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熊猫的祖先为什么以食肉为生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斋”,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二、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食肉为生
吃。大熊猫是熊科动物,祖先是吃肉的,后来因为环境的改变没有办法才吃竹子的。它的消化系统已经不太适应吃肉了(不能多吃,吃多了拉稀、吐),并且演化出了第六指吃竹子用。
现在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但是它的祖先食肉目的原始“熊”还是遗传给它了掠食者的本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攻击小动物,食肉的。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三、大熊猫以前为什么会吃肉?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熊猫曾经也是肉食性动物,后来也只能吃竹子为生啦!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现在熊猫还是会吃肉,只不过人们不再喂给它们肉,让它们吃竹子。
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进化,这些都是令它们吃素的原因,在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的社会中,大熊猫也不例外,只能作为被淘汰的一类,只不过它比较幸运,成为了被人类圈养的一种珍稀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体态笨拙的大熊猫只能通过吃素食得以存活。
大熊猫体型笨重也是它不得不吃素存活的重要原因。与老虎、狮子、豹子这种体型的动物相比,大熊猫的体型实在是不占优势,论跑的速度大熊猫跑不过豹子,格斗里力方面又不能跟老虎、狮子比,獠牙的坚韧度也不够,大熊猫如果以肉为食,它们真的竞争不过那些动物,这些因素造成大熊猫它们只能以素食为食。
由于气温的变化,竹子资源不再急切缺乏,大熊猫逐渐适应了以竹子为食的生活。逐渐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使得一些植物资源濒临灭绝,而竹子算是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的植物,它们存活下来的比较多,使得大熊猫的食物不再缺乏,久而久之,大熊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吃素成为它的习惯。大熊猫吃素也对身体发育有好处,肉类中会含有多种细菌,而素食中却很少有细菌滋生,这也使得大熊猫吃素成为一种常态,现在大熊猫的胖胖的样子跟它吃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的可爱才能成为国宝啊!
四、熊猫为什么会吃肉
从解剖学上讲,熊猫的牙就是肉食动物的牙,尖而长,适合刺杀撕咬。肠胃也是肉食动物的肠胃,肠道短,一个胃。标准草食动物的牙几乎都为粗而短的磨牙,适合磨碎食物。肠道也很长,并且有些甚至有多个胃。这是因为植物纤维被消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草食动物消化系统也就进化得很长,以扩大食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好让它被完全消化。熊猫那套消化系统其实更适合消化肉类。
从它的生理结构上看,它并不像其他同重量的草食动物那样,有纤细的体型,修长的四肢,善于长时间奔跑。也不如大象一样,拥有巨大的吨位来使自己没有天敌。熊猫体型浑圆,腿短,肉多,并不善于长时间奔跑,也没有巨大的吨位。任何掠食动物都能吃它。因此它如果是草食动物,早就不该存在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它和熊一样,本身就是掠食动物,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攻击性,是天生杀手,因此才能存活。
但是,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无论从解剖学上,还是生理结构上都是肉食动物的熊猫却在吃植物,科学家猜测。这是因为熊猫历史上经历过一段环境恶化的时期,那时期很多动物灭绝了,熊猫没有足够的动物可以捕杀,于是改为吃植物,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是它身体并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所以它要吃很多,不停吃,才能勉强维持能量。更没多余的能量来繁殖后代。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数量持续减少,快要灭绝的原因。
人工繁殖大熊猫目前依然是个艰难的任务。存活率很低。
为什么我答问题总喜欢答这么详细呢?
累死我。呵呵。
五、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
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后来因为它的消化系统的进化已经不太适应吃肉,多吃肉会对身体带来不适,而竹子也能给它们带来营养,所以它们适应了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六、熊猫的祖先为什么要以吃肉为生?
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
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气候变化,食物链的低营养级数量和种类减少)。
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