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洲地形类型?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面起伏很大,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的地形主要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
二、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
地形具有一系列突出的特征。
亚洲地形图
地势最高,起伏极端 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950米),全球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在亚洲境内,拥有世界陆地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以及最高大高原——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同时,又有世界最著名的广阔低平原和深洼地,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部在海拔100米左右;死海地沟是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在海面以下392米,其湖底低于地中海水面792米。地表高低起伏极其悬殊。
地貌类型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各种构造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75%。同时,拥有多样而典型的外力地貌:如,东亚和东南亚湿润地区的流水地貌;中亚和西南亚的干旱风沙地貌;北亚的冰川冻土地貌;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部的岩溶地貌;还有黄土地貌、红层地貌等。
地形结构中南部高,四周低下,山脉组合多成群成带 中南部以青藏、帕米尔高原及众多高大山地为中心,向四周高度逐渐降低,周边多平原和丘陵。亚洲山地可分成三大山带:第一条是从小亚细亚半岛高原南北两侧的山地起,向东经伊朗高原的边缘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南半岛西部山脉,直至印度尼西亚努沙登加拉群岛山地的南部山带,具有典型阿尔卑斯式地貌特点,山势高大雄伟陡峻;第二条是由帕米尔高原起,向东北经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中西伯利亚高原间一系列山地,直至楚科奇半岛的斜交山带,主要有萨彦岭、杭爱山、阿尔泰山、天山及南西伯利亚山地和外兴安岭等,多为古老回春山地,山顶保存有准平原面;第三条山带位于大陆东缘,主要由东北—西南走向的新华夏系山地组成,包括西太平洋边缘岛弧山地在内的三列山地。
地形特征的形成 上述地形特征的产生是与大陆的地质发展史、各阶段构造运动以及现代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密不可分的,是内外营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质基础古老,构造运动强烈 距今5.5~6亿年前,现在的亚洲大陆范围内,有几个古陆块或板块,主要有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中部的塔里木—中朝板块、南部属于冈瓦纳古陆的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板块间的边缘地带是广阔的海洋。在以后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和海西运动、中生代的太平洋运动和印支运动、新生代的阿尔卑斯运动等大规模的构造变动,在古陆之间的陆间区发生了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山地,先后成陆。古生代和中生代形成了许多古老山地,主要有由帕米尔高原向东北的斜交山带和大陆东部的山地等,由于久经外力侵蚀夷平,多已失去高峻的地貌形态,在山地顶部形成了多级侵蚀—剥蚀夷平面,一般具有峰顶齐一的准平原面。新生代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以后的新构造运动对亚洲地貌影响巨大,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此期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南缘俯冲,板块碰撞产生的地缝合线,属于喜马拉雅—阿尔卑斯褶皱带的第一条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大山带。大陆东缘的西太平洋弧形山带也在同期形成。这次造山运动规模巨大,距今不久,加之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大,所以山地仍保持高峻地貌特点。在山地间相对下陷区,形成大型山间盆地。其他旧褶皱山地,如阿尔泰山、天山等,也有强烈的线状隆起,使这些古老山地回春。在中南部高大山地周边,上升幅度较小,有的还相对沉降,接受堆积,在大河中下游沿岸形成了许多大冲积平原。
现代地理环境复杂 在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基础上,各种外力作用对地貌进一步雕刻。由于亚洲面积庞大,各地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差异巨大,所以在北亚高纬寒冷区、中亚和西南亚干旱区、东亚和东南亚湿润区,分别形成了典型的冰川冻土地貌、干旱风沙地貌及流水地貌。由于地表岩性的影响,在石灰岩广布的中南半岛等地形成了岩溶地貌。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迁,地貌也必将继续演化。
构造地形区 根据地形构造基础和地貌特点的差异,亚洲可以划分为4个地形组合区。
大平原和台地为主的北部区 主要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其构造基础主要为古陆块和古生代以后伴随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较稳定的年轻陆块。因久经侵蚀堆积,且上升幅度较小,所以高度不大,主要是大平原、低高原及丘陵地貌。
古老台地为主的南部区 主要包括南部三大半岛的阿拉伯台地、德干高原、中南半岛高原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其构造基础为古陆块及其边缘的新褶曲山带的前渊地带。主要是高原及冲积平原,高度也比较小。
山脉和高原为主的中部区 介于前述两地形区之间。主要包括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火山高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其构造基础主要为喜马拉雅运动所形成的新褶皱山地和山间高原盆地,少数为上升幅度较大的古老高原。本区成陆最新,上升幅度大,所以多具有高大险峻的阿尔卑斯型地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北东向山脉和平原为主的东部区 主要包括走向北东的三条隆起带山地和三条沉降带。其构造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褶皱带。由于久经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上升幅度不大,所以多低山丘陵,海拔高度不大。最外缘的岛弧山带则具有新褶曲山地的特点。
三、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举三个说明?
