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你可以参考下面的,改改容易多了,具体情况你也没说清楚,不过相信你能行,下面的不错:

黄春海教授是辽宁省新民县黄家山村人,1921年11月4日生,195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1981年开始带研究生,1990年12月退休。

黄春海教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开发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为山东省第一个地理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硕士点的成功申报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他1959年开始发表《济南泉水》、《济南地质的研究》论文,承担省教委课题《泉水来源试验研究》,2006年出版专著《趵突流长》。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济南泉水成因,成功预测趵突泉喷涌时间,是济南保泉专家。

自1972年以来,他奔波于济南南部山区、临沂、枣庄、烟台等地的贫困缺水山区,出版专著《地下水开发研究》、《山东省地貌区划》,为解决山区人畜饮水与农田灌溉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找水专家”,其中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聂家村村民为感激他,还为他树《饮水思源》碑以示纪念。

1990年退休后,他仍老骥伏枥,志争朝夕,关心学院的建设发展;他笔耕不掇,还获得科研项目及奖励7项,并以85岁高龄出版专著《趵突流长》。他不辞劳苦关心山区人民的吃水问题,不顾七十多岁高龄经常吃住在山区人民家中,有时连夜从济南赶往掘井现场,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枣庄、临沂等地山区人民解决吃水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4年他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愚公奖》证书。

黄春海教授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省及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顾问,山东地理学会、地震学会、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之说中“南陈”即陈鹤琴,他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创建者,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夏回国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授、教育科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第一个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以及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和特殊儿童辅导院。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和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陈鹤琴热爱祖国、热爱儿童,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和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是研究中国儿童心理的第—人,著行《儿童心理之研究》等。他撰写的《家庭教育》,可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他在鼓楼幼稚园的研究形成了“中心制课程”(即单元教学),奠定了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他结合实践研究,创办《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新儿童教育》件刊物,主编幼稚教育从书、儿童科学教育从书等,编写了多种儿童教育书籍、教材和读物,创制了许多教具、玩具和体育、游戏用品。他创建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三大纲领: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人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还提出“活教育”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育原则、学习四步骤和五指活动等。

陈鹤琴主张培养幼稚师范学生具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并组织群众性的幼稚教育和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加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成长。

陈鹤琴一生发表约400万字的著作,已收入《陈鹤琴教育文集》、《陈鹤琴全集》。

如何写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你可以参考下面的,改改容易多了,具体情况你也没说清楚,不过相信你能行,下面的不错:

黄春海教授是辽宁省新民县黄家山村人,1921年11月4日生,195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1981年开始带研究生,1990年12月退休。

黄春海教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开发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为山东省第一个地理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硕士点的成功申报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他1959年开始发表《济南泉水》、《济南地质的研究》论文,承担省教委课题《泉水来源试验研究》,2006年出版专著《趵突流长》。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济南泉水成因,成功预测趵突泉喷涌时间,是济南保泉专家。

自1972年以来,他奔波于济南南部山区、临沂、枣庄、烟台等地的贫困缺水山区,出版专著《地下水开发研究》、《山东省地貌区划》,为解决山区人畜饮水与农田灌溉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找水专家”,其中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聂家村村民为感激他,还为他树《饮水思源》碑以示纪念。

1990年退休后,他仍老骥伏枥,志争朝夕,关心学院的建设发展;他笔耕不掇,还获得科研项目及奖励7项,并以85岁高龄出版专著《趵突流长》。他不辞劳苦关心山区人民的吃水问题,不顾七十多岁高龄经常吃住在山区人民家中,有时连夜从济南赶往掘井现场,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枣庄、临沂等地山区人民解决吃水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4年他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愚公奖》证书。

黄春海教授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省及济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顾问,山东地理学会、地震学会、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之说中“南陈”即陈鹤琴,他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创建者,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夏回国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授、教育科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第一个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以及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和特殊儿童辅导院。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和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陈鹤琴热爱祖国、热爱儿童,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和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是研究中国儿童心理的第—人,著行《儿童心理之研究》等。他撰写的《家庭教育》,可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他在鼓楼幼稚园的研究形成了“中心制课程”(即单元教学),奠定了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他结合实践研究,创办《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新儿童教育》件刊物,主编幼稚教育从书、儿童科学教育从书等,编写了多种儿童教育书籍、教材和读物,创制了许多教具、玩具和体育、游戏用品。他创建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三大纲领: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人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还提出“活教育”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育原则、学习四步骤和五指活动等。

陈鹤琴主张培养幼稚师范学生具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并组织群众性的幼稚教育和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加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成长。

