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将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
这是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出发,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的,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1、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军事改革。此次改革将使中国苏联式军事体系发生根本动摇。这将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变成一支专业化武装部队。
2、解放军的大规模改革将会逐步抛弃苏联式的指挥体系,向美国模式转型。解放军七大军区的压缩,这种大规模改革将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队转变为灵活的现代化军队,可媲美西方最好的军队。
3、七大军区的特点是根据固定的地域和固有的阵地进行防御作战为主,也就是说七大战区是防御性质的作战。
4、但现在最新的构想,希望把解放军打通之后诸兵种,跨区跨兵种的展开五大战区的分布所谓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这五大战区更加着重的,除了陆军部队以外,划出的范围之后,还把海军、空军和火箭军等整合在一起,实现跨区兵种的在战区内的垂直和多相的指挥和联合协同的作战,增加机动力和联合指挥作战的能力。
5、像是东部军区,应该要比原来范围要大,涵盖了整个东部地区。而在南部的军区的范围的除了面向东南部以外,应该还会包括整个南海地区在内,这些都是战区改革的最重要变化。
6、而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新的划定的构想当中,中部军区是最重要的,中部军区整合的原来重要的部队以外,第一首要任务是拱卫北京、天津等重要的中枢的地方。另一方面,中部军区有可能还打造成为了解放军最强悍的所谓总预备队。而且是军事的快速反应的预备队,包括有最强的陆军38军,还有空降的第15军解放军的重要的空降军部队,这个总预备队可以向东南西北任何方向随意的进行资源,另外重点是东面,一旦东部军区面对日本美国等最大的对手的时候,中部军区可以及时的增援,而且不要忘了在中部军区除了有总预备队以外,还包括情报中枢和通讯的中枢都在中部,可以进行总控和指导。
7、要想在现代化战争中取得胜利,海、陆、空、天、电磁五维力量必须联合、协调地作战,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能有效组织各军兵种联合训练、作战的指挥体制。对于我军来说,就应该将原来相对“偏向”于陆军的大军区司令部变革为真正的战区联合指挥机构。
8、总而言之,经历过此次军改之后,解放军将建立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陆、海、空、火箭军与战略支援部队等诸军兵种脱离作战指挥链,加上军令与政令分开也极大加强了作战效率,这必然是解放军领导指挥体制自建国以来动作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可以说,此次军改之后,解放军将成为一支全新的军队。
二、部队如何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中国陆军、中国海军、中国空军和中国国民警卫队组成,统称中国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和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及国民警卫队总部。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军令机关,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和国民警卫队总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机列,实行文官制,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以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兼任国防部长),建立相对独立于军队的国防行政体系(涉及国防动员、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国防预算和国防采办等事务)。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撤销现有七大军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各战区设军队联合司令部(除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外,不设直属单位),对战区所辖陆、海、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部队统—行使作战指挥权(战时视需要设战役集群司令部)。各军种部队之间平时的协同训练和联合后勤保障等事务亦由战区负主要责任。
