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所得税怎么退税有什么影响
法律分析:没有什么影响,税收工作事关国家财政收入,其实也关系到每一位民众和法人的核心利益。所以工作人员在汇算清缴的过程当中,发现有多收的,要给退回,发现有少交的,也必须要让当事人补齐,因为每一笔税收款项都是直接流入国家财政的。对于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条件是平时按照6万元预缴个人所得税的,但实际收入低于6万元的,有些专项费用没有扣除的,中间没有工作,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一样的,适用税率高于法定税率的,或者有些公益捐赠支出没有依法扣除的。
个人所得税退税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了,只要是按实际收入来申报的,不存在偷税漏税,或者虚假申报,骗税的情况就可以了。个人预缴税款大于应缴税款,并因此申请退税的,是法律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权利。个人如果实际预交的个税大于应交的金额,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申请退税。
法律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五十一条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二、为什么会退个人所得税?
退税是因为:
我们每个月要按照月收入申报个税,会由公司代扣,然后税务局再从公司账上扣钱。
之前月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00以上的就会有个税,2018年出台了新的个税法,应纳税所得额5000以上的才会产生个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为什么会有清算和退款
新个税法实施之后,每月缴纳的个税只是预缴,年度结束后,会行进“个税年度汇算”,即把一个人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所有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做一次清算,在已经预缴了的税款的基础上,多退少补。
因为有的人有的月份工资高,交了税,但有的月份工资低,都达不到缴税标准的,整体年度下来,就会多交钱。
但还是看你的综合收入,一般情况,你的个税都是由发工资的单位在申报,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还有收入的,理应共同计入,不同费用对应的税率不同,该怎么计算就怎么计算。
个税税率
月度个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
新个税法是从19年开始实施的,这次退税也是针对2019年度的个税。以前没有新政策,没有涉及像这次的情况。以后税法不改的情况下,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这样的年度汇算。
另外和疫情没有关系,本来就有规定,每年的3-6月对上一年度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只是疫情发生,耽误了进度,近期才开始开展。
进入4月份,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地陆续开始了,为了配合首次个税年度汇算,很多地区个税app开通了汇算清缴功能,简捷高效 很多人操作几分钟就提交了退税申请。
很多人不明白,怎么个人所得税退税呢?是不是只要扣缴了个税都退税?以前的年度缴的个税退吗?
为什么退税?
⑴退税不是因为缴了就退,2019起个人综合所得按年缴税,在发工资或者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等综合所得时扣缴的个税是暂扣,也就是预扣,因此预扣预缴是在纳税期限未到期的情形下,按照税法规定予以计算并提前预征的税款 ,在年度结束综合所得需要按年度收入和最终适用税率计算全年应缴,和平时预扣的税款比对,如果预扣大于应缴 就会产生退税,因此退税不是所有人都退的,是汇算清缴多退少补,预扣多了的退税,这个不是疫情防控的优惠政策,也不是题主说的因为今年各种灾难,而是因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之前不同。
⑵2019年之前个税,在取得时分类代扣代价,代扣代缴就是实际应缴 ,因此不存在多缴也不存在汇算清缴,除计算错误多缴退税外,没有汇算清缴退税的。
2019年1月1日施行修订后的《跟个人所得税法》。
2019年以前是按月申报,扣除的基数也单一固定金额(3500元),2019年个税法修订后增加了6大类专属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养老,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等。而且,重要的改革是,现在修订后的个税法征管方式重大变化,即按月申报,年度汇算清缴。通俗解释,以前是当月扣除社保,固定金额的免税额后计算一个纳税额,该纳税额是最终承担的税额,修订后是当月申报,但次年将12个月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起来,扣除全年免税额60000元,再扣除6项附加扣除等,计算出全年应纳税额。如全年应纳税额大于按月缴纳的税额,自然要退给纳税人,反之,纳税人要补交税额。
以下举例说明几个可能要退税的情形:
一、年度综合所得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已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可申请退税。比如,某纳税人1月领取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预缴个税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资4000元,无须预缴个税。全年看,因纳税人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无须缴税,因此预缴的90元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二、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扣除的。比如,某纳税人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按规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但因其在预缴环节未填报,使得计算个税时未减除子女教育附加扣除,全年预缴个税1080元。其在年度汇算时填报了相关信息后可补充扣除24000元,扣除后全年应纳个税360元,按规定其可以申请退税720元。
三、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 健康 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比如,某纳税人于2019年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1-8月预缴个税720元;后4个月基本养老金按规定免征个税。全年看,该纳税人仅扣除了4万元减除费用(8 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年度汇算足额扣除后,该纳税人无需缴税,因此可申请退税720元。
四、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比如,某纳税人每月固定一处取得劳务报酬1万元,适用20%预扣率后预缴个税1600元,全年19200元;全年算账,全年劳务报酬12万元,减除6万元费用(不考虑其他扣除)后,适用10%的综合所得税率,全年应纳税款3480元。因此,可申请15720元退税。
最近,个人所得税可以退税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很惊讶,为什么国家会选择这个时候给大家退税呢?自己究竟有没有个人所得税可以退呢?