我们关于企业有两个假设。第一,我们假设我们的企业在苹果市场上(在这里企业是卖者)和摘苹果工人市场上(在这里企业是买者)都是竞争的。回忆一下第十四章,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由于有许多其他企业出售苹果和雇佣摘苹果工人,所以,一个企业对它卖苹果得到的价格和雇佣摘苹果工人所付出的工资几乎没什么影响。企业接受市场条件决定的价格和工资。它惟一要决定的是雇佣多少工人和出售多少苹果。
第二,我们假设,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因此,企业并不直接fater 关心它的工人量和它生产的苹果量。它只关心利润,利润等于销售苹果的总收益减生产这些苹果的总成本。企业的苹果供给和工人需求都产生于它利润最大化这个主要目标。
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为了作出雇佣决策,
2:
企业必须考虑工人数量的多少如何影响产量。换句话说,它必须考虑摘苹果工人数量如何影响它能收获和销售的苹果量。表18-1给出了一个数字例子。在第一栏中是工人数量。第二栏是工人每周收获的苹果量。
四、亚洲的主要地形区有哪几个,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分布在大洲的什么部位?
根据地形构造基础和地貌特点的差异,亚洲可以划分为4个地形组合区。
大平原和台地为主的北部区
主要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其构造基础主要为古陆块和古生代以后伴随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较稳定的年轻陆块。因久经侵蚀堆积,且上升幅度较小,所以高度不大,主要是大平原、低高原及丘陵地貌。
古老台地为主的南部区
主要包括南部三大半岛的阿拉伯台地、德干高原、中南半岛高原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其构造基础为古陆块及其边缘的新褶曲山带的前渊地带。主要是高原及冲积平原,高度也比较小。
山脉和高原为主的中部区
介于前述两地形区之间。主要包括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火山高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其构造基础主要为喜马拉雅运动所形成的新褶皱山地和山间高原盆地,少数为上升幅度较大的古老高原。本区成陆最新,上升幅度大,所以多具有高大险峻的阿尔卑斯型地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北东向山脉和平原为主的东部区
主要包括走向北东的三条隆起带山地和三条沉降带。其构造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褶皱带。由于久经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上升幅度不大,所以多低山丘陵,海拔高度不大。最外缘的岛弧山带则具有新褶曲山地的特点。
五、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有哪些
主要地形区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
六、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面积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山岭海拔超过6000米。长江: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全长6397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主要地形区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年轻、最高大的山系。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略呈弧形。全长约2500千米,宽约150400千米。有50多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世界最高峰位于此。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尼泊尔称其为萨加玛塔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海拔8848米。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交界处,横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地峡。为亚、欧两洲分界线之一。长1200千米,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
【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著名火山。位于本州中南部,海拔3776米,火山口直径约800米。
【阿贡火山】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活火山,海拔3142米。因火山口完整,有世界肚脐眼之称。
【基纳巴卢山】马来西亚最高峰。位沙巴州克罗克山脉东北端。有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锯齿形山峰,主峰洛根峰海拔4101米。
亚洲地形特点
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
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
4.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