陆、海、空三军由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组成,员额为一百万人,其中陆军为四十九万人、海军为二十一万人、空军为三十万人;国民警卫队员额为一百万人(亦编列少量文职人员)。军队总员额为二百万人。
设军种参谋长一职为各军种首脑;四大战区军队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分别由各军种将领出任。
坚持和完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实现军官和士官队伍的职业化。
一、关于陆军的编制
(—)、取消军级建制,以师为大单位。将现有十八个集团军缩编为十四个师、空十五军转隶陆军并缩编为—个空降师。即陆军的基本作战部队为十五个师(每个战区配置三∼四个师),另辖若干独立的防空旅、特种作战旅、战役战术导弹旅和专业"蓝军”旅(部队训练模拟假想敌,配属于陆军各战术合同训练基地)。师下辖三个作战旅和一个航空旅及防空团、侦察营、通信营、工兵营、运输营、卫生大队、装备维修大队等作战保障、技术装备保障、后勤保障部队,其编制序列为师∼旅(团、大队)∼营∼连∼排。排为战术小分队;连为基本战术分队;营为高级战术分队(配属基本后勤保障系统,亦为基本伙食单位);团为战术部队,通常辖两个营和若干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分队;旅为基本战术部队,通常辖六个营和若干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分队,其编制平时相对固定,作战时根据任务需要,在师的编成内作相应调整。全师员额约为—万六千人。
(二)、在军队大联勤体制下,各战区的联勤保障系统列入陆军编制。战区另组建若干列入陆军编制的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作为后备机动力量,战时为辖区陆、海、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部队提供战役后勤支援。
(三)、将第二炮兵并入陆军建制,作为—个相对独立的兵种,设陆军战略炮兵司令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掌管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千公里以下的中短程导弹编入陆军各独立战役战术导弹旅,由各战区指挥;反舰巡航导弹划归海军),下辖十六个导弹发射旅(旅辖六个导弹发射营)和若干作战保障、技术装备保障、后勤保障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对敌方重要目标实施核打击(必要时亦可遂行常规火力突击任务)。取消基地建制。该兵种员额约为七万人。陆军第一副参谋长兼任该兵种司令员。
(四)、将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地市军分区和县市(区)人武部全部撤销。在省—级设国防厅、县市(区)设国防局,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军事部门和兵役机关,负责国防动员、兵员征集、民兵训练、人民防空和国防设施维护管理等工作,不列入军队编制,其干部均由部队现役军官和士官转任。地方各级国防行政部门战时受所在战区(防区)军队领率机关节制。
陆军部队军官和士官的职务与军衔的设置,陆军参谋长和第一副参谋长为上将、副参谋长为中将、总部高级参谋为少将、参谋为上校,师长为少将(国际惯例)、师参谋长为上校、师参谋为中校和少校,旅长为上校、副旅长兼旅参谋长为中校、旅参谋为少校(军队各级司令机关中的幕僚,中级以上官佐不分军事干部、政工干部、后勤干部,一律称为参谋人员,军衔在少校以上;取消“政治干事”、“后勤助理员”等称谓),团长(大队长)为中校、副团长为少校(团长、副团长分别兼任下属两个营的营长),营长为少校(设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为营长助理),师部、旅部和团部副官(军队各级领导机构中首长和参谋人员的助手)为上尉,连长为上尉(设一名士官为连长助理),排长为中尉,副排长为少尉(排不辖建制班,作战时根据任务需要组合人员和装备形成战斗单元,设排长、副排长和一名军士长三人为排干部;担任营、连长助理职务的士官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参谋军士,所对应的军衔分别为一级军士长和二级军士长,担任排军士长职务的士官军衔为三级军士长)。取消大校军衔和四级军士长军衔(士官以下的士兵军衔设置为二等四级,即兵和下士、中士、上士)。
