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属于双控指的什么
合格证、现场抽样检验报告水泥属于双控指能耗双控即在能源消耗总量以及强度上实行双控,指的是合格证、现场抽样检验报告,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二、能耗双控影响持续扩大,对哪些行业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引言:有一些产业特别是一些制造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都是非常大的虽然说这些产业就是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很大,而能耗双控的影响持续扩大,这对哪些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呢?
一、能耗双控的概念
其实能耗双控就是指的是对于能源消耗的总量号的强度这两方面进行控制,也就是说会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来划定能源消耗的总量以及它的强度并设定一些警戒线。如果说没有完成的话,那么就证明形势比较严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和考核。这也意味着能耗生活政策是一个非常严格执行的策略,而且会对地方的政治治理考核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受能耗双控影响的企业
能耗双控对于那些高耗能产业是有极大影响的,这些产业就包括了有色金属的冶炼钛金属的合成,电解铝的制造,纯碱的制造,焦炭产品行业等等。这些涵盖了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的企业,而且对于有一些省份的影响要明显的多,比如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内蒙古这样的一些企业,影响极其的明显。
三、应对能耗双控
实际上能耗双控的实施目的也是为了淘汰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一些高污染的企业,所以说相关的行业在面对这一政策时,要加快自己的节能技术改造的步伐。同时对于本身具有高耗能的产业之下,要进行忍痛割肉,从而来控制企业的耗能总量,同时要去消耗自己过剩的产能。总之能耗商控对于相关行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也会导致相关行业利润的下降,但是熬过了这个寒冬,也会继续迎来产业的创新,从而使产业走向更为强大的情境。
三、拉闸限电现象又出现了,此轮供电短缺是否与能耗“双控”有关?
我觉得此次的供电短缺很有可能是与能耗的双控是有关系的,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面解决问题,只是能够治标不治本罢了。
四、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什么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
完善能耗双控指标管理,国家继续将能耗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合理设置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解下达能耗双控五年目标。
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耗强度降低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基本目标为各地区必须确保完成的约束性目标,并按超过基本目标一定幅度设定激励目标。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总量指标,统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下达的五年目标,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年度目标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全国和各地区能耗强度下降情况,加强对地方年度目标任务的窗口指导。
五、能耗双控的本质原因
能耗双控的本质原因是环境污染。
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项重要措施,既能节约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双碳”目标背景下,能耗“双控”与发展转型之困,是中西部能源大省面临的共性难题。
社会实例:
2021年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限电。其中有的省份如江苏、云南、浙江有能耗双控(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因素,政府要求企业停工限产。
而有的省份如广东、湖南、安徽等地,则主要是由于电力供应紧张,企业被迫错峰限电。出现限电的省份中,也有的同时受到能耗双控和电力供应紧张的双重影响。
东北此次罕见的居民用电被拉闸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电网运行面临事故风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能耗双控