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常见气象灾害及防护措施
你们知道常见的气象灾害有些吗?有一些是防不胜防的,那么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种类。接下来我告诉你们常见气象灾害有哪些,还有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常见气象灾害
一、气象灾害种类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二、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的重要性
据有关自然灾害情况分析表明,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大约有70%左右的灾害是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因此,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
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暴雨
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热带气旋(台风)
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冰雹
冰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 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
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危害有: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防护措施
台风 在家里
1.断电。
⒉尽量避免使用电话。3.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惕。
⒋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⒌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在街上
⒈切勿随意外出。
在海岸附近或海上
⒈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
⒉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⒊船上自测台风中心大致位置与距离:背风而立,台风中心位于船的左边;船上测得气压低于正常值500帕,则台风中心距船一般不超过300千米;若测得风力已达8级,则台风中心距船一般150千米左右。
龙卷风 在家里
1.切断电源。
⒉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⒊用床垫或毯子罩在身上以免被砸伤。
⒋最安全的'躲藏地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在街上
⒈就近进入混凝土建筑底层。
⒉远离大树、电线杆或简易房屋等。
在旷野
⒊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快跑。
⒋来不及逃离的,要迅速找到低洼地趴下,姿势:脸朝下,闭嘴、闭眼,用双手、双臂保护住头部。
二、地球最安全的一年是哪一年?
近日,网上有个说法:地球最安全的一年是2021年。乍一听,似乎觉得挺有道理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施一公表示:2022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安全的一年。
一、“最安全”不等于“最好”
安全和好不好,关键看条件。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最安全”一词。比如,有科学家曾用了7年时间调查了全球所有国家的自然灾害,并在这些灾难发生后进行总结和研究。结果发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是安全的,但只有安全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更好的生命。可见,“最安全”不等于“最好”,我们要学会用辩证逻辑去看待这个问题。
二、地球并不是一片太平的
地球上的生物数量是有限的,在不增加其他物种数量的情况下,我们要想长久生存下去,就必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食物、水源里下功夫。那么,人类又是如何去“吃”那些“危险”东西呢?据统计,人类每年所生产出来的粮食总量中只有不到5%可以供自己食用;而剩下的大部分则被人类消费掉了。那么,地球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东西是人类不能食用或者必须远离呢?据统计发现,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生物物种都处在濒临灭绝边缘!
三、极端天气并非世界末日
极端天气指的是超过一定的范围,且持续时间超过一周以上而导致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或威胁的现象。根据气象学定义,极端天气是指极端气候事件,包括暴雨、冰雹、台风、寒潮等。
而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3天以上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或近2年内)或者最低气温达到-10℃,同时最高气温高于35℃的情况,都可以视为极端天气。也就是说我国的极端天气是指连续3天以上(不包括0小时)出现低于-10℃或高于35℃的天气现象。
比如2021年10月9日至11月1日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持续出现大风、大雾等强对流天气过程;2021年8月30日至9月6日在长江流域南部地区持续降水过程;2022年1月1日至2月2日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寒潮天气等。
四、全球气候变暖并非是终极真理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还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达到《巴黎协定》中所规定的“灾难性”级别,但是全球气候变暖仍对人类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知道,大气中所含温室气体的浓度与大气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大气温度越高,大气中所含温室气体越多,全球气候变暖就越明显;反之,大气环境越差,全球气候变暖就越严重。
目前来看地球气温升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比如在过去100年间,世界各国平均气温上升了0.65℃;而在过去10年间(2010-2020),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