个人所得税退税是既定的计划
2018年国家进行了个人所得税改革,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年度综合计税制度,改变了过去按月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式。而且国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费收入、稿酬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合并作为居民综合收入,以此为基础全年综合计算个人所得税。
每一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个人所得税开始办理上一年度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业务。这是伴随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而制定的新规定。
为了方便普通纳税人申报汇算清缴,国家的个人所得税APP从4月1日开始可以接受手机申报,在此之前如果特别急的话,可以去税务机关现场申报。
什么情况可以不用申报?
不用申报汇算清缴的情况有三种,主要是:
1、纳税人需要补税但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
2、纳税人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
3、纳税人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或不申请年度汇算退税的。
一般来说,年收入高于12万元,需要申请退税或者补交税额超过400元,才需要进行申报。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退税的前提有两个条件: 第一,缴纳了个人所得税;第二,符合退税的条件 。
个人所得税的预扣预缴制度
为了方便更多的劳动者,国家保持过去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模式不变,但是通过退税来完善有关税务政策。
劳动者的工资,每月仍然可以有用人单位进行申报,单位按照每月5000元的减除额度扣完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以后,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如果需要缴税,那么当月就可以缴纳。不过,减除额度每月是累积的,1月份是5000元,到12月份是6万元。
国家2019年还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制度是因人而异的差异化政策,主要分为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支出、贷款利息支出和赡养老人支出等六大方面。一般人算上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以后,个税起征点往往能够达到8000元以上。国家通过个人所得税征缴办法改革,至少有超过1亿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是,如果突然发放年终奖,工资加年终奖超过了累积应税所得额或者使用更高税率,那么是需要缴税的。如果年度平均以后,不需要缴税或者税率下降,那么就需要退税。
相对而言,真正退税的大头是劳务费、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过去的时候这三项起征点是800元,劳务费800元到4000元的税率20。4000元到2万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后,按20%税率缴税。
现在新职业中有很多自媒体作者,他们的收入就是以劳务费为基础申报的。因此,很多人不过每月收入几千元却需要缴纳几百元的个人所得税。实际上按照综合收入所得,很多人都是需要退税的。有的人能退几百年,有的人甚至能退上万元。
总体来看,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既减轻了广大工薪收入人员的负担,又是国家征缴制度的一项完善,未来房地产税征收就有可能就采取这种制度呢。
最近个税汇算清缴陆续开始进行了。于是很多退税成功的人都开始晒这笔意外的收入,因为有些人未免觉得“退税”这个词太陌生,所以有点难以相信。
其实,用综合所得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确实是首次,但这并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是因为去年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那么又为什么会产生“退税”和“补税”的差异呢?
主要是以为平时,对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是采用的预扣预缴的方式来进行的计算,而到年末的时候,采用综合所得的税率统一进行汇算清缴,那么如果预缴的税款>应该缴纳的税款,那么就会产生退税,如果预缴的税款
三、现在可以退税是怎么回事
退税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退回税款,退税是指在缴纳税款后,由于一些款项可以不用缴纳税款,导致个人所缴纳税税款多了,后续再进行结算时,会将这些多缴纳的税款退回到纳税账户,用于下次纳税周期抵扣税款。主要包括:由于工作差错而发生的多征。政策性退税。因税收政策变动等。
拓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分为按月计征和按年计征。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
四、个人什么情况下可以退税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可以申请退税的情况:
1、由于工作疏忽,发生技术性差错而造成多缴或误缴税款
2、征收过程中形成的汇算清缴退税、结算退税、减免退税及调整政策和调整税率退税
3、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代扣、代收税款已按期缴纳入库后,税版务机关按照规定权应给付扣缴义务人的代扣、代收手续费
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另外,对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因以下原因误交税款的可以申请个税退税,如:重复交纳扣缴、错用税率、错用税种和企业误填代码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
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扣除标准5000元/月(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3、应纳税所得额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纳税人重复缴纳扣缴、错用税率、错用税种、企业误填代码等情况都可以申请退税。个人所得税退税就相当于给国库交了钱,要是计算退钱的话要有结算周期,所以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这个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情况下退税是在有关部门在接收到材料之后的30天内处理完成,所以个税退税的时候要耐心等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五十一条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五、个人所得税退税有什么利弊
个人所得税退税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了,只要是按实际收入来申报的,不存在偷税漏税,或者虚假申报,骗税的情况就可以了。个人预缴税款大于应缴税款,并因此申请退税的,是法律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权利。个人如果实际预交的个税大于应交的金额,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申请退税。
【法律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六、退税对个人以后有什么影响吗 个人所得税退税之后会有影响吗
1、个人所得税退税之后是不会有影响的,个税扣个人的,一般不会影响社保缴纳。个税(综合所得:包含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是通过个人应付工资扣减社保等支出、国家法定扣除、其他附加扣除后计算的数。
2、个税退税是因为现在综合所得方面采取的是平时预缴,年度汇缴的方式,在计算退税时一般不会影响缴纳社保所依据的基数。
3、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一般是三千五百元,如果是自然人的法定收入超过三千五百元的,超过部分才应当纳入税收范围,未超过部分则不纳税,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奖金、节假日补贴、加班工资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