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阡陌是什么意思?

阡陌是指在田野上南北和东西走向并交错纵横的田间小路,“阡”是南北方向的田埂;“陌”是东西方向的土埂

很多人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阡陌“这个词语,究竟这个阡陌是什么意思?指的是数量还是田间景色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儒者舍其耒耜,荒其阡陌,而皇皇持梃荷戈。”夏衍《秋瑾传》序幕:“蔚蓝的天,远远的阡陌,坟堆,路旁和坟边的樟柏杂树,太阳直射着。”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茅盾《水藻行》一:“河流弯弯地向西去,像一条黑蟒,爬过阡陌纵横的稻田和不规则形的桑园。”

《史记》中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之陶徵君》中“苗生满阡陌”。魏·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二、废井田,开阡陌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废井田是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开阡陌是允许人们开垦无主荒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是商鞅变法中重要的内容,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拓展资料: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就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