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龙有哪些种类?

恐龙种类有霸王龙、剑龙、雷龙、三角龙、鲨齿龙等

一、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二、剑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三、雷龙

雷龙(Bronto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丽雷龙("Brontosaurus 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腊文里意为“雷声”,而sauros/σαυρος意为“蜥蜴”;但这名称在1974年正式遭到废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龙所取代。但经证实,迷惑龙与雷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恐龙。

四、三角龙

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五、鲨齿龙

鲨齿龙(学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Carcharodon是噬人鲨属的拉丁学名,在希腊语中καρχαρο(karcharo),意思是锯齿状的,οδοντο(odonto)意思是‘牙齿’,而σαυρος(sauros)意思则是蜥蜴。)”,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霸王龙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剑龙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雷龙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三角龙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鲨齿龙

二、恐龙分为哪几类?

如果我们只从恐龙的食性上来分,可以把恐龙分为三类:

主要吃肉的恐龙叫作肉食性恐龙,只吃植物的叫作草食性恐龙,而肉和植物都吃的叫作杂食性恐龙。

1887年,英国的一位解剖学家哈利•西里提出了一种将恐龙分为蜥臀类和鸟臀类的方法,这种分类法被世界公认为恐龙的分类法。

蜥臀类恐龙的腰部呈放射状,坐骨、耻骨和肠骨朝向不同的方向,跟现在的蜥蜴很像。

而鸟臀类恐龙和一小部分的蜥臀类恐龙的坐骨和耻骨平行,并且向后弯斜,跟现在的鸟相似。

蜥臀类恐龙可以分为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几乎所有的肉食性恐龙都是兽脚类恐龙,比如霸王龙、恐爪龙等。蜥脚类恐龙的头骨比较小,通常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粗壮,比如梁龙。

鸟臀类恐龙则可分为鸟脚类恐龙、肿头龙类恐龙、剑龙类恐龙、甲龙类恐龙和角龙类恐龙。鸟脚类恐龙可以两足行走也可以四足行走,代表种类有异齿龙、山东龙等。

肿头龙类恐龙头骨厚实而坚固,代表种类有肿头龙、冥河龙等。

剑龙类恐龙的背部长有骨质骨板,代表种类有剑龙、沱江龙等。甲龙类恐龙身上有坚硬的铠甲,比如林龙。

角龙类的恐龙头骨都非常巨大,并且头上有角,代表种类是原角龙。迄今为止,被发现和命名的恐龙有近千种。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目在今后还会不断地增加。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很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

三、恐龙都有哪些种类

恐龙的种类有肉食龙钟敏类、原蜥脚次亚目、蜥脚次亚目、角龙亚目、鸟脚亚目、甲龙亚目、肿头龙亚目等。恐龙是爬行动物中逐渐演化出的一支高度特化的物种,出现于三叠纪,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

恐龙:

是指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为方便研究,恐龙可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已于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而本词条主要介绍非鸟恐龙。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部分非鸟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四、恐龙一共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

恐龙有9个种类,有肉食龙钟敏类,虚骨龙次亚目,原蜥脚次亚目,蜥脚次亚目,鸟脚亚目,剑龙亚目,甲龙亚目,角龙亚目,肿头龙亚目。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扩展资料

恐龙时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阶段,具体介绍如下:

1、三叠纪:约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槽齿类爬行动物慢慢发展为最早的恐龙,到三叠纪晚期,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族群了,被称为“恐龙的黎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结束,这次灭绝事件让许多槽齿目动物也都灭绝了,却为恐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侏罗纪: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前期,因为经历大灭绝,所以各种动植物都非常稀少(属于休养生息的阶段),但恐龙总目一枝独秀,伺机称霸陆地。侏罗纪中晚期以后,恐龙统治地球1.5亿年。

3、白垩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鼎盛时期,最著名的是霸王龙,白垩纪末发生重大的灭绝事件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哺乳动物度过了危机,并占领了由恐龙等爬行动物退出的生态环境,迅速进化发展为新的统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五、恐龙有什么种类

恐龙的种类有蜥臀目、鸟臀目、兽脚亚目、鸟脚亚目、甲龙亚目、剑龙亚目等。

1、蜥臀目

蜥臀目(Saurischia)也称为龙盘目或蜥盘目。是恐龙总目(Dinosauria)之下所属两目中的其中一目。

2、兽脚亚目

兽脚亚目(拉丁学名:Theropoda)属于蜥臀目,出现在三叠纪中期。它们大多数都是肉食性恐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牙齿前后缘常有锯齿。

3、鸟脚亚目

鸟脚亚目(Ornithopoda)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鸟臀目的一亚目,是恐龙类中化石最多的一类,其内容亦很庞杂,两足或四足行走。嘴部一般扁平,下颔骨前方有单独的前齿骨。

4、甲龙亚目

甲龙亚目(Ankylosauria)的恐龙体矮壮笨拙,全身被骨质甲所包裹,牙齿细弱,以植物为食。主要发现于白垩纪地层中。我国内蒙、甘肃曾发现这一类化石。

5、剑龙亚目

剑龙亚目(Stegosauria)为四足行走的恐龙,背部直立的骨板,尾部后端具骨质刺棒两对,头小,脑亦很小。我国近年发现的沱江龙(Tuojiangsaurus)为一较完整的骨架,其背部前部具骨板,而后部具骨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