”的猜想。

2月24日清晨,和其他战线一样,俄南部军区部队越过克里米亚与赫尔松州的边界,“几乎没有发生激战”,就迅速控制了拥有30万人口的赫尔松市,战线被推向赫尔松州靠向乌克兰腹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尼古拉耶夫州的边界。不过,“闪击敖德萨”并没有发生,当时更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行动是俄军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进攻。

4月之后,俄军集中兵力围攻顿涅茨克州南部重镇马里乌波尔,处于僵持的赫尔松州成为侧翼战场。马里乌波尔围城在5月20日结束后,俄乌军力的重心转向更北部的卢甘斯克州乌控区,西方媒体将此视为“顿巴斯决战”开始,南线则长时间处于远离战场中心的状态。

但事实上,7月下旬,当俄乌两军主力还在顿涅茨克州乌控重镇巴赫穆特展开拉锯时,乌军已经在南线进行了小规模的反击试探。7月23日,在距离赫尔松市仅10公里的河道上,乌军第一次攻击达里夫卡大桥,试图破坏俄军补给线。当天,有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对媒体透露,乌军在7月15日至22日间夺回了赫尔松州的一些小村庄。不过,俄乌双方均未确认具体村庄的名称。

当时,外界普遍沉浸于“直播战争”的新形态中,很少有人预料到南线战事的具体战斗地点和进程不被公开。美国军事智库“战争研究所”后来指出,乌军“南线反攻”的主战场地处赫尔松州农村地带,通讯也不像基辅郊区那么发达,主要是“不太可能对外传播两军动向和交战状况的小型定居点”,这使得外界难以通过社交媒体及时追踪和确认一线的动态。在“战争研究所”7月23日的“每日战局简报”中,南线依然被视为“顿巴斯决战”遥远的侧翼,在全文最末被稍稍提及。

8月9日下午3时许,一连串剧烈爆炸声打破了位于克里米亚萨基的俄军空军基地的平静。自2014年以来,这里一直是俄军稳定的后方。今年2月以来,俄军战机从距离赫尔松市约200公里的萨基基地出发,几乎掌控着整个黑海沿岸的制空权。

萨基基地爆炸事件的原因,目前仍无定论。乌克兰政府官员时而宣称这是远程导弹打击的杰作,时而宣称是乌克兰特种部队渗透进了克里米亚。俄罗斯方面则表示,这是意外爆炸引发的事故,俄空军也不像乌军所言那样损失了多架先进战机。

更为关键的是,爆炸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豪言:冲突“始于克里米亚,必将以克里米亚的解放而结束”。面对记者关于“是否开始南线反攻”的问题,泽连斯基身边的官员坦然表示“可以这么说”。8月11日,乌军南线司令部发布了打击赫尔松俄军第49空降师和第 126 近卫海防旅指挥所的战报。这被视作更明确的信号:由于俄军高级指挥官经常“靠前指挥”,乌军在基辅、切尔尼戈夫等地发起反击前,都曾尝试定点打击俄军前线高级指挥所。

“南线反攻”

回顾从7月底到8月“转折点”期间俄乌双方释放的为数不多的关于南线战事的信息,一些分析人士梳理出了乌军要进行大规模反攻的线索。从7月23日攻击达里夫卡大桥开始,乌军频繁进行交通破袭,试图切断第聂伯河两岸俄军的交通连接。仅赫尔松市以东的关键要道安东尼夫斯基公路铁路桥,就在十天内遭到三次攻击。乌军还反复袭击从赫尔松到扎波罗热沿线的关键铁路站点和机场,以期影响俄军南线全线的调动效率

自7月下旬以来,乌克兰情报部门亦公开向南线被占领区居民征集俄军信息,包括俄军部署点的地址坐标、交通路网详情、当地和俄方“合作”的乌克兰人的身份信息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双方的战报都显示,美国及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刚刚形成战斗力就被优先应用于南线战场,负责定点攻击俄军指挥所及后勤、交通系统。据塔斯社报道,仅9月5日,俄军就在赫尔松地区拦截了34枚美制火箭弹,并击落了4枚美制空对地导弹。作为乌军体系中另一支装备最为先进的队伍,无人机部队也被主要投放在南线战场,自7月31日开始频繁袭击克里米亚本土。

目前乌方宣称在南线利用美制武器取得的最大“战果”,是在7月30日用“海马斯”袭击了赫尔松市东南约47公里处的俄罗斯军用列车,据称造成80人死亡、200人受伤。虽然这次袭击并未得到完全确认,但俄军多次报告赫尔松周围的交通设施遭“海马斯”袭击,并在8月开始加强关键路桥的防空火力和雷达部署,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乌军在南线最初的打击行动超出了俄军的预料。

