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的炕是怎么做的 图
炕的结构远较床复杂,搭法也不尽相同,有洞炕、花炕和空心炕之分
洞炕是在地面上砌几道小墙八行砖左右高,将空间隔成几条坑道,两端留空使道道相通,上以土坯、石板或红砖为盖,盖上复用沙泥或白灰之类抹平。
花炕是洞炕的发展,小墙只砌一半高度,上面遍立红砖做支撑,复可以红砖为盖,余法相同。
空心炕更为先进,只以红砖垒几个立柱做支撑,上面盖几块大水泥板,余法尽与洞炕和花炕同。说空心炕先进是因为它内部空间很大,不易被烟火灰堵塞炕道,常常搭好一铺炕十年八年不用扒灰。
所有的炕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端通向烟囱,一端设有炉灶。
二、西瓜育苗时火炕温床如何构筑?
一般采用回龙火炕。它是在普通冷床的底部设置火道,在苗床的一端建造炕口和烟囱,利用燃烧煤炭或柴草加热火道来提高床温。为了保温和便于管理,一般将苗床设在宽阔的庭院、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该方法经济实用,效果较好。
床址选定后首先挖一个东西长4.5米、南北宽1.6米、深0.2米的床池。同时,在床池的一端挖一个南北长1.3米、东西宽1米、深1.5米的烧火炕。然后,在床池底上沿四周挖0.4米宽的沟,烧火炕一端深0.4米,另一端深0.2米,南北两边的沟底按两端的深度顺成斜坡。将中央土体切成斜坡状,烧火炕一端比原床池低5厘米,另一端与所挖沟底相平。在烧火炕一端的沟底中间挖深、宽均为16厘米的小沟即是火道,并沿两边的沟底挖向另一边,再分别向中央转折,沿中央斜面拐回烧火炕一端。再在烧火炕中靠近床池一面的墙上,面对床池的中央,向内挖一个上顶为半圆、高0.6米、宽0.45米、深0.3米的拱形洞,在洞中垒上火楼。在洞内上方、向床池中顶端火道方向挖一直径为0.13米的通道即是烧火口,使其与火道相通。然后,将火道用瓦或高粱秆等其他物体棚好并用泥抹严,以防漏水,填土踏实,恢复原池的高度。中间两条火道在烧火炕一端,一直延伸到池壁,经池壁与床墙上的烟囱相连。最后,在床池周围建床墙,北墙高0.4米,南墙高0.1米,东西两端墙呈斜坡状。火炕做好后,应先烧把柴火试一试,确认火道畅通、无漏烟现象时再育苗使用(图1)。
图1 回龙火炕示意图1.烧火坑 2.烧火口 3.横火道 4.进火道 5.出火道 6.烟囱火炕育苗应注意如下问题:①要加强温度管理。火炕育苗当床土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开始加温,当温度升到25℃以上后封炉。加温时,炉火不要太大,加温不要太急,以免床土升温过快,根系适应不了而受到伤害。火炕育苗在加温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床土温度,特别是主火道上方的床温,往往升得很高,会发生烫种现象,致使种子不能出苗。种子出苗后,白天一般不再烧火,以防止出现徒长苗或弱苗。不要在停火后马上测量床土温度,更不能以此时测定的土温来判断床温是否合适,一般应在停火1.0~1.5小时后再测量苗床土温。床土温度在出苗前以25℃左右为宜,出苗以后18~22℃为宜。②要加强水分管理。火炕苗床的床土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容易被烤干,必须加强水分管理。浇水时,要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采取“少量多次,有轻有重”的方法进行浇水。“少量”就是每次的浇水量要少,避免浇水过多后,多余的水渗漏进火道里,造成火道塌方堵塞,每次的浇水量以能湿透床土为宜;“多次”就是浇水要勤,经常保持床土湿润;“有轻有重”就是要根据苗床不同位置的干湿程度,适当增加或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一般靠近火源一端的床土温度较高,容易失水干燥,浇水要重,而远离火源一端的床土温度较低,失水慢且湿度较高,浇水应轻。苗床浇水最好要浇30℃左右的温水,以免引起浇水后床土温度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