部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队、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军医的军衔为中尉~中校(医助为少尉),护理人员(护士和护士长)实行士官制,所对应的军衔为上士~一级军士长;上级医疗卫生单位(军种总医院、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文职,不授军衔。
二、关于海军的编制
海军设北方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大舰队和一个陆战师(由陆军两栖作战部队转隶改编而成)。各舰队下辖舰艇支队、岸基航空兵师和舰载机飞行联队、岸炮旅、防空旅、雷达旅、电子对抗旅、陆战旅(不属于海军陆战师) 等作战部队和训练基地、后勤保障基地等战勤保障部队。撤销水警区。取消军级和副军级建制。
海军舰艇部队军官的军衔循国际惯例,航空母舰舰长为上校、驱逐舰舰长为中校、护卫舰舰长为少校,战略导弹核潜艇艇长为上校、核动力攻击潜艇艇长为中校、常规动力攻击潜艇艇长为少校;舰艇支队(或航母战斗群)为师级单位,支队长为少将。
三、关于空军的编制
(—)、空军主要由航空兵部队和航天兵部队组成。撤销军级建制,将专门担负对地攻击任务的强击机部队转隶陆军,编入各师属航空旅。其基本部队为十四个航空兵师(每个战区配置三四∼个师)和若干雷达旅、地空导弹旅。航空兵师为多机种混编,下辖数个飞行联队(旅级)和飞行大队(团级)装备各类固定翼飞机约一百七十架(另拥有一定数量的无人机)。
(二)、航天兵以总装备部所属航天系统与二炮和空军相关部队合并改编而成。作为—个相对独立的兵种,设空军航天兵司令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主要担负军事航天和太空防御(反导弹、反卫星)任务。该兵种员额约为五万人。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兼任该兵种司令员。
空军航空部队军官的军衔,师长为少将、联队长为上校、大队长为中校、中队长为少校、飞行员为中尉~上尉~少校。
四、关于国民警卫队的编制
中国国民警卫队是国家拥有的正规化现役准军事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守护边境、警卫国家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处置突发事件、打击恐怖主义、抢险救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作为陆、海、空三军重要的辅助和后备力量,可为陆、海、空军提供各种勤务支援,战时协同陆海空军作战,亦可成建制转入陆海空军。该军种(找不到确切的定义词,姑且称之为军种)是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为基础,整合解放军相关部队改编而成。
(—)、将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边防部队(边防检查站和边防派出所除外)与解放军边海防部队(如要塞区、水警区所属部队和沿边沿海省军区所属的边海防部队)合并改编为中国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员额为二十一万人(另辅以相当数量的半专职化的边防民兵),设相对独立的边防部队司令部(国民警卫队第一副参谋长兼任该部队司令员),统—管理全国边海防事务,下辖十一个边防支队,布署在沿边沿海地区(不对应省级行政区划)。撤销内陆省份的武警公安边防总队(全国各地的武警公安边防检查站和武警公安派出所取消兵役制,改称出入境检查站和边境管理派出所,作为地方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其人员身份改为公务员编制的职业警察)。
(二)、将武警各省总队,各机动师与解放军担负独立机动作战任务(即不属于十八个集团军的合成师、旅)和大城市及重点军事目标卫戍警备任务(如北京卫戍区,上海广州等城市警备区,香港澳门驻军)的部队合并改编成国民警卫队内卫部队。其地方警备部队按省级行政区划(包括港澳地区)设支队;其机动部队按战区部署,每个战区配置一个支队。内卫部队各省级支队下辖一个航空大队(主要用于搜索救援、兵力和物资投送)、数个警备大队(各大队均为团级建制,辖数个营级中队和连级分队)和一个机动联队(旅级建制,辖若干营级中队和连级分队),其兵力部署不对应市县行政区划,在全省范围内统—配置。机动部队各支队主要担负跨区域反恐处突任务,装备一定数量的重型武器,其实力大致相当于陆军摩托化步兵师,战时可直接投入机动作战。
(三)、将警卫中央首脑机关的任务由解放军移交给国民警卫队,解放军序列的中央警卫局(总参警卫局)及其所属部队转隶国民警卫队(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警卫部队取消兵役制,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其人员身份改为公务员编制的职业警察)。
