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谓乾旦坤生被称为冬皇的坤生是什么
所谓乾旦坤生被称为冬皇的坤生是孟小冬
所谓“乾旦坤生”,是指戏台上男人扮演女性角色,而女人扮演男性角色。孟小冬是梨园世家出身,也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人称“冬皇”。孟小冬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其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孟小冬生的明眸隆准,扮须生星眉剑目、端庄儒雅,予人以好感。孟小冬的台风极佳,用“温文儒雅,俊逸潇洒”八个字可以概括,使人有“与君子交,怡怡如也”的感觉。孟小冬还有一副好嗓子,五音俱全,四声具备,膛音宽厚,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后,又练出沙音,更臻完善。此外,孟小冬在念白方面发音准确、咬字清晰、抑扬顿挫、徐疾有致。在做表方面,孟小冬脸上有戏,善用眼神,表演不瘟不火,妙造自然。
二、东皇坤生是谁?
东皇坤生是孟小冬。
1908年12月9日,孟小冬出生于上海民国路同庆街观盛里(今人民路观盛里),乳名若兰,本名令辉。
1919年3月9月至5月15日,在师傅仇月祥、父亲孟鸿群带领下,首次赴无锡正式演出营业戏,首演剧目为《捉放曹》(一说为《逍遥津》),挂牌时用艺名孟筱冬,在无锡共演出68场。
1919年7月6日,再次到无锡献艺,在新世界屋顶花园登台,以全本《四郎探母》《桑园寄子》《翠屏山》打炮,与第一次演出相比增加了14出剧目,演至11月初,共110天,期间无一日中断,共演30多出谭派和孙派剧目。
艺术特色
孟小冬有一副好嗓子,五音俱全,四声具备,膛音宽厚,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拜余叔岩为师后,又练出沙音,更臻完善。
孟小冬的唱功,除了因有嗓子,可以任意发挥,无往不利以外,最宝贵的,是她唱得十分考究,一丝不苟,不论上板的、散的、大段儿的,或只有两句,她都搏狮搏兔,俱用全力。在《乌盆记》(又名奇冤报)中,【反二黄】一段,除了腔好以外,她还唱出一种悲戚、冤枉、诉苦的气氛来。
三、被称为敦煌的坤生是?
被称为敦煌的坤生是孟小冬。
坤生其实是乾旦坤生的缩写,意思是在戏台子上,由女人扮演男性角色。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亲叔伯都是京剧演员,故而孟小冬也受到了父辈的影响,踏上了梨园之路。孟小冬自九岁开始训练,十二岁就能独自上台表演了。后来孟小冬在北京、天津有多场表演,一时间风靡全国,被大家赞誉为“冬皇”。
孟小冬是余叔岩的优秀弟子,也是余派的传承人物之一。孟小冬的扮相非常威武,在唱戏的时候甚至听不到一点女声,可见其技艺之深。
后世纪念:
1977年3月底,孟小冬生前所遗录音,经整理以《凝晖遗音》为名发行。
1978年,孟小冬的义女杜美霞等人成立了“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提供奖学金给优秀、有潜力的京剧人才。
1995年11月,余叔岩孟小冬艺术学会在天津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余叔岩孟小冬艺术研讨会”。
1998年11月,“第二届余叔岩·孟小冬艺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同时出版了图书《余叔岩孟小冬暨余派艺术》。
2009年9月1日,由万伯翱、马思猛创作的孟小冬传记《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正式发行。
2014年11月13日,孟小冬基金会、北京京剧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推出“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暨‘冬皇故物’专题展览”。
2019年5月10日-12日,根据万伯翱、马思猛创作的孟小冬传记《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改编,由编剧庄一,导演姬沛创作的话剧作品《冬皇》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上演。
四、被称为敦煌的坤生是谁?
被称为敦煌的昆山是孟小冬。
坤生其实是乾旦坤生的缩写,意思是在戏台子上,由女人扮演男性角色。作为一名坤生,孟小冬被大家赞誉为“冬皇”。孟小冬是一代名伶,她的经历非常传奇,曾经嫁给梅兰芳和杜月笙,晚年于台湾仙逝。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亲叔伯都是京剧演员,故而孟小冬也受到了父辈的影响,踏上了梨园之路。孟小冬自九岁开始训练,十二岁就能独自上台表演了。后来孟小冬在北京、天津有多场表演,一时间风靡全国,被大家赞誉为“冬皇”。
孟小冬是余叔岩的优秀弟子,也是余派的传承人物之一。孟小冬的扮相非常威武,在唱戏的时候甚至听不到一点女声,可见其技艺之深
后世纪念
1977年3月底,孟小冬生前所遗录音,经整理以《凝晖遗音》为名发行。
1978年,孟小冬的义女杜美霞等人成立了“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提供奖学金给优秀、有潜力的京剧人才。
1995年11月,余叔岩孟小冬艺术学会在天津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余叔岩·孟小冬艺术研讨会”。
1998年11月,“第二届余叔岩·孟小冬艺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同时出版了图书《余叔岩孟小冬暨余派艺术》。
2009年9月1日,由万伯翱、马思猛创作的孟小冬传记《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正式发行。
2014年11月13日,孟小冬基金会、北京京剧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推出“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暨‘冬皇故物’专题展览”。
2019年5月10日-12日,根据万伯翱、马思猛创作的孟小冬传记《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改编,由编剧庄一,导演姬沛创作的话剧作品《冬皇》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上演。
五、冬皇的坤生指的是?
