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月初五有什么传统习俗
正月初五的传统习俗有祭财神、吃饺子、送穷、扫房子、开市等。
1、祭财神
正月初五祭财神不仅是南方的传统,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也会祭财神,财神又叫做五路神,所谓五路指的是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五路神即为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和行神。
每到正月初五零时零分很多人都会放爆竹点烟花来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后还要吃路头酒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想让财神爷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2、吃饺子
正月初五又叫做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按照讲究这天的饺子馅儿一定要自己剁并把不顺东西都剁掉,预示着来年一切都顺利,还有种说法是初一到初五几天内禁忌较多,过初五就基本上过了年禧不再禁讳了,因此要吃饺子祝贺。
3、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或者穷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送穷又叫做送五穷和赶五穷等,民俗认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是倒了福气,到初五再倒出去就叫送穷。
送穷方式很多,一般简单的可以清早响着爆竹将垃圾倒出门外完事,复杂些的话则要将纸剪个小人送走,还有甚者要让她背个装了垃圾的纸袋送在门外。
4、扫房子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尤其大年初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如果想扫扫地也只能在屋内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等到大年初五则可进行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然后放鞭炮,据说可将穷气穷鬼给赶跑。
5、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民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二、大年初五的风俗
大年初五的风俗
大年初五的风俗,大年初五,也是过年中尤为重要的一天,因为过年的很多禁忌习俗,大年初五如果把这些规矩搞好了,一年的财运就是搞好了。以下具体分享大年初五的风俗
大年初五的风俗1
大年初五被称为“破五”,在中国年俗中这一天人们要烧鞭炮,打扫卫生,进行“赶五穷”,意是把脏东西都赶出去,表达人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在正月初五的时候,很多地方要进行“赶五穷”。大家会早早起来放鞭炮,放鞭炮的时候要从屋里开始放,边放边往外走,有驱赶牛鬼蛇神的意思。
除了放鞭炮还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将家里的垃圾都扔走,在民俗做法中,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四,一般是不允许打扫卫生的,尤其在大年初一,连屋子里都不允许打扫,说是那天是扫帚神的生日,动用了扫帚会把“扫把星”引来家里。所以这几天的垃圾只能放在家里,到了初五,大家再统一打扫卫生,扔掉垃圾也寓意赶走家里的“穷鬼”。
在“破五”之后,大家就整装待发,准备开工,要在新的一年里勤勤恳恳工作,希望经过“破五”大家就可以劳有所得,过上富裕的生活。
“破五”是过年的一项“年俗”活动,表达了人们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的美好心愿。
大年初五迎财神
农历正月初五,也称破五。这天是传统民俗接财神的日子,也是财神爷出巡的日子,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迎财神的活动,平常人家也会早早起来烧香迎接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其实就是一种传统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过了大年初一,最重要的民间活动就是接财神。并且会在前一天晚上置办酒席家宴,为财神贺辰。
大年初五破五是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破五”的由来
“破五”的'由来,时至今日仍众口不一。据《封神榜》所载,姜子牙封神时,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由于初五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等等。
大年初五吃什么
在北方很多地方,大年初五都是要吃饺子的,俗称的“捏小人嘴”,在包饺子时候,要故意捏一下饺子边,相当于捏了小人的嘴,寓意新一年远离小人,避免听信谗言。
据说天津地区,在初五这天吃饺子,剁馅的时候要故意剁得叮咚响,让别人听见,意为赶走小人,新一年顺顺当当,日子越过越美好。
“破五”吃饺子,在古时候还不只是吃一天,有些人家是要吃两三天的,不过时过境迁,很多习俗都改变了,只有吃一次饺子了。
也有的地方是要吃搅团的,搅团是啥?就是用杂面或是洋芋制作而成,比如玉米搅团、洋芋搅团,是一种地方特色小吃。
大年初五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也有说是把一切不如意都用这浆糊般的食物粘走,期待新一年日子富足顺利。