陈鹤琴一生发表约400万字的著作,已收入《陈鹤琴教育文集》、《陈鹤琴全集》。

急需名人生平简历 100~150字

都德 Alphonse Daudet (1840~1897)

法国小说家。生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曾任学校监学(类似辅导员)。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磨坊书简》

发表两年后,

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生平简介范文(普通人的生平简介范文)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

普法战争以后,都德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

《小东西》类似。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

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基·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出生,是19世纪下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和3部游记。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艺术成就尤为突出,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于生于诺曼地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母亲出身于名门且富有文学修养,舅父是诗人与小说家,因此,莫泊桑从小就受到文学的薰陶。13岁时他进伊佛修道院附属学校学习,因写诗讽刺束缚身心的教规被开除教籍。后到里昂中学学习,在著名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下,开始了多种文体的习作。1870年莫泊桑去巴黎学习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应征入伍。这场战争时间虽短,却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写的不少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战争结束后莫泊桑定居巴黎。从1872年起,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前后长达数十年。这段经历使他对小职员的生活状况及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认识,成为他日后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著名作家福楼拜是莫泊桑舅父及母亲的好友,自1873年开始,莫泊桑受教于福楼拜的门下,并因此结识了左拉、都德、龚古尔、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莫泊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1870-1890年间法国社会生活的状况。

《羊脂球》是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也是其短篇小说中的珍品。它写的是被敌军占领的里昂城里十名居民同乘一辆马车出逃的故事。居民中有贵族地主、资本家、暴发户以及他们各自的妻子,还有两位天主教的修女、一名自称“革命党”的假爱国者,一名外号为“羊脂球”的妓女。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羊脂球因不愿受普鲁士兵的侮辱而出逃,而三位资产者,一个是为躲避战争的灾难,一个是为了将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区,另一个则是发了一大笔国难财要到哈佛尔去取一笔巨款。起初,三位有产者的太太悄声辱骂羊脂球为“卖淫妇”、“社会耻辱”,而三位有产者则用一种看不起穷人的口吻谈论着金钱和吃喝。当马车颠簸了一天,肚子饿了,路上又买不到食物,只有羊脂球准备了三天的食品时,气氛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羊脂球的食品被吃光了,于是蔑视变成了亲昵,辱骂变成了夸奖。

马车在普军关卡受阻一场是情节发展的关键,也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为了迫使这位女同胞屈从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车上乘客施展了种种阴谋:暴发户主张把羊脂球捆起来交给敌人;于尔贝伯爵因出身于三代做过大使的贵族之家,且具有外交家的风度,主张用巧妙的手腕使羊脂球就范。老修女则引用《圣经》里的故事说明,只要用意正当,动机纯洁,任何行动都可得到上帝的原谅。善良的羊脂球为了全车同胞,终于牺牲了自己的贞操。

马车又上路了。车上的气氛再次发生了转变。大家都象是看不见她,认不得她,更没有一个惦记她。他们各自享用着自己的佳肴。而为了这一车人的生命牺牲了贞操,在慌忙中没有准备食物的羊脂球却在挨饿受冻。这与马车上第一个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小说就在羊脂球的哭泣和呜咽声中结束。

莫泊桑一生中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象死一般强》、《我们的心》。

莫泊桑二十多岁时就为疾病所折磨,在同疾病的顽强搏斗中,他依然坚持写作。1893年不幸病逝,年仅43岁。

如何写生平简介?

生平,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俗称一辈子。它是简单记述一个人生平事迹时所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是传记类文章中的一种较短小的形式。

二、怎样写好生平,

(一)要明确写生平的目的。

写生平的目的是配合其他文章、图画、照片向人们客观地介绍一位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的全面而概括的生事迹。因此,生平的篇幅要尽量简短,语言尽量精炼,可以省去带歌颂、赞扬的词语。

(二)要掌握写生平的表达方法和人称。

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对话这六种表达方法中,写生平用得多是叙述和说明两种方法。叙述时,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他”的口吻去叙述他人的事迹、因此,凡写生平都是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

(三)要掌握生平的结构方法。

生平的结构只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有时用《xxx的生平》标出,有时用《xxx同志生平》来写。

第二部分,正文。生平正文的写法,一般在开头介绍被介绍者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和地点之后,根据被介绍者的整个经历,分成若干个时期,在每个时期中介绍被介绍者的革命活动和所担负的职务。为了节省字数,每段开始提一次被介绍人的姓名以后,再提姓名时可用第三人称“他”代替,甚至有时连用 “他”也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