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桓的读音是什么呢?

乌桓的读音是wū huán

乌桓,亦作乌丸,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公元49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

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建安十二年(207年),乌桓的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分别被汉、鲜卑、铁勒等同化。

相关史实

《资治通鉴》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大捷,班师回朝途中,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三十余丈乃得水。军自柳城始,途经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景观,命士卒山中觅水,得泉(后称相泉),操遂令军止行安营。

寻樵夫闻知,此谓碣石流域,泉溢于虎山坡,南称龟山,西南碣石山。日落,时黄昏,远眺夕阳暮色,近拥万马千军,志未酬,己暮年,而诗性起,作赋《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是。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小传》记,曹操北征乌桓解救十余万被掳汉民同徙,途经碣石道,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仙境圣地,令固泉砌井,以养暮年、度余生。遂将民编充驻守于此之营帐“草粮屯”“后营”“留守营”“驻操营”“歇马台”“饮马河”(今昌黎、抚宁村庄、河流名称)略。

择日曹操率从至碣石仙台顶,登高必赋其性也,赋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泼涌起。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在其里。”军遂赴易县。

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徐彦伯在追忆汉朝的卫青破匈奴、张辽破乌桓时,曾写诗句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古人依相泉建寺,时名“相泉寺”,后称“山坡寺”,明清《昌黎县志》有记载。尚存井(泉)一眼,寺院荒址一座。

二、观沧海全文注音及翻译

guān cāng hǎi观  沧 海

cáo cāo    han曹 操        汉

dōng lín jié shí ,yǐ guān cāng hǎi 。东 临 碣 石 ,以 观  沧 海。

shuǐ hé dàn dàn ,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 何     澹 澹,    山 岛  竦 峙。

shù mù cóng shēng ,bǎi cǎo fēng mào 。树 木    丛    生,   百 草  丰 茂。

qiū fēng xiāo sè ,hóng bō yǒng qǐ 。秋  风  萧 瑟, 洪 波 涌 起。

rì yuè zhī xíng ,ruò chū qí zhōng ;日 月 之  行, 若 出 其  中;

xīng hàn càn làn ,ruò chū qí   lǐ 。星 汉 灿 烂,     若 出 其 里。

xìng shè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幸  甚 至 哉,    歌 以 咏 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沧海

三、曹操北征乌桓这个字音怎么读

桓的读音是huán。

一、桓的释义

姓。

二、笔顺

横、竖、撇、点、横、竖、横折、横、横、横。

组词

一、盘桓 [ pán huán ]

徘徊;逗留住宿。

二、桓文 [ huán wén ]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