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安全双重预防包括什么?
学校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包括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帮助学校开展双重预防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学校提供工作小组及工作机制方案管理,校园风险辨识,校园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和校园风险公示,其中校园风险公告包括校园风险分布四色图,比较图,告知栏,岗位应知应会卡和应急处置卡的全过程信息化系统。
2、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帮助学校开展双重预防之隐患排查治理,可以通过风险管控措施自动调取隐患排查规范并生成日常巡检计划,也可以全校师生通过移动端一键隐患上报。
自动生成隐患处理、验收工作流,实时提醒责任人隐患消除工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动化闭环流程,以及隐患管理台账。
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1、意识薄弱
纵观目前校园安防现状,一方面由于一些学校的技防意识比较薄弱,大多数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乃至高校只在人防和物防方面加大力度以确保校园安全,技防建设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
2、设备落后
设备低档,致使建成项目图像模糊、画质差、稳定性差、录像分辨率低等后果,不仅不能满足实时监控、录像查证的需要,而且远远达不到安全防范的要求;而这些不达标的安防系统恰恰又反过来影响校方的管理和重视程度,造成恶性循环。
3、缺少联动
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相互独立,不能互相共享,无法及时应对风险发生。
4、人员流动大
目前大部分学校出入口的管理主要采用人员管理,并不能有效地管理出入校园的人员,因此迫切要求安装安防系统,以加强对出入口人员和车辆的有效管理。
二、双重预防体系中风险点指的是什么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有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第四十五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三、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两个体系建设是一回事吗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两个体系建设是一回事,都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为提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在全省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商贸行业推行的一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实施双重预防体系,核心是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关键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目的是通过精准、有效管控风险,切断隐患产生和转化成事故的源头,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实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岗位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制。
扩展资料:
2018年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2、全面深入开展培训教育;
3、扎实推进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
4、组织开展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点评;
5、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步伐;
6、强化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
参考资料来源:山东省应急管理厅—2018年全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做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
四、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并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让企业结合风险大小合理调配资源,分层分级管控不同等级的风险。
第二道是治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整治这些失效环节,动态的管控风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内容是什么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内容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重点是分级,既是将风险分级,也是将责任分级。在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相应的风险分级法,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色风险等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与此同时,为了将责任落实,避免出现推诿、错漏的情况出现,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也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公司、车间、部门、员工”,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风险管控层级,方便落实责任和风险点的划分。
2、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行业的相关标准,将隐患进行排查,并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乃至于遏制事故的发生。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要知悉哪些风险点上存在着哪些相对应的安全隐患,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安全隐患的存在通常源于四个因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原因,管理的缺失,即通常所说的人、物、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