(四)、将武警水电、交通部队与解放军海军、空军和二炮所属的工程建筑部队合并改编为国民警卫队工程部队,辖四个支队(原则上每个战区配置一个支队),其主要任务是国防和军事工程建设(战备公路、桥梁,军港、机场、导弹洞库和发射阵地等)和抢险救灾(列为国家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骨干力量),战时为陆、海、空军提供作战工程保障支援(武警黄金部队集体转业移交国土资源部;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消防部队取消兵役制,其主体灭火队伍脱离公安系统,人员身份改为事业编制的专职消防员,其防火监督执法职能移交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武警森林部队取消兵役制,并入地方消防系统)。
(五)、国民警卫队各支队均为师级建制,员额约为—万七千人。其军官和士官的职务与军衔的设置与陆军基本相同。
五、关于军队非作战体系的改革
(一) 撤销军队各级专业文工团、体工队、出版社、电影制片厂
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等文体机构。各军种只设一专业的军乐团(主要承担礼仪任务,实行士官制)和一个半专业化的合唱团即可,基层部队可以组织官兵业余演出队。另外,国家从政策层面上建立地方文艺团体为军队服务的机制。
(二) 将干休所、疗养院全部移交地方,部队营区后勤保障实现社会化。军方可通过经济合同的方式向地方购买相关服务。
(三) 大力精简机关、学校、医院、研究所、报利杂志社等非作战机构。将后勤部门与装备部门合并,师以下单位不设机关(政治部门和后勤部门从属于司令部,亦不单独设置机关);将二军大等医科院校和大部分医院移交地方(保留各军种总医院兼军医学院),将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博物馆、解放军档案馆、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总部和军兵种所属的装备研究院、工程设计院等科技和学术研究机构划归国防行政系统,全员文职化,不列入军队编制(国防大学仍然承担培训军队高级干部的任务);撤销解放军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和各政治学院等文科院校,合并指挥院校和工程技术院校。撤并后,军队各类学校保留三十所(不含军医学院)即可(如陆军设士官学院、军官学院、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勤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军械装备学院和战略炮兵学院等七所学校),均为师级。
(四) 、撤销军队派驻地方的各类军事代表机构(军代局、军代处、军代室、后备军官选培办等),相关职能由国防行政部门承担。总后青藏兵站部、川藏兵站部退出军队序列,归属国防行政系统,分别改称青藏兵站管理局和川藏兵站管理局。
(五)、全面改革军事司法体制。以战区为单位,设置两级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和军事保卫机关,对辖区内发生的相关案件不分军兵种,统一行使侦查权和司法权。战区内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和军事保卫机关(军事保卫局和军事保卫分局)各设三所即可,人员均列入陆军编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分别改称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和中国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厅(人员仍为军队编制)。
(六)、军队文职人员通常配属于医院、学校、报刊社等非作战单位和部队师以上机关,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及其他辅助性工作,原则上由现役军人改任,不直接从地方招收(如特殊需要从地方直接招收,必须先到基层连队服完两年义务兵役),其着装样式另外设计,明显区别于现役军人(外出执行任务时可着部队作训服)。
(七)、国防行政系统在地方普遍设立军事训练中心,主要用于当地民兵训练。应征入伍的新兵在补入部队之前,必须先在当地的军事训练中心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基础训练,经考核合格者方能取得军籍,正式服役。
三、解放军既然是三三制,为什么现在每个军只保留一个步兵师(最多两个)?
三三制只是军队编制的基础原则,并不是完全按照三三制的。因为军队编制是在不断的演化中的。原本是按三三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编制也经过多次修改了。现代战争的兵种搭配比以前复杂,一个军也往往会因为加强,满编超编等情况反复变化。所以到军,师,旅这个级别,已经和三三制有一定区别了。
四、1个军有几个师?
1个军有几个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场情况下,军级编制都是可以动态变化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近代历史上“三三制”成为了世界各国军队编制的主流。
那么,什么是三三制呢?