大年初五的风俗2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
大年初五的风俗3
大年初五是民间传统民俗“破五日”、“送穷神”、“迎财神”的好日子。破五日的说法是,相传过年这几天的禁忌比较多,到了初五这一天则可以破除禁忌而得名。
而"送穷神“则是迎财神的前一个步骤,要先将穷神送走再接财神,代表送走贫穷,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因为人们认为在过年期间,初一至初四是不适宜做清理的,认为是象征送走财富。所以到了初五破五节这一天,我们可以清理家中的一些旧物与损坏之物,农村地方还会烧起鞭炮驱赶穷神和不吉利的事物。
穷神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封神榜》
据《封神榜》记载,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了他的妻子封为“穷神”,命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
迎财神
初五“迎财神”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通常会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
大家都知道要迎财神,可以把财运带回家。但原来,财神也有分好几种喔,不同行业的朋友可以迎接和供奉不同的财神,不要搞错对象了喔!下面就为大家列举几种行业的财神 ↓
文财神
文财神一般是以比干、范蠡作为原型,面带微笑,手持如意和元宝或聚宝盆。适合做正财生意或普通上班族供奉。
武财神
武财神一般是以关羽作为原型,表情较严肃,适合纪律部队人士供奉。
五路财神
由赵公明带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合称“五路财神”。“五路”代表是东南西北中五大方位,代表尽收五方之财的意思。主偏财、炒卖、意外之财。
土地公
可能大家都会忽略了,土地公公原来都是财神之一。因为中国人是以农立国的,所以古代大家都很重视农作物的收成,还有就是特别注重有田有地。而土地公则是掌管土地的神明。所以人们往往亦会在初五这天用五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去拜祭土地,这样同样可以起到增强财富的作用。
初五迎财神的习俗历史悠久,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心理。
其实不同地方也许会有不同的风俗差异,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祈求,使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加努力、进步。
大年初五,很多人又要收拾收拾上班了。特别是在外地上班的人,还要提前买好火车票,准备好自己的行李,等待出发。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有的人或许还记得,但是有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了。
今天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在与很多老一辈人的交流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说:大年初五,有三个习俗,一般人都知道接财神,还有“送穷”,但是最后一个有很多人都忘记了。而且,大年初五这一天,很多初一到初四的禁忌都没有了。
我们少受了一些约束,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还是不能丢。我们来详细的探讨下老祖宗的传统。
首先就是接财神,老一辈人说:过年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我们都需要给财神过生日。家里面有财神的,直接拿出来,让财神爷坐南朝北。我们给财神爷摆上一些必要的贡品,然后祈祷今年一年的时间里,财运滚滚来。
没有财神的,就会写一个财神,然后祭拜完成后,把写的这个会烧掉。很多做生意的人们更是注重这一点,往往对这些都是规规矩矩的完成,一点也不敢马虎。
接完财神后,还需要“送穷”。什么是“送穷”?其实就是扔垃圾,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都不能扔垃圾,因为老一辈人们都认为这是“福气”,所以不能扔。就算万不得已扔了,也不能叫做扔垃圾,而应该委婉的说“扔晦气”或者说是“扔穷”。
但是攒了四天的垃圾总是要扔掉的,要不然自己也受不了。所以到了初五这一天,一家人就会再把家里面,上上下下、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然后搜罗出来的垃圾,再一起扔掉。扔垃圾的也要说成是“送穷”,这样就相当于把贫穷扔掉了,然后未来一年就会很富裕。
最后一个是什么呢?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很多人知道,就是不怎么重视了。大年初五的最后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说起饺子,其实还是医圣张仲景当时为了救人发明的,当时叫做“娇耳”,说是吃了不冻掉耳朵。
大年初五吃饺子,却还有另外一种寓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饺子的形状。其实它和古代人们的元宝是很相似的,吃着也有一种吉利的意思。
不管是接财神,还是“送穷”,还是最后的吃饺子,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大年初五的这些规矩搞好了,一年的财运就是搞好了。所以,大年初五忙着出行的你,别忘了这三个习俗啊!
三、正月初五习俗是怎么样的?