不过,乌克兰8月“官宣”反攻后的半个多月,赫尔松一线乌军进展缓慢。其间,乌克兰统帅部一度宣布“收复”7个居民点,但没有披露具体地名。俄军不断发布在赫尔松一线炮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乌军后方目标的消息,并宣布进入尼古拉耶夫州境内,显示出乌军仍未将俄军从这两州和赫尔松州交界的最前方战线上赶走。

究其原因,俄军至迟在7月底已意识到,乌军在南线将有“大动作”。西方情报机构称,从8月1日开始,俄军陆续将“顿巴斯决战”主战场顿涅茨克州北部的精锐部队调到南线。作为俄军关键机动力量、曾是基辅围城战主力的俄空降兵部队,有90%已部署到南线。8月10日之后,南线战事升级,而俄军在顿涅茨克的大规模进攻有所减少,双方约有一个月都维持在巴赫穆特僵持的局面。与此同时,乌军在“官宣”反击后再使用无人机对克里米亚后方的黑海舰队总部、刻赤海峡大桥等进行攻击时,都遭遇俄军有效拦截。

为打破僵局,8月29日,乌克兰统帅部宣布开启大规模反击,意图全面突破第一道战线,逼近赫尔松市区。此后一周,乌军多次宣布“收复”居民点,并披露了一些地名和视频素材。9月4日,泽连斯基在演讲中表示“乌克兰国旗正在回归它们应在的地方”。西方分析因而多将8月29日视为南线战事的新阶段。也是从这天开始,“战争研究所”每日简报的首要部分都聚焦“南线反攻”,篇幅超过“顿巴斯决战”。

俄方及亲俄武装发布的信息则显示,8月29日以来的战事有所升级,但仍是小规模试探性进攻。亲俄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对媒体称,乌军调动了多个营级作战群。赫尔松州当局亦发布了要求西部地区居民避难的通知,其负责人斯特雷穆索夫9月4日对塔斯社表示,由于“安全问题”,该州加入俄罗斯的公投计划将暂停。

关于南线之战到底谁占上风,俄乌各执一词。乌克兰政府一再呼吁媒体避免报道或预测反攻行动,以免“误导”。乌克兰高级官员多次表示,乌军没有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所以选择持续破坏俄军交通网络及指挥、后勤系统,然后寻找机会。乌军认为,南线战局能在8月转入全面反攻,已经说明了该战术的成功。“我不能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乌克兰前国防部长扎戈罗德纽克近日表示,“但我们正在破坏俄军控制我们领土的能力。”

俄罗斯媒体及一些分析人士则嘲讽乌军的反击是“自杀式行动”,或是出于对南线俄军进一步深入乌克兰腹地或进攻敖德萨感到恐惧才主动发起进攻。俄罗斯国防部多次强调,乌军始终未能在赫尔松州边界沿线建立阵地,亦未突破俄军任何关键防线和据点。9月5日,塔斯社在报道中写道,乌克兰政府早已失去对整个赫尔松州领土的控制,“该地区正在逐步恢复和平,正在融入俄罗斯的法律和经济生活”。

五、俄乌冲突是怎么回事?

2022俄乌冲突一般指在2022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的军事冲突。冲突爆发的主要背景有民族问题、克里米亚问题等。

2022年2月17日以来,乌东部地区局势恶化,乌政府和当地民间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在接触线地带发动挑衅性炮击。2月21日,俄罗斯军方表示,击毙5名非法越境的乌克兰破坏组织成员。对此,乌克兰军方予以否认。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晚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两个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俄乌冲突详细介绍:

2022年2月24日,今日俄罗斯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发表全国讲话,宣布为了实现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全面战争爆发。

2月25日,俄乌边境全线燃起战火,俄控克里米亚与黑海地区的俄军也在向北推进。俄军已取得切尔诺贝利地区控制权。2月27日,乌方同意在乌白边境的普里皮亚季河区域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3月1日,据俄新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乌克兰所有大城市均已被封锁。当地时间2022年3月3日,俄乌第二轮会谈结束,俄乌双方就临时停火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

2022年3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莫斯科时间3月5日10时起,俄军在乌克兰进入静默状态,并为平民离开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开放人道主义通道,人道主义走廊和撤离路线已与乌克兰方面达成一致。

2022年3月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乌克兰应当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并且承认“顿涅茨克共和国”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的独立。如果乌克兰能够接受这些条件,俄罗斯将停止特别军事行动。

六、乌克兰发生过哪些战争?

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边防人员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交火。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国家边防局和内务部表示,包括装甲车在内的俄罗斯军事装备已越过国境线,进入切尔尼戈夫州、苏梅州、卢甘斯克州和哈尔科夫州。

2022年2月17日以来,乌东部地区局势恶化,乌政府和当地民间武装相互指责对方在接触线地带发动挑衅性炮击。2月18日,乌东部民间武装宣布,因存在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危险,自即日起向俄罗斯大规模集中疏散当地居民。2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