这个三三制可不是林彪林总所创的“三三制”战术,而是指“一军三师,一师三旅,一旅三团”的编制原则,通俗的说就是每个上级单位要有三个下级单位的编制。
大家都知道,军队的编制是随着军队出现,逐渐发展的,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而三三制原则就是英国将军汉密尔顿根据历史上军事组织的规律和应用实践得出的结论。
他认为,管理的幅度应该在三人到六人之间,三个人只会使一个军官非常忙碌,而6个人则会使军官忙碌一整天,所以越是接近组织的高层就越应该按照三人一组开展工作,而越是接近基层组织,就越应当6人一组开展工作。
汉密尔顿的三三制理论影响非常大,不仅英国按照三三制推广执行,随后苏联、美国等世界各国都纷纷使用借鉴。
近代中国军队广泛应用“三三制”军队编制
国民党时期,黄埔军校建校后,就师从苏联,将军队改为“三三制”编制,北伐时组织了八个军的部队。
以第一军为例,何应钦任军长,蒋伯城任参谋长,下设三个师,
第一师,师长王柏龄,副师长王俊,参谋长郭俊,辖1团孙元良、2团倪弼、3团薛岳三个团。第二师师长刘峙,参谋长胡树森,辖4团陈继承、5团蒋鼎文、6团惠东升三个团。
第三师师长谭曙卿,副师长顾祝同,参谋长赵启录,辖7团涂思宗、8团徐庭瑶、9团卫立煌三个团。
可见北伐军的是标准的一军三师九团制,后来北伐胜利后又扩编的军队也采用三三制。
而我军在红军时期虽然部队分散在不同的革命根据地,武器、装备、人数也五花八门,但是其军队编制采用的是军团、师、团的序列和“三三制”的原则编制。
以红一方面军为例,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辖三个师
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
第二师,师长陈 光,政委刘亚楼
第十五师,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
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武器装备也得到极大改善。1948年全军进行统一整编。
以当时的东北野战军为例,
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辖1、2、3师;
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辖4、5、6师;
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辖7、8、9师;
我们都知道纵队后来被改为军,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仍继续沿用了“三三制”军队编制。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解放军现代化建设,三三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解放军也从当年的以步兵为主力,向多兵种的联合作战的机械化、信息化军队方向发展。
而三三制编制较为固定的弊端开始显现,不利于复杂多变的战局。
目前中国军队正在向西方模块化配置靠齐,即以营级为基本作战单元,战时根据情况进行配组。
新军改后,军事编制逐渐向八八制推广,推行师改旅,1个军下辖8个旅,1个旅8个营,1个营8个连,1个连8个排。
这样师一级单位就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总体来说,一个军三个师的三三制模式仍是近代历史中世界各国的主流军队编制类型。
五、1985年,第21集团军成立,辖内编有3个步兵师,都是什么来历?
1985年6月,百万大裁军的 历史 帷幕徐徐拉开。乌鲁木齐军区奉命撤编,划归兰州军区。同期,兰州军区第19军撤编,保留了第21、47军进行合成集团军整编。
百万大裁军
经调整,第21、47集团军正式成立。其中,第21集团军被誉为“拂晓劲旅”,辖内编有3个步兵师,都是久经战火考验的英雄部队,各师来历情况如下所示:
第55师
1945年底,晋冀鲁豫军区8纵队24旅( 刘金轩任旅长、李耀任政委 ) 正式组建。1946年初,该旅改称太岳军区独立旅。1947年5月,太岳军区独立旅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2旅。
符先辉
1948年4月,第12旅编入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后于同年6月划归陕南军区建制。1949年5月,陕南军区第12旅改称第19军第55师( 师长符先辉、政委张明 ),下辖第163、164、165团。
解放战争时期,第55师及其前身部队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西北战略区,开辟和巩固陕南根据地的同时,牵制了大量敌军,歼敌6万余人的战绩,有力支援主力部队。
1952年7月,第19军撤编,军部改建为陕西军区领导机关,第55师改隶西北军区直属。1953年,第165团改建为炮兵第306团。同期,调入第57师169团,并沿用第165团番号。
庞国兴
1962年10月,第55师参加对印反击战,先后完成攻占西山口、占领申隔宗等作战任务,歼敌920名。此战,第163团9连副班长庞国兴成为了传奇人物, 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时隔多年,庞国兴“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的豪言壮语依然振奋着国人。1969年6月,炮兵第306团改番号为炮兵团。10月,第55师调归重新组建的第19军。
1985年10月,第55师执行轻装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5个步兵营、炮兵团、高炮营以及直属分队。同期,第163团调归步兵第63师建制,第164、第165团番号相应撤销。
第55师旧照
1989年8月,第55师执行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恢复“师、团、营”编制。在此背景之下,第163团复归第55师,第164、165团亦恢复番号和建制。
第61师