正月初五习俗有:
一、“破”:破五穷
“破”:是指“破除”的意思。
“五穷”:是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
“破五穷”:就是指破除过年期间的所有传统禁忌。也就是在大年初五,将家中的“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等全部破除掉。
大年初五这天,在破除“五穷”后,就是“送穷”。
二、“送”:送穷神
先破除“五穷”后,接着再把穷神送走。也就是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把“穷神”送出家门。通常,在这天,人们要早早起床,进行送穷活动。
1、放鞭炮。
大清早,一起床,先把鞭炮放,去穷祈福。一开始从院子里点着,一边放,一边往外走。把一切不吉利、不美好的东西,藏在家中的穷气、晦气都统统赶出去,迎来富贵又吉利的一切事物。
2、打扫卫生。
把室内、室外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把春节期间积攒的垃圾,统统清理出家门,把家里整理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将“五穷”彻底清理掉。
大年初五,送穷神是春节期间民间流传的传统习俗,是人民祈求美好,送走穷苦的美好祈愿。
三、“接”:接财神
把“五穷”送掉后,人们就急着去迎财神,赶紧把财神接进家。
据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日,从正月初四晚上起,人们就开始接财神,美名其曰:“抢路头”,也就是“接财神”,欢欢喜喜把财神迎进门。
正月初五早上,天还蒙蒙亮,就敞开大门,打开窗,喜迎财神进家门,并进行祭拜,祈求新年到,财神到,好事到,财运到,财运亨通。
寓意迎五路财神,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四季来财,八方进财,财运滚滚到家来。
四、“开”:开市开耕
破五、送穷、迎财神,接着就要开工了。商家要开市,人们要开始春耕。
1、开市。
过去,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商铺要关门闭户,不再营业。但到了正月初五这一天,恰逢财神生日。
这时,人们喜欢选择正月初五这一天开业,寓意招财进宝,开业大吉,财源滚滚,财运亨通。
2、开始春耕。
在民间,将正月初五定为牛日,也就是艮牛耕春。过去,到了正月初五,大年也已经过完了,准备开始春耕种田了。
据说,从正月初一到初六为六畜日,分别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到了正月初七为人日,而正月八日则为谷日。
在民间,可以通过这一天的阴晴,来占年。比如:初五这天,天气晴朗,则耕牛兴旺,开始春耕。
四、正月初五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五的风俗有:“迎财神”商家开市、送穷鬼、捏小人嘴、艮牛耕春、放鞭炮等。
1、“迎财神”商家开市
“开门撞见财神笑,吉祥云朵迎头绕。抬头见喜福星照,迎面寿星鸿运报。”2月5日一早,郑州一商家便在微信购物群发出“迎财神”的相关吉祥喜庆信息,商家还在群里给各个购物“小主们”发吉祥红包,希望这些“小主们”在新的一年能继续支持她们生意,多多购物。
2、送穷鬼
大年初五,破除禁忌,人们忙着送穷鬼,也叫赶五穷。过去,所谓的“五穷”:是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俗称穷鬼。
一大早,人们便忙着放鞭炮,赶走穷鬼。通常,从家里往外放,看看谁家最响亮,彻彻底底把穷神送。接着就要彻底清理卫生,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该扫地扫,该倒的垃圾抓紧倒,寓意彻底送走穷神。
3、捏小人嘴
有市民称,吃饺子。有的却称,过年吃饺子吃多了,想变变样,熬菜或去饭店搓一顿。初五的传统美食,其实还是包饺子。在包饺子时,要把饺子馅放上,把包子皮一下一下捏紧捏实,俗称“捏小人嘴”。
4、艮牛耕春
年过完了,春暖花开,老百姓过了初五,也开始准备春耕了。据说,《占岁》记载,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这六天为六畜日,具体代表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也就是说,到了正月初五,就是牛日了,而正月六日,就是马日了。
5、放鞭炮
大清早,一起床,先把鞭炮放,去穷祈福。一开始从院子里点着,一边放,一边往外走。把一切不吉利、不美好的东西,藏在家中的穷气、晦气都统统赶出去,迎来富贵又吉利的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