“冬皇”是指孟小冬,这是孟小冬别称。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是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
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冬皇”孟小冬大半生的一批名家书画、录音带、首饰、生活用品、老照片等近日在北京拍卖,86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额超过700万元,其中孟小冬唯一定情物——17克拉的“哥伦比亚祖母绿戒指”以115万元人民币易主。
据悉,此次由银座拍卖上拍的“冬皇故物”涉及文化、艺术、戏曲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孟小冬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溥濡亲赠孟小冬的白描《观音》经过多方激烈争夺,以230万元成交,刷新了溥濡此类题材的成交纪录。《观音》画面朴素简洁,墨色浓淡相宜,孟小冬晚年一直悬于自家客厅。
在梨园,有一类演员极为难得。她们虽为女演员,却能够饰演老生这样的男性角色,被冠以“坤生”的美誉。王佩瑜便是当代屈指可数的“坤生”之一。
在接触京剧前,生于苏州的王佩瑜从小擅长评弹。受家中票友亲戚的启蒙,她11岁改学京剧,仅两个月的学习后,一出《钓金龟》就拿下了江苏省票友大赛的第一名。1992年,王佩瑜考入上海戏剧学校,专攻老生行当。凭借过人的天赋,王佩瑜的表演水平与日俱增,《失空斩》、《文昭关》等余派作品陆续亮相,获得了京剧名家梅葆玖和谭元寿的赏识。
毕业后,王佩瑜进入上海京剧院,25岁即任剧院一团副团长。外形瘦弱的她,行腔却高亢、清亮,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在戏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的老生角色,屡获京剧赛事桂冠。
电影《梅兰芳》中,王佩瑜和梅葆玖分别为孟小冬、梅兰芳配唱《游龙戏凤》选段,在银幕上再现“梅孟之好”,被梨园奉为经典;2010年,在梅兰芳京剧团重建15周年之际,她再次与梅葆玖等名家共同出演《四郎探母》,再续“乾旦坤生”的梨园传奇,赢得“小冬皇”的至高赞誉,成为观众熟知的“瑜老板”。
戏台之外,王佩瑜同样将京剧作为生活第一要义,致力于传统京剧文化的创新和传播。“做最古老的传统艺术,最时尚的演绎者”,她试图冲破戏曲与音乐之间的界限,将吉他等现代乐器与京剧声腔进行融合,把京剧还原为更加纯粹的音乐表达;她以新生代演员的身份频频现身综艺节目,精妙的解读与演绎,令更多年轻观众发现京剧轻松、时尚的一面。
如今,王佩瑜在行腔上继续依照自己的特点进行大胆创新,不仅在舞台中演绎一段段历史传奇,也在生活里讲述京剧传承的故事。“走小步,不停步,京剧才有希望”,在她看来,只要在唱念做打上做足功夫,无论是怎样的舞台,都能够绽放京剧的魅力。
六、《所谓乾旦坤生就是指戏台上男人》扮演女性角色冬皇的坤生是谁?
扮演女性角色冬皇的坤生是孟小冬。
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1977年5月26日),出生于上海。京剧女演员,工老生。
人称“冬皇”的孟小冬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艺术特色
在做表方面,孟小冬脸上有戏,善用眼神,表演不温不火,妙造自然。在《空城计》“闻报”一场,旗牌送来地图,孟小冬念“展开”以后,开始看图,先上下左右粗看一下,表示先要了解地理位置。然后仔细观看,一见营盘扎在山上,立刻脸上表情骤变,先惊愕,再诧异,再转变为惋惜、失望,不但有层次,有交代,而且转变得快。
马上抬起头来,用眼神表示出急智和决断,吩咐旗牌:“快快去到列柳城,调回赵老将军,快去!”边念边做手式,最后念到“快去!”时,用手一挥,表示出紧急命令的重要来,念、做、表情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