1935年2月,鄂豫皖红28军重建,此为第61师的军史源头。1938年,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1941年2月,该旅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
抗日战争中,第4旅及其前身部队,打响了新四军抗日战争史上的第一枪,创建和巩固了淮南根据地,歼敌3万余人。1946年1月,该旅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
胡炜
1947年2月,该旅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949年2月,华野2纵第4师第21军第61师( 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 ),下辖第181、182、183团。
解放战争时期,第61师及其前身部队是野司、军部(纵队)的主力部队,活跃在华东各个战场,歼敌6万余人。1951年1月,第61师组建师炮兵团( 该团曾用炮兵341团的番号 )。
1953年3月,第61师随军入朝参战,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金城战役等战役战斗。1958年8月,第61师随军载誉归国,转隶北京军区建制。
金城战役
1959年3月,第61师改隶兰州军区。1961年6月,第61师归建北京军区第21军建制。12月,辖内第181团与第62师第184团对调。1967年3月,陆军第61师随军正式转隶兰州军区。
1975年9月,第181团重返第61师,第184团复归第62师建制。1985年9月,第6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编制情况如下所示:
第181团( 红军团、金钢钻团 );
第182团( 红军团、铁锤子团 );
第183团( 钢铁团 );
炮兵团;
高炮团(由第61师高炮营、军高炮团第2营合编而来);
坦克团(前身系军坦克团)。
同年,第61师再获殊荣,迎来了师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 被兰州军区确认为红军师 。
第63师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成立。1940年9月,该部与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1941年1月,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 张爱萍、韦国清分任军政主官 ),后于同年9月转隶第4师。
抗日战争中,第4师及其前身部队,歼敌38629人,素有“常胜九旅”美誉,辖内第26团( 系第188团前身 )是享誉全军的“钢铁26团”。1946年1月,该旅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
吴夺华
1947年2月,该旅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949年2月,华野2纵6师改称第21军第63师( 吴华夺、谢锡玉分任军政主官 ),下辖第187、188、189团。
解放战争时期,第63师及其前身部队与兄弟部队第61师战斗足迹大体相似,笔者不做过多赘述。期间,第63师歼敌42962人,涌现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张春礼、鲁锐等英雄模范。
第63师走出的英雄模范——张春礼
1951年3月,第63师组建师属炮兵团( 该团曾用番号炮兵343团 )。1953年3月,第63师随军入朝。1958年8月,第63师奉命回国。1965年9月,第187团8连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
1985年9月,第63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163、184、187、188团、炮兵团。其中,第184团则是与第189团对调而来。
武警机动第63师旧照
除了上述各师之外,第21集团军还编有坦克第十二师、炮兵旅( 前身系原炮兵第15师 )、高炮旅,以增强辖内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在此,笔者不做一一赘述。
第21集团军编成之后,第61师配属第47集团军赴滇参加两山轮战。轮战期间,第61师歼敌3787人,为“拂晓劲旅”军史再添铁血荣光。
第61师两山轮战旧照
1986年10月,第63师改编为步兵教导师( 后又执行乙种师编制 )。1994年4月,第63师184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1996年10月,第63师转隶武警部队建制,改建为武警机动第63师,编制情况如下所示:
武警第187团;
武警第188团;
武警第422团( 原属第141师 );
武警第707团( 前身系第63师炮兵团 )。
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第55师改建为摩步第55旅。2003年,摩步第55旅在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中,转隶第47集团军。至此,第21集团军辖内仅剩摩步第61师。
2011年,第21集团军辖内装甲第12师( 前身系坦克第12师 )进行“师改旅”,拆分为装甲第12旅、机步第62旅。其中,机步第62旅虽说沿用了第62师的番号,可血脉传承已无多大关系。
第76集团军某部演训
2016年2月,兰州军区撤编,摩步第61师、机步第62旅随军转隶西部战区陆军。2017年4月,第21集团军番号停用,摩步第61师血脉分属第76、77集团军。机步第62旅留在了第76集团军建制内,并改成合成第 旅。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一军军史》(第21集团军编);
[2]《百战雄师(二十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君